新闻频道 > 行业新闻 > 正文

订阅《中国保险报》 订阅《中国保险报》电子版

收藏本页 打印 放大 缩小
0

缺乏保障的渐进式延迟退休等于失业

发布时间:2013-12-18 11:03:29    作者:唐钧    来源:中国保险报·中保网

美国对基础养老金进行渐进式延迟退休改革,因为有私人养老金和个人养老储蓄的“双保险”,可以保证美国人进入老年后不至于出现收入中断的现象。而我们现在的“小步徐趋”,“延退”就等于“失业”,收入保障上缺少保证措施。

当前,“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正在成为一个公众既熟悉又陌生的官方术语。要说熟悉,是因为其主体部分“延迟退休年龄”近10年来已经被翻来覆去炒了又炒,可谓“声名赫赫”。如今即使以小名“延退”称呼之,大家也都知道说的是什么。虽然70%以上的国人对“延退”不感冒,但是话要说回来,就算是真“感冒”了,可不还得自己吃药?要说陌生,是因为最近“延退”身上又披了一件叫做“渐进式”的迷彩服,瞅着这横一道、竖一道的,怎么“渐”、怎么“进”,看来又够社会舆论热闹一阵子了。

好在相关部门对“渐进式”给出了一个说法:“一是要提前若干年预告,不能今年宣布明年就实施,而要让公众、特别是相关群体有必要的准备期。二是要分步走,比如先从退休年龄最低的群体开始,从人力资源替代弹性系数低的群体开始,逐步扩展到各类群体。三是要迈小步,比如每年只延迟几个月,小步徐趋,用较长的一段时间完成平滑过渡。”

琢磨以上三点说法,关键是这个“退”还得“延”。所以,这三点的排序要倒过来看。先看第三点,这是最重要的,是说要“小步徐趋”地“延”。再看第二点,先延谁?先延“退休年龄最低的”,即“人力资源替代弹性系数低”的。太专业、太绕口了!说白了,指的就是50岁退休的“女职工”。当然,这个说法可能留着“活口”,如果女职工们对此反应大得出乎意料,这一点也可以解释说是针对“病退的”。病退的是少数,不退也不行。最后是第一点,就是实施前先发布通知,但这没有什么实质性的意义。好比如今洗手间里都爱放一个牌子,上面写着“地面湿滑,小心摔跤”,背后的意思就是“已然通告天下,摔倒纯属活该”。

现在来看,最重要的是“小步徐趋”。据媒体报道,英国政府最近表示,将推行新的退休年龄计划,在本世纪30年代中期,即大约20年后,退休年龄将延长至68岁;到40年代后期,即大约35年后,延迟至69岁。这给中国的“延退”,提供了有力的佐证。

这种“小步徐趋”模式,据说是向美国人学来的。但是,美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真相,并非尽如国内某些官员和学者所说。实际上,有很多要害之处,被有意无意地“遗漏”了。美国人从上世纪70年代就开始建立养老金的“三支柱”:第一支柱是基础养老金,美国叫做“联邦养老金”或“社会保障金”;第二支柱是补充养老金,美国人叫“私人养老金”,即“401K”,从55岁起就可以领取;第三支柱是个人养老储蓄,即“IRA”,从59.5岁起就可以开始使用。做完这些铺垫之后,到1983年,里根总统宣布了一个基础养老金的改革计划:1943年后出生的人,可领取标准养老金的年龄延迟为66岁,1960年后出生的人,可领取标准养老金的年龄为67岁。

但是,美国的改革并不是“一刀切”的,美国人可以从62岁起就领取基础养老金,但只能领取标准养老金的75%,63岁为80%,64岁为86.7%,65岁为93.3%;如果延迟到70岁领取,还可以有超额奖励。这里要强调的是,因为还有55岁就可以领取的私人养老金(401K)和59.5岁可以使用的个人养老储蓄(IRA)这“双保险”,可以保证美国人进入老年后不至于出现收入中断的现象。

而我们现在的“小步徐趋”,“延退”就等于“失业”,在收入保障上有什么保证措施?仅仅是“调整产业结构、开发更多适合中老年人又不与青年人争夺工作机会的岗位,加强中老年人技能培训,并研究支持中老年人就业的扶持政策,等等”。如果这个“画饼”能够充饥的话,眼下中国还能有1亿人处于失业或不充分就业的窘境?

实际上,“小步徐趋”就是一种“温水煮青蛙”的策略。日前发布的《2012年度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中披露的数字,雄辩地证明了现行养老保险制度“不差钱”。按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教授郑功成的预测,“不差钱”的大好形势会在未来的30年中一直延续。那么,如果30年以后真的出现问题,那么到那时再“延退”也不晚。如此,在此之前被“延退”的人显然只是起到了“陪绑”的作用,或者说,成了“煮青蛙”的“温水”。

不过,这种“小步徐趋”,与“温水煮青蛙”也有不同,这种做法早早就宣布了哪一年出生的人要到高寿几何才能退休。听到这样的布告,想麻痹自己都不行。可能有人要问,美国人为什么行?如前所述,美国人的“小步徐趋”实际上是在给第二支柱和第三支柱争取时间,目标是在改革过程中做到收入保障的无缝衔接,而并非是起麻痹的作用。

某媒体最近刊文谈及:截至2012年末,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存23941亿元。很明显,基金的结存已经非常接近坊间流传的2012年的“空账”数额——24859亿(很多版本,以此为大)。这样看来,所谓“空账”问题的解决应该指日可待。此前,相关部门也曾否认“空账”的存在。奇怪的是,“空账”却几乎是所有支持“延退”的理由中最坚挺的一个。

即便如此,“延退”仍然很有市场,仍然大行其道。如果有机会很“政治”地对有关领导说,本质上,延迟退休年龄根本就不需要理由,估计会换来会心的一笑。但是,该说的还要说。还要加上几句忠告:衮衮诸君请记住,延退后果难料,勿谓言之不预。

(摘自《中国经济周刊》)

链接

众说纷纭延迟退休

中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胡晓义:

2012年中国的劳动力资源总量首次出现了绝对下降的情况,比2011年劳动力的供给减少了345万,这一重要信号预示着劳动力无限供给的时代已经要结束了。所以从长远考虑,我们也必须研究怎么样更加充分、有效地利用劳动力资源的问题。中国现在第二产业还占很大比重,但第三产业的比重将越来越大,第三产业容纳劳动力的空间会越来越大,对各种类型劳动力包括各种年龄的劳动力的吸纳能力会越来越强。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姚洋:

关于延迟退休年龄的争论,大家几乎是一边倒地不同意,但延迟退休年龄是必须做的,而且做了之后对我们改善劳动力供给是很有好处。我们的退休年龄是极其低的,这是极端浪费。

201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托马斯·萨金特:

人寿命越来越长,整个社会就应该去决定他们到底应该工作多少年。比如法国,人们在60岁退休,他们大概有二三十年都是不用工作的,这其实是人力资源极大的浪费。

北京大学人口所教授穆光宗:

延迟退休改革的核心价值取向应是让未来的老年人更有保障、更有尊严而绝不是相反,所以一个有凝聚力、持续性的退休制度必须努力实现公平正义。

“不公”已是现今退休制度的重大弊端,但令人担心的是,退休制度改革可能固化和加剧种种“不公”现象。例如,养老金双轨制就是明摆着的“不公”,社会上反对者众,动真格的改革却“雷声大雨点小”,步履维艰;延迟退休若从当下退休年龄最早的职业开始,就违背了蓝领工作寿命相对短的规律;体制外的很多农村老人仍处于“老难所养”的困境和恐惧中等等。因此,不公正的改革必将加剧弱势群体的“相对剥夺感”,社会心理的倾斜失衡必然削弱社会团结、稳定和发展的基础,那就有违改革初衷。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教授郑功成:

延迟退休应女先男后或女快男慢,用30年实现男女65岁同龄退休。同时,延迟退休者应在养老金水平上得到补偿。

人均预期寿命和受教育年限的持续延长,决定了人生工作周期也需要做出相应调整,事实上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在延长自己的人生工作周期。同时,劳动力供求关系正在发生新的变化,我国劳动力供给总量已经越过了顶峰而开始逐年减少,未来这一态势将会持续,20年后出现劳动力供给不足将是难以避免的事实。

更重要的是,我国必须促进性别平等。现在女性退休年龄大幅度低于男性,从总体上讲对女性极为不利,不仅过早地剥夺了女性的工作权利,也过早地剥夺了女性的发展机会与发展空间,并直接影响到其经济利益与福利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