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 > 今日头条 > 正文

订阅《中国保险报》

收藏本页 打印 放大 缩小
0

“十论现代保险服务业”系列访谈之四

郝演苏:保险业是以保障为根基的行业

发布时间:2014-06-13 08:38:22    作者:李忠献    来源:中国保险报·中保网

 


                            
王梓/制图

李俊岭:10年前,您曾提出保险业的泡沫论,引起震动;对保险业“保障”和“理财”两种功能的不同观点一直持续到今天。如何把握好“回归保障”和“理财功能”这对关系?

郝演苏:保险行业是以做保障为根基的行业,保障与理财并不矛盾,不是对立关系。保障本身就是理财,它不是直接理财,而是一个很好的财富管理规划——发生事故后通过赔偿使你的财富得到保障。但在产品设计的过程中,保险产品与银行产品最大的不同在于杠杆,这个杠杆就是保障的杠杆,如你在银行存一笔钱,这个杠杆是1比1,存100元,银行负债就是100元,但是你买100元的保险,保险公司的负债或许可能是几十万。但是由于急功近利的冲动,总想追求保费的规模,忘记了保险的本质。目前,在民众对保险的理解存在缺憾或不足的时候,一些公司将保险产品异化,让民众误认为保险就是个发财的工具,这样使保险行业很难走得好。应该以保障为主,理财为辅,现在颠倒了。

在银行证券保险信托等金融领域各种业态是有分工的。可以看看每年全球财富500强公布的榜单,把金融行业的榜单单独拿出来看看——过去的20年,在金融榜单中,前10位基本上保持有5家到6家保险公司,保险公司在金融的大榜单里面是排在前面的,银行则排在后面。

做保险公司不是说几年就可以有收获的。比如,当期缴的养老金达到一定规模后,会形成一个很好的良性循环,但是这种循环在中国始终没有形成。我们的财产保险公司更多地关注低端业务——车险,真正的企业业务和与政府职能有关的责任保险业务没有发展起来。

回归保障在逻辑上是成立的,因为行业是有分工的,保险行业的生存基础主要依仗保险保障。在国外,在基本保障得到覆盖的前提下,保险公司才推出与财富管理、直接理财有关的产品,我们则跨越了一个状态——就是我们的基本保障没有到位就升级了,这就容易导致老百姓误解。行业长此以往怎么立足?保险行业的功能被严重削弱。

保障和理财可以是“双轮驱动”,但有主次之分。我们讲的这个“双轮驱动”不是平行的关系,而是纵向关系,正如自行车的运转是通过小盘带大盘。理论上,保险业规模要做大不仅要做好保障,还要满足大的投资需求。但是要看到,首先,这个大的市场环境有没有支撑,其次你有没有这个能力。中国基金业有过万从业人员,中国的保险资产管理行业只有2000多人——人手不够,还要考虑到风险问题。世界上所有保险发展好的国家都是靠养老金业务来支撑的,再一块就是责任保险,都是基于保障的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