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打印 放大 缩小
0

“十论现代保险服务业”系列访谈之二

史培军:保险业应更多去“找市场”

发布时间:2014-05-28 08:13:13    作者:实习生 王浩程 整理    来源:中国保险报·中保网

杜亮:保险业对于参与社会管理强调得过多,我觉得主要因为我国还是“大政府”的体系。你有没有框算过保险服务于经济建设和社会管理,在保险业总的风险保障、业务结构里的比例,多少合适?

史培军:7:3。就是将来保险业的保费收入,70%是保经济来的,30%是保社会来的。保险业一定要盯住自己的主业。把七成精力放到经济发展上,三成用到社会上。三七比例是风险保障的黄金比例。西方发达国家保险业保经济收的保费占60%—70%,但绝没有人说低于60%,这是不行的。我认为今天的中国的保险业,要拿出70%精力来稳定和发展中国经济。

杜亮:关于强制保险、法定保险这一块,保险界期望值也很高。这块也需要政府才能推动。

史培军:在国际上,法律上的强制保险,只有涉及到公众利益才搞强制。前段时间新环保法提出鼓励发展环境污染责任保险,保险业觉得力度弱,其实我也是赞成强制的,因为涉及公众利益了。对公众利益造成很大影响的风险领域,就应该强制,投保就是以防出现意外的公害事件。但地震想要强制保险很困难,土耳其是合作式强制,不是完全强制,日本也是,都是由政府介入投钱才强制。我们现在有时让不涉及公众利益的企业参加强制。逻辑不成立,也找不到法律依据。

还有一类需要强制保险的,就是企业运输高危险产品,火车上,汽车上的能源运输都应该强制。美国叫“高危品运输强制保险”,而我们几乎不保。

杜亮:关于保险业未来的发展,请你最后做个总结。

史培军:我经常说保险业最大的错误可能是不能离开政府独立地工作。我国的保险业从恢复发展那天起,一直有种意识,跟市场打交道不如跟政府打交道容易,这是保险业的路径依赖。当然这里有制度的原因,中国的金融业市场化程度太低了,政府担当的太多。

所以,保险业要好好推动中国实体经济投保,把中国保险深度的比例,真正提高起来。我觉得按中国的市场化程度,保险深度应该达到一半的水平。发达国家90%的市场化程度,才达到接近一半的投保水平;我们如果是70%的市场经济,保险深度应该是35%左右。现在连10%都不到,还有很大的空间。

我觉得应该通过普及保险知识、提高保险意识、政府推动,让我们的企业真正成为保险业保障的主体。想尽办法要让生产者知道生产与经营产品是有风险的。这个生产与经营产品过程的风险要通过保险来进行分担,这样对企业的发展,对全社会的发展都有好处。在这点上,保险业大有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