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打印 放大 缩小
0

银行卡清算市场放开 银联迎两方潜在挑战者

发布时间:2014-10-30 15:14:10    作者:    来源:中国经营网

中国银联作为国内唯一银行卡清算组织的地位不再。 昨日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总理李克强提出,加快推动国内银行卡市场和支付市场创新发展,提升现代服务业,优化消费环境,会议决定,放开银行卡清算市场。

据腾讯财经报道,会议决定,符合条件的内外资企业,均可申请在我国境内设立银行卡清算机构。仅为跨境交易提供外币清算服务的境外机构原则上无需在境内设立清算机构。会议还强调,要完善管理,防范风险,维护持卡人合法权益,使开放的金融市场便利和惠及消费者。

受访行业人士表示,市场开放在预期之内,去年以银联的市场化策略、向开放平台转型的均与此相关。

在2014年夏季达沃斯期间,中国银联总裁时文朝就曾公开表示,银联已经进入了彻底的市场化竞争。去年6月,对银联保护的一系列政策全部废止,银联已经开始“裸泳”,一方面要面对Visa、Mastercard、运通、JCB等等这些国际卡公司的挑战,同时还要应对第三方支付机构的发展。

时文朝还指出,第三方支付“小银联”的格局已经形成,“和十几家银行直连,前17家大银行的交易量占了整体交易的95%,大量的第三方支付在做银联的事。”

作为市场份额最大的第三方支付企业,支付宝会否将以虚拟账户直连银行的“小银联”状态做实,申请银行卡清算资格,还是一个悬念。截至发稿,支付宝方面对此未有详细回复。

而在国际卡组织方面,VISA中国一名员工认为,对外资信用卡企业来说是利好消息,可以看出中国开放的决心很大。万事达内部人士也称,放开信用卡清算市场是大势所趋。他们最关心的还是外资信用卡企业未来是否能在国内开展人民币清算业务,该说法尚未明示。

一位接近银联的人士分析,决议的出台对中国银联未必是完全利空。竞争的引入将成为其加快转型的动力,而未来银联维护其合理品牌权益时,也将有更充分的理由。

虽然技术上绕开银联的转接清算系统是可行的,但在交易中要完全绕开体量庞大的银联卡,并非易事。截至2013年末,全国累计发行银行卡42.14亿张,较上年末增长19.23%;全国人均拥有银行卡3.11张。

另据第一财经日报报道,接近央行人士表示:“现在谁行谁不行还说不好,从行政许可角度来说,规则是一致的,各机构平等参与,和支付牌照的发放道理是一样的。”

另据知情人士透露,央行副行长潘功胜目前负责分管支付清算,而具体操作落实由央行支付清算司负责。

“最近不会有什么新的动向,因为具体细则还没有出来,还没有特别明确的信息。”针对银行卡清算机构的放开,上述接近央行人士表示,实际上,之前WTO对此已有时间表安排,相关准备已经比较充分。“目前也已经到了公布的时候。具体政策还等待进一步制定。”该人士补充道:“既然国务院已公布了,各大部委肯定要落实的。特别是央行下一步需要出台具体的政策。”

按照WTO的裁定,中国应该在2015年8月29日前开放人民币转接清算市场,也即开放其他卡组织进入中国市场,以后居民或可选择办银联卡、VISA卡或者万事达卡。

对于银行卡清算市场的开放,银联也并非毫无心理预期。中国银联总裁时文朝今年3月公开表示:“银联是个平台,我欢迎大家都过来用我的平台,通过中国银联平台的运作,为每一位客户提供发展机遇。马云先生也好,马化腾先生也好,马明哲先生也好,我和他们本人在某种程度上都是好朋友……中国银联有勇气和信心坦然面对第二个、第三个转接清算机构的出现。这种竞争对每一个新出现的参与者都是需要的。没有竞争怎么能够健康、可持续地成长呢?所以我们欢迎竞争。但是,我们也确实不想让大家把银联当成‘唐僧’,只想着吃唐僧肉、互相挖墙脚。这不是正道。我们都堂堂正正地拿到市场上来说,拿到明面来做。”

据每日经济新闻报道,多位业内人士表示,银联肯定会遇到一些冲击,但冲击有限,而开放银行卡清算或许对支付宝最为有利。

“支付宝自己有能力做,实名用户3亿,半年交易3000亿元,合作银行160多家,线上发卡受理都是自己,可以说已基本上是一个线上卡组织了。”讯联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员寇向涛称。

除支付宝,拥有最大线下收单业务的工行可能成为清算组织的呼声很高,第二个银联或将产生。

报道称,2003年以后,信用卡市场获得了长足发展,但是相对应的信用卡定价机制却未发生变化。包括2013年颁布的《银行卡首单业务管理办法》在内,目前的大部分制度都主要立足于线下刷卡业务,而目前线上第三方支付线下的收单业务存在绕过银联清算系统的现象。

不久前,央行支付结算司副司长樊爽文曾公开表示,目前中国的人民币清算市场上只有中国银联一家清算机构,不久会有第二家、第三家,国外转接清算机构也会陆续进入中国。樊爽文称,过去五次银行卡定价调整,全部由政府主导完成。下一步,如果出现多家清算机构,依然由政府主导定价是否合适,需要进一步讨论:是继续由政府部门主导定价,还是将定价权交还给市场,或者是由政府来制定比如其中一部分,比如交换费,其他部分交给市场来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