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 > 保险新闻联播 > 正文

订阅《中国保险报》 订阅《中国保险报》电子版

收藏本页 打印 放大 缩小
0

农业保险 听农民说

——黑龙江保监局正月走访农险理赔大户纪实

发布时间:2014-02-25 08:38:34    作者:马光媚 赵修彬    来源:中国保险报·中保网

“去年如果没有投保农业保险,咱俩绝不会像现在这样面对面地唠嗑。”范召辉日前对正月里就前来走访的黑龙江保监局局长董波说,“要不是农业保险赔这么多,银行贷款都还不上;房子抵押给银行了,还不上贷款,连住的地方都没有了。”

范召辉是黑龙江垦区龙镇农场第六管理区的种植大户,去年种植的13134亩大豆、玉米,由于严重内涝、冰雹等自然灾害大面积绝产。2013年11月,阳光农业相互保险公司一次性将352万元理赔款打到他的银行卡里,范召辉也因此成为政策性农业保险开办以来典型受益农户代表。

“保障要是再高些就更好了”

2013年夏,特大洪涝灾害袭击了整个黑龙江省,全省农业保险受灾面积4810.81万亩。灾害发生后,黑龙江省保险业积极应对,始终坚持特事特办、急事急办、快赔宽赔的原则,做到快速查勘、快速定损、快速理赔,全省农业保险赔款27.16亿元已于2013年底全部打到农户的卡折里,理赔金额占全国13.02%,真正做到了让受灾农户满意,让地方政府放心。

2013年,受益于农业保险的种植大户、合作社特别多,得到100万元以上理赔款的就有21户,50万-100万元的有167户,10万元以上的2700余户。

春节过后上班的第一天,黑龙江保监局就召开局务会,部署对理赔大户进行走访,赔款金额在100万元以上的大户,保监局要全部走访到户。于是,局长董波、副局长马丹分别带领工作组到黑河市、大庆市、齐齐哈尔市进行为期一周的实地走访。他们直接到农户家里进行拜访,了解农民大灾之年对农业保险的感受、认识以及对2014年农业保险有何需求。

2月10日,董波一行冒着零下二十几度的严寒,来到孙吴县哈达彦村哈屯现代玉米农机专业合作社。外面寒风凛冽,合作社屋内却暖意浓浓。董波与合作社负责人王跃龙、沿江乡党委书记秦英、乡长吴贵明,中国人保财险孙吴支公司经理梁百超探讨着农业保险。

王跃龙介绍,2010年成立种植合作社,后组建农机合作社,现有社员214户,多数为哈达彦村村民。农户以土地入社(平均每户约150亩),土地连片、合作社集中经营,秋收后农户分成。现在3万多亩土地只需要20多人耕种,富余的劳力都外出打工了。2013年初,合作社将所有耕地都在中国人保财险孙吴支公司投了农业保险,交保费10多万元。

“这大灾年看到保险的重要性了。”王跃龙说,2013年8月,合作社公路沿江一侧的地全部被淹,受灾面积1万多亩,绝产面积3000多亩。保险公司一下就给赔了124.66万元。“要是没有农业保险,这些风险就只有合作社自己承担了,最后都得转嫁到农民头上。”

“只是保障有些低。”王跃龙给董波算了一笔账,现在种一亩玉米需要120元种子、106元化肥、20元整地费、农药21元、播种17元、收获40元,合计费用324元,保险公司赔的远远不够成本。哪怕农民自己多交些,也要把保障提高上去,这样才有利于规模化种植,否则一场大灾就将合作社干黄了。

《中国保险报》记者了解到,黑龙江农村(黑龙江垦区除外)现统一实行每亩交保费15元(其中个人交3元)、保额145元的低保障、广覆盖。

秦英说,沿江乡现有人口1.2万,农户2800余户。2013年洪灾,全乡过水面积11万亩,绝产面积4万多亩。这场洪水让沿江乡农民看到了农业保险的作用,现在好多农民都向他询问,2014年农业保险怎么保。保险公司的服务也好,验灾理赔公道,理赔款发放也及时。

董波说,现在省里也在研究提高保障的问题,不但要提高物化成本的保障程度,也在探索粮食价格指数保险,让农民更多受益于农业保险,享受国家的惠农政策。

“农业保险真是没得说”

2013年,黑龙江垦区的农户是得到农业保险实惠最多的,理赔款100万元以上的就有13户,10万元以上的比比皆是。董波先后走访了龙镇农场、长水河农场、二龙山农场、嫩北农场的理赔大户。

在龙镇农场,董波与范召辉、周恒军、张永福3位理赔超百万元的种植大户进行了座谈。3位农户都认为,2013年农业保险真是没得说,不但赔得多,还赔得快,要是没有农业保险,他们死的心都有。

2013年,范召辉仅种子、化肥农药、机械作业费这些物化成本就投入了458万元,不但把这些年积攒的所有积蓄都投进了地里,还从银行贷款80万元。原本想大大赚上一笔的他,却遇到了建场以来最大的涝灾,1万亩大豆基本都被淹死。看着被淹死的庄稼,范召辉认为自己这回得倾家荡产了。

灾害发生后,阳光农险第一时间就来验灾。阳光农险黑河中心支公司总经理张道芝给范召辉算了一笔账,才让他吃上了定心丸。张道芝告诉范召辉,他年初投的是高保障,大豆每亩交保费45元(其中个人交11.25元),保额370元,保险公司对绝产地块的理赔款基本上接近物化成本。

范召辉对董波说,他种植的13134亩大豆、玉米交了近15万元保费,受灾后从阳光农险拿到赔款352万元,相当于自己交的20多年保费,再说了种地哪有不受灾的,这样的保障老百姓满意。他拿到理赔款的第一件事就是到银行还了贷款,这样保证自己在银行的良好信誉,今年好继续贷款。

在范召辉家里,董波看到20多个小盆,每个小盆里都长着一颗玉米苗。一问才知,范召辉种植的1万多亩地分大大小小10多个地块,受灾后每块地的土质会有所不同,他利用冬季农闲时间从每块地分别取了土样,自己做一下试验看看每块地今年该施什么肥。

龙镇农场场长盛善平告诉《中国保险报》记者,2013年对农场职工来说有两个没想到:一是天气状况没想到,春涝、夏涝连秋涝,干部职工、农户一度情绪悲观;二是保险赔付力度超出预期。全农场获得赔款3400万元,老百姓体会到了保险真心为民。今年投保积极性高涨,抢着投保不说,土地状况不好的还想多投点。

郭北森长期在二龙山农场租地种植马铃薯,自家拥有进口马铃薯播种机2台、马铃薯收获机2台、轮式拖拉机5台等农机具。2013年,郭北森在二龙山场第一、第三管理区承包大豆300亩、玉米1494亩、马铃薯1455亩,合计3249亩。由于受灾严重,共获理赔款101.6万元。郭北森说,因为有了农业保险赔款,这么大的灾他才亏了75万元,要是没有保险,他得赔200多万元。

“市场价格能保不”

在长水河农场,场长计光兆说,2013年因日照、积温等原因,春播比往年推迟15天左右,后期低温寡照、水(涝)灾导致农场七成面积成灾,基本30%绝产、50%减产,农场经营户78%处于亏损线以下。由于近两年连续受灾,农场依靠保险作为底牌来推进整个经营管理工作,上保险不需要动员和更多解释。农场、农户对保险的认识基本是“常年正常、灾年偏得”。

就农业保险操作合规性,计光兆说,“目前农业保险公开透明度这么高、老百姓维权意识这么强,想要在其中做些其他的动作,谁也不敢。”“民情民意这么重要,农场在这方面也不会有什么非份想法,想了就会犯错误。”农场2012年产粮21万吨,2013年降到12万吨,产值接近10亿元,2013年因灾害产值下降1.4亿元。每年保费补贴支出140多万元,负担不算重。

长水河农场副场长姜耀辉说,现在高保障农民很认可,保成本基本够用了,可是现在还有一种情况,就是粮食价格受市场影响太大。“就拿我们场来说吧,前年玉米丰收了可每公斤只卖到0.6元,丰产不丰收,严重影响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咱们能不能在保成本的基础上保价格?”

董波接过话头说,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就我国农业保险今后的发展作出了详细部署。其中提出,启动东北和内蒙古大豆、新疆棉花目标价格补贴试点,探索粮食、生猪等农产品目标价格保险试点。“我们也正在探索粮食价格保险,那样保费要稍微高点,但同时保障程度会大幅提高,与粮食市场价格接轨,基本上可保证农民丰产又丰收。”

《中国保险报》记者在阳光农业相互保险公司了解到,该公司今年将启动粮食价格指数保险和气象指数保险,分别在两个农场进行试点,成功后将在黑龙江垦区全面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