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 > 财经要闻 > 正文

订阅《中国保险报》 订阅《中国保险报》电子版

收藏本页 打印 放大 缩小
0

银行理财收益率升入“5时代” 结构性产品预期惊人

发布时间:2014-04-10 14:15:00    作者:    来源:第一财经

4月8日,招商银行发行了一款预期年化收益率高达12%的银行理财产品,完爆当日余额宝5.368%的七日年化收益率。

虽然预期只是预期,12%的收益率也并不普遍,但银行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攀升却是普遍现象。2014年前三个月,近八成银行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率为5%~8%。

银行理财收益升入“5时代”

自去年余额宝等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诞生以来,消费者个人闲散资金的理财收益率不断攀升。商业银行在进行存款保卫战的同时,不得不不断提升消费者小额资金的投资收益率,银行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水平也蒸蒸日上。

Wind数据显示,销售起始日期在2014年1月9日至2014年4月9日的银行理财产品共计13865只。其中,预期年化收益0~2%的占0.53%,2%~3%的占1.05%,3%~5%的占16.83%,5%~8%占77.63%,8%以上的占0.47%,未公布的占3.49%。

在这一收益率的背后,还有银行理财产品委托期限的短期化。上述理财产品中,委托期在一个月以内的产品占比5.62%,1~3个月的产品产比58.03%,3~6个月的产品占比21.79%。

由此可见,2014年前3个月,有近六成的银行理财产品委托期在1~3个月内,且近八成的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在5%~8%。银行理财产品短期化、高收益化的特征非常明显。这与过去两年的数据表现有着巨大的差别。

2012年,委托期在1~3个月的银行理财产品占比59.39%,预期收益率3%~5%的占比44.04%,预期收益率5%~8%的占比43.86%,理财产品开始出现高预期收益率的苗头;2013年,委托期在1~3个月的银行理财产品占比59.95%,预期收益率在3%~5%的产品占比81.98%,预期收益率在5%~8%的理财产品占比仅6.58%,理财产品收益率相对较低。

中国人民大学财金学院教授赵锡军对记者表示:“理财产品回报率变动的背后是产品结构的变化。理财产品的收益类型是否保本,将很大程度上影响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率。”

但在银行理财产品的基础资产投向方面,最近几年并无太大变化。

2013年和2014同期可比数据显示,2013年同期保本固定型理财产品占比11.15%,保本浮动型占比19.73%,非保本型占比69.12%;而2014年同期,保本固定型占比仅为8.36%,保本浮动型占比20.07%,非保本型的理财产品占比71.57%。

赵锡军同时认为,政策变化带来的资金面松紧程度不一也是理财产品收益率出现巨大差别的原因。“2013年5月开始,美国就提出要退出量化宽松,导致2013年6月份国内银行间出现资金紧张,而2014年退出量化宽松效应开始淡出,银行间资金也相对充裕。”

此外,赵锡军表示,互联网金融产品的发展也可能是一个影响因素,但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在于资金供求关系的影响。

结构性产品预期收益率惊人

4月8日,招商银行发行了5款“金葵花”焦点联动系列产品,其中“金葵花”焦点联动系列之标普500指数表现联动(标普500)理财产品和一款“金葵花”焦点联动系列之黄金表现联动理财产品,委托期均为171天,最高预期收益率达到了罕见的12%和10%。

结构性产品一直是银行理财产品中预期收益率较高的类型,通常挂钩黄金、指数、期货等波动性较大的投资标的。

普益财富数据显示,2013年3月30日至2013年4月7日当周,33家银行共计发行结构性理财产品发行5款,平均预期收益率为4.20%,远高于外币债券和货币市场类理财产品平均1.53%的预期收益率。今年3月29日至4月4日,79家银行共发行结构性产品30款,平均预期收益率为7.05%。

不管是一年前还是现在的数据,结构性理财产品的收益率均远远高于挂钩债券和货币市场的理财产品。但高收益同时也意味着较高的不确定性。

不过,赵锡军表示:“从目前来看,理财产品大部分都能按照预期的回报率兑付,很小部分没有达到回报率。这个问题不是主要的问题。预期是大数定律,是按照往常的市场统计的结果,但实际操作中肯定会受到投资环境的影响。”

高傅财富私人理财师张睿鹏对记者表示:“银行不会让自己亏钱,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不达标也是市场作用的结果。对于预期收益率屡屡不达标的系列结构性理财产品,投资者可以适当规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