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 > 今日头条 > 正文

订阅《中国保险报》

收藏本页 打印 放大 缩小
0

“十论现代保险服务业”系列访谈之四

郝演苏:保险业是以保障为根基的行业

发布时间:2014-06-13 08:38:22    作者:李忠献    来源:中国保险报·中保网

李俊岭:除了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领域外,商业保险还可以服务哪些领域?

郝演苏:商业保险服务社会管理,是对整个社会和谐的贡献,与社会运行有关的各方面都可以充分研究和挖掘。包括养老、大病都属于这个大的范畴。我特别建议商业保险应当针对中国企业“走出去”提供风险保障。

投资、外贸、消费是支撑中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国是出口大国,但是中国无形贸易的保费收入是全世界最低的,与贸易有关的保险——货物进出口都有风险,这项保险的保费流失很大。英国的无形贸易收入中,保费占到60%-70%。我国的国际货物运输保险费的很大一块流失了,中国企业到海外发展的保险需求也没有得到解决,中国保险业对于国家的无形贸易收入的贡献非常低,与现代保险业或大国保险业的身份不符。

复星集团收购葡萄牙最大保险公司,是中国企业第一次去海外收购大型的保险公司,国际影响相当大,它收购的保险公司辐射2.5亿葡语人口。这是个信号,对中国保险业发展意义重大。1805年,英国人把保险带到中国,那时中国还不懂得何为保险,英国人把保险带到中国是为其资本输出服务的。现在中国企业“走出去”了,谁来保驾护航?中国保险业应当思考这个问题。

在中国保险行业形象相对低迷的情况下,中国的保险业应当为国家的政治、外交乃至军事等方面“争脸面”。中国保险业的形象在普通民众中不佳,对国家大的项目支持力度不够。因此,努力为中国经济走出去提供保险服务,有助于改善保险行业的社会形象。

李俊岭:有人曾估算,国有企业在海外的超过1000亿美元的海外资产拥有保险保障的比例是个位数,大量国有资产在海外处在“裸奔”状态。解决这种情况的办法有哪些?

郝演苏:我认为除了鼓励保险业走出去,还应当鼓励支持中国大型跨国企业设立专业自保公司。只要对我国境外企业的保险保障或者风险管理的安排有利,就应当支持和鼓励,没有理由担心可能对于直保业务造成影响,促进中国企业去海外发展应当是最高目标。中国企业在海外的快速发展对于保险业是一个大展拳脚的好机会,中国的企业“走出去”了,商业保险应该保驾护航,这也是在履行保险行业的社会责任。

李俊岭:现在中国的商业保险公司“走出去”,能力够不够?

郝演苏:中国的保险公司能不能走出去是相对而言的,首先要了解目前走出去的中国企业主要集中在哪里。在欧美的并不多,主要在东亚、拉美、非洲等地。中国的保险公司如果在这些地区都不能生存,那么改革开放30年都白干了。我相信,我们的保险公司有这个能力走出去。只不过一个是懒,一个是怕风险、怕麻烦。有没有能力先不说,可以先思考一个问题:那些国外的市场有没有国内竞争这么激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