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 > 公司新闻 > 正文

订阅《中国保险报》 订阅《中国保险报》电子版

收藏本页 打印 放大 缩小
0

“农险老王”的那点事

——安华农险吉林舒兰支公司王文喜

发布时间:2014-03-15 13:53:51    作者:    来源:中国保险报·中保网

王文喜,2008年9月加入安华农业保险公司吉林舒兰支公司,从事农业保险工作。五年来,王文喜凭借勤奋、扎实、忘我的工作作风,实现了从保险业“门外汉”到行家里手的转变。通过长期的农业保险工作,在舒兰农村虽然知道王文喜名字的人不多,但“农险老王”的称呼却几乎家喻户晓。

王文喜入司之初,农业保险在舒兰市乃至吉林省都处于拓荒时期,新生事物给从来没有接触过保险工作的王文喜带来了巨大挑战。作为一名老同志,他坚持把自己当作学生,向身边的领导和同事学习业务知识,主动放弃了大部分节假日休息时间,从电脑基础操作到保险条款讲解,从上级公司集中培训到田间地头的实践摸索,王文喜始终坚持谦虚谨慎、勤勉敬业的工作态度。在无数次与受灾农户接触后,他逐步感受到农业保险对农民生活和农业生产的重要性,让他更加坚定了干好农业保险工作信念。如今的王文喜,已经成为一名素质过硬、技能合格、农户认可的农险一线工作者,在最基层的岗位为农业保险奉献着自己的全部能量。

在王文喜的办公室里,悬挂着几面醒目的锦旗,每一面锦旗的背后都隐藏着一个感人的故事,也标志着众多农户对农业保险、安华公司和“农险老王”的认识过程:

2009年6月,舒兰市普降暴雨。接到村委会的报灾电话,王文喜立即带领部门两位新员工赶赴受灾村屯。到达地块后,实际灾害的严重程度远远高于王文喜的预期,有的农户呆呆地望着洪水中的田地,不知所措;有的农户则坐在地头不住的抽泣。由于灾害情况严重,初期踏查的工作量和难度可想而知,凭借对农户利益负责的态度,王文喜决定吃住在村屯,不完成查勘任务决不收队。每天早上,农村的烟囱还没有冒烟他就带领查勘员走在泥泞的山路上,晚上睡觉时,又要在板铺上和蚊子展开艰苦的“战斗”。整整14天的时间,他硬是打下了这场“攻坚战”。离开村子的那天,28户灾农给王文喜送来了“情系三农解民忧,保险到户办实事”的锦旗,而王文喜却因为这次连续查勘引发胃病,住了十几天的医院。

2010年8月,吉林市发生重大洪涝灾害,王文喜再次入驻农村。查勘途中几次路过亲属居住的村屯都没有到家里看上一眼,却始终和受灾农户在一起。事后,农户对他做出了“有洪水就有安华保险、有灾情就有农险老王”的评价。每当有人起提起那一段查勘经历,他总是说:“虽然我们不能为灾民解决燃眉之急,但是在受灾的时候只要看见我们,灾民就会感到心里有底,能够得到一丝安慰。”

2012年末,王文喜放弃了所有周末休息的机会,穿梭于村屯之间为农户发放赔款存折,圆满完成了上级公司下达的“当年承保当年理赔”任务。元旦过后,民主村123户农户把对王文喜的感激之情凝聚到一面印着“快速理赔显诚信,安华服务温人心”的锦旗上,作为新年礼物送给了王文喜。

2013年8月下旬,吉林省大部发生暴雨灾害,患有严重感冒的王文喜正在输液治疗,接到报灾电话后,他一把拔下了针头,不顾医生的阻拦毅然到查勘一线,与公司全体查勘人员并肩做战。由于暴雨引发的内涝灾害十分严重,在2米多高的玉米地里很难准确测量受灾面积,王文喜就组织查勘员使用公司自主研发的无人机查勘,这种查勘方式不但节省了人力,还极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为了使农户放心,王文喜找到村组干部,选了十几名村民代表,与查勘组来到受灾地块,用无人机查勘后,对同一地块再分别采取GPS和皮尺两种方式测量,最终结果几乎一致。王文喜用这种简单的方法取得了所有村民对公司查勘结果的认可,在场的十几名村民代表则成了无人机查勘的宣传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