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打印 放大 缩小
0

中国经济下行压力不容忽视

发布时间:2014-11-26 10:54:07    作者:    来源:中国安邦集团研究总部

宏观数据以及市场化改革的不足,都表明当前中国经济的下行压力巨大。只有市场化改革和民营经济的大发展,才能给中国经济带来活力,但市场化改革无法在短期见效,因此,中国经济面临的下行压力也不是短期能缓解的,这就是中国经济的“新常态”。

中国经济的下行压力依然很大。全社会用电量增速作为经济先行指数,是反映经济走势的重要风向标。

据《经济参考报》消息,9月中国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2.7%,虽较8月回升,但仍为近18个月以来次低。具体到产业来看,城乡居民用电增速延续7月以来的下降态势,大幅回落4.5个百分点至-10.2%;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用电量虽有所回升,分别达到5.2%和4.9%,也继续处于较低水平。其中,9月工业用电同比增长5.3%,与7月份8%相比仍有差距。结合7月3.0%和8月-1.5%的社会用电量增速来看,三季度的用电量增速可能创近几年新低。

虽然用电量增速下滑有结构调整的因素,但在能源利用技术没有取得突破性进展的情况下,用电量增速的大幅度下降反映出当前中国经济的下行压力依然很大。

有分析称,“三季度电力数据的糟糕情况是2008年危机以来所没有的,而工业生产领域也普遍反映不好,当前经济下行压力之大不容忽视。”

从近期中国的宏观经济数据来看,这种担忧不无道理,中国经济的下行压力非常之大。

一是,投资增速持续下滑,难以回升。今年以来,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已经从去年的20%左右连续下降8月份的累计16.5%。房地产投资增速在楼市下行拐点已经确立的当下无法回升,即使各地纷纷出台包括放松限购等措施,房地产投资增速依然持续下滑。而房地产市场的迅速转冷也使得地方依赖土地财政进行的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以拉动经济的做法难以实施,财政收入增长速度的下滑对基础设施建设形成制约。

二是,消费持续低迷。今年以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已从去年的13%左右的下降至12%左右。在经济不景气、消费者理性和反腐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奢侈品和奢靡的生活方式正在得到遏制。而在房地产等资产价格下行和经济不景气程度加深的情况下,居民的消费预期更是得到重大打击。能够拉动更广泛消费的小微和三农,其定向降准的货币政策由于传导机制的局限性,上半年新增贷款同比只增26亿元,没有惠及大多数就业的小微和三农的发展,在社保体系还很不健全的当下,以消费来拉动经济增长显然缺乏扎实的根基。

出口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里唯一表现较好的。然而,出口在当下中国经济增长“三驾马车”中的地位实际颇为弱小,而且出口的较好表现显然与中国国务院、央行、商务部支持外贸出口的政策有着很大关系,但是,欧洲经济仍然不景气,尤其是德国经济前景堪忧,日本经济依然没有明显改善,而美国10月15日三大股指大跌,也预示着美国经济增长疲软,在上述情况下,中国出口的前景实际堪忧。

最新公布的9月份的价格数据,也进一步表明中国经济下行压力巨大。9月CPI同比上涨1.6%,重回1时代。PPI已经连续负增长达31个月之久,显示工业领域的通缩现象严峻。7月份社会融资规模的腰斩;8月工业增加值同比增6.9%创下2009年以来的新低;9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120.21万亿元,同比增长12.9%,增速比上月末仅高0.1个百分点,比去年末低0.7个百分点,这些数据都表明,当前中国经济的下行压力十分巨大。

当前中国经济还面临着一个大问题:过去中国国内的市场化改革不够,没有为民营企业的发展创造足够的环境,民营企业一直在并不那么健康的条件下发展。正如一些分析人士所言,民企仍受到政府和公众的系统性歧视。比如,城市官员担心,将公共项目合同授予民企而非其国企竞争对手,可能会毁掉自己的仕途。放贷的银行也存在这种歧视——银行高管放给民企的贷款若变为坏账,将面临遭解雇的风险,但借给国企则不会面临这样的风险。经济高速增长的时候大家似乎都能赚钱,但当经济下行压力增大时,才发现国企“大佬”成不了市场栋梁,民营企业也形不成足够的支撑。

宏观数据以及市场化改革的不足,都表明当前中国经济的下行压力巨大。只有市场化改革和民营经济的大发展,才能给中国经济带来活力,但市场化改革无法在短期见效,因此,中国经济面临的下行压力也不是短期能缓解的,这就是中国经济的“新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