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 > 保险新闻联播 > 正文

订阅《中国保险报》 订阅《中国保险报》电子版

收藏本页 打印 放大 缩小
0

巨灾、农业、养老 成三大关键词

发布时间:2014-03-06 08:55:11    作者:本报记者 李晓波 韩啸 实习生 王浩程    来源:中国保险报·中保网

3月5日上午,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在北京开幕。针对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国保险报》记者在第一时间采访了多位保险业的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业内专家。他们纷纷表示,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语言简单朴实,很接地气。“让市场吃‘定心丸’”“把13亿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坚决治理餐桌上的污染,切实保障‘舌尖上的安全’”等表述让大家耳目一新,印象深刻。

“总理讲话决心大、力度大、态度明朗,给老百姓信心很足。”在5日下午经济界小组讨论结束后,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人寿集团原总裁杨超对《中国保险报》记者说。

“政府工作的根本目的,是让全体人民过上好日子。”全国人大代表、湖北保监局局长左绪文接受《中国保险报》记者采访时指出,报告用非常大的篇幅介绍了改善民生的措施,涉及教育、就业创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等方面,其主旨就是要下大力气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让人民群众过上更加幸福的生活,这与“保险,让生活更美好”的主旨正好相契合。

无论是在总理的报告中,还是在代表、委员的小组讨论上,互联网金融都是一个关注的焦点。针对互联网保险的情况,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保监会原副主席李克穆在接受《中国保险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希望互联网保险成为一个新的增长点。“创新都有风险,作为监管部门来说,保监会更关注风险防范,随着互联网保险试点的推进,保监会将不断完善监管机制,对消费者负责任,促进网络保险健康成长。”他说。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与保险相关的内容都提得比较具体,不是很笼统。”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授王国军指出,报告明确提出了保险业下一步要做什么,巨灾保险、农业保险、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几方面对保险业来说都是重大的发展机遇。

报告中提到,“探索建立巨灾保险制度”。李克穆表示,巨灾保险制度的推进工作的确需要加快。“无论是对于灾难补偿的支持,还是对于保险公司的成长,巨灾保险都是有好处的。”他指出,巨灾保险的关键点就是要形成政策性保险,国家财政给予支持,地方政府补贴,保险公司来进行运作。“目前保监会正在和财政部进行具体的磋商,运行模式等大的方面已经清晰,关于政策性支持的额度之类的技术性问题还在探讨。”李克穆透露。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太平保险集团董事长王滨指出,国际上保险对自然灾害直接经济损失的补偿通常都高达30%-40%,而我国仅为3%左右。特别是近年来,我国进入新的灾害多发期,地震、洪涝、干旱、台风等自然灾害发生频繁,造成的损失也呈明显上升趋势。建立完善巨灾保险已刻不容缓。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教授庹国柱接受《中国保险报》记者采访时说:“从汶川地震到现在已经快6年了,政府方面作了一些论证,业界也有课题研究,现在基本的方案快出来了,十八届三中全会也提出过,这都是一脉相承的。”他预计巨灾保险今年将会加快步伐,尽快推向市场。

对于报道中提到的“积极发展农业保险”,庹国柱建议要继续加大财政和税收政策的支持力度。他指出,在过去的6年中,财政和税收政策对农业保险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保费的财政补贴无论是覆盖省份还是补贴险种都在迅速扩大。但是,政策性农业保险的保障水平还需要加强,县级财政的保费补贴应逐步减少和取消。

同时,养老也成为保险业关注的焦点。“未来20年,我国处于老龄化加速期,养老问题严峻。”王滨指出,一方面,国家基本养老的双轨制造成了养老金巨大的缺口;另一方面,国家基本养老占比高,导致养老金整体回报率不高。同时,养老产业发展滞后,软硬件设施都不完善。

杨超指出,我国开展个人税收递延型养老保险试点的条件已经基本具备,部分省市已形成具体方案并提交财政部。建议进一步加快启动和推进个人税收递延型养老保险试点,妥善应对我国老龄化问题。

王滨同时建议,要推动开展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促进医疗保健、医疗服务、养老社区、养老金融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