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打印 放大 缩小
0

地方政府热盼保险业改革创新

——青岛区(市)长纵论保险“新国十条”(上)

发布时间:2014-12-18 09:01:18    作者:    来源:中国保险报·中保网

编者按:

今年8月,《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新国十条”)发布后,青岛保监局不失时机地在辖区掀起了宣传热潮,除了组织业内人士反复学习领会,给市(区)各级领导作专题宣讲也成为一种“新常态”。日前,青岛保监局专门组织媒体采访团,深入到青岛所辖各区(市)现场采风,倾听区(市)政府领导对“新国十条”的认识和感悟,了解各级政府相关部门推动“新国十条”落地的做法和经验。“地方政府和社会各界对‘新国十条’触发的保险业改革创新都寄予厚望。我们发起与各级领导、各界群众一起学习宣传‘新国十条’活动,实质是动员全社会进一步学保险、懂保险、用保险,在这次社会大实践中,我们既要当火种撒播人,更要做带头践行者。要善于把政府、社会对保险服务的新需求转化为保险业转型升级的新动力。”青岛保监局局长巩庆军对《中国保险报》记者讲的这番话,道出了在“新常态”、“新业态”下保险监管干部和保险从业人员的双重职责。

青岛保监局局长巩庆军(右一) 在理赔宣传点视察工作。 袁本刚/摄

青岛保监局局长巩庆军对全市金融办领导干部宣讲“新国十条”。 袁本刚/摄

鼓励保险机构服务民生

□青岛市市南区人民政府副区长 郭建礼

市南区通过着力提升政府服务、强化政府引导、鼓励保险创新,不断优化保险市场发展环境,推动保险行业规范有序发展,使保险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水平逐步提高。

提升政府服务 优化保险市场发展环境

近年来,市南区政府围绕金融业发展,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先后出台关于扶持金融业、支持总部经济发展等相关政策,对保险机构入驻、设立分支机构、购置或者租赁办公用房等方面分别给予开办费补助、购租房补贴扶持,对进入国际或者国内500强等重点行业排名的总部保险机构给予奖励。同时,整合提升关于人才、医疗等相关扶持措施,鼓励和扶持保险机构创新发展、吸引高层次人才、提升业务规模。

近三年,市南区先后引进浙商保险、招商信诺、现代财险、天安财险等10余家内、外资保险机构,目前,区内共有保险机构55家,占全市保险机构总量的90.2%,其中,内资保险机构41家,约占全市的85.4%,外资保险机构14家,全市外资保险机构全部落户市南。截至2013年底,全区保险机构累计实现保费收入约161.4亿元,同比增长11.7%,其中外资保险机构保费收入5.9亿元,市场份额3.3%。

强化政府引导 机构服务民生

探索运用保险机制创新公共服务提供方式,提高社会治理水平。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中山路街道办事处出资10万元,为管区10000户居民购买了火灾专项保险,赔付额度从往年治安火灾综合险的最高600元提高到最高5万元,保险内容、覆盖范围、赔付额度均有了显著提升,提高了对居民的救助补偿水平,增强了群众抵御风险的能力。下一步,市南区将争取在全区范围内推广治安保险、社区综合保险等新型公共服务式保险业务,让更多的居民享受服务。

逐步将保险纳入灾害事故防范救助体系,提高企业和群众的保险意识。开展金融知识“三普及”、“金融服务月”等活动,通过社区大讲堂、宣传巡展等形式,邀请保险机构联合组织宣传活动,提高居民和企业利用商业保险应对灾害事故的意识和水平,营造“学保险、懂保险、用保险”的和谐氛围。下一步,市南区将按照中央和地方相关改革部署,探索开展环境污染、食品安全、医疗责任、校园安全等重点民生领域的强制责任保险试点,推动建立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立法保障的责任保险发展模式。

推动产品创新 提高保险行业发展水平

鼓励创新保险产品。以打造西部航运中心为契机,鼓励保险机构积极开拓仓单质押、授信融资、船舶抵押等创新服务,重点引入以融资租赁、航运保险为主的航运金融机构。推动保险机构开展“投资型养老保险”业务,打造个性化的商业养老健康保障模式,提高社会服务水平。升级“金融超市”网络平台,展示和推介保险机构的新型保险服务和产品。

支持开拓业务渠道。鼓励电销、银保、车商等各类保险销售渠道发展,促进保险机构实现稳定的增收渠道。支持大型保险机构投身本地民生事业建设,参与投标新农合大病保险承办业务,开展新农合医疗经办等服务,发挥保险服务业对社会民生的保障作用,截至目前,已持续提供超过百万人次的医疗保障服务。

提高保险资金对经济发展的服务水平。支持保险资金参与投资小微企业项目、购买企业集合债券和集合票据,鼓励利用投保出口信用保险的保费补贴等政策加快小微企业发展,促进保险市场与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协调发展。

培育发展区域性再保险市场。积极对接市有关主管部门争取支持,鼓励保险机构发展再保险业务,提升再保险市场份额,着力引进国内外专业再保险机构和专业再保险人才,加大再保险产品和服务创新力度,努力打造立足青岛、辐射全省、着眼国际的区域性再保险中心,构筑市南区金融业发展的新优势。

 

助推西海岸新区保险业转型升级

□青岛市黄岛区人民政府副区长 孟庆胜

青岛西海岸(黄岛)新区作为全国第九个国家级新区,紧紧抓住新区批复和“新国十条”出台历史机遇,着力增强金融服务功能,促进银行、保险为主体的金融业持续健康发展。

优化金融发展环境,助推保险业机构加快集聚。黄岛区研究起草了《青岛市黄岛区现代金融业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对新设立的法人金融机构或总部按照注册资本的规模给予一次性补助, 对新设和新迁入的专营海洋经济特色的金融机构,对应补贴标准上浮一定比例。截至9月末,新区拥有各类金融机构达到129家,其中保险分支机构58家,全年预计实现保费收入16亿元,金融机构数量和种类均居于全市前列。

强化政府引导,增强保险机构服务社会民生的水平。在辖区内推广家财险,将居民财产保险与治安管理工作有机结合。人保财险开发区支公司为薛家岛办事处辖内1万多户居民承保20余万元,人保财险胶南支公司为辖内胶南开发区管委、隐珠办事处及滨海街道办事处三个办事处承保家财险并及时为受灾家庭给予经济赔付。

鼓励保险机构积极参与社会保障体系建设,逐步完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体系。巩固完善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有序推进保险机构参与城乡居民大病医疗补充保险的承办工作,提高保险机构参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水平。扩大农村小额人身保险试点,黄岛区泊里为当地农村户口居民统一投保农村小额保险,有效提高了当地居民尤其是低收入人群的风险保障水平。黄岛街道办事处加大老年人保险的扶持力度,为辖内所有社区的老年人投保了老年保险,为当地老年人提供了更多、更全面的保障。

鼓励保险机构创新产品服务,提升行业发展水平。鼓励保险机构针对新区经济、社会、环境特点推出创新产品。突出新区海洋特色,大力发展涉海保险,支持海上货运险、船舶保险、海洋渔业保险等涉海保险创新。加快责任险的创新力度,扩大保险服务领域,推广食品安全、环境污染等新型险种应用,积极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拓展农业保险的广度和深度,以服务“三农”为宗旨,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自主自愿,协同推进”的原则,在每年试点的基础上,逐步扩大承保范围,人保财险胶南支公司重点对青岛康大集团兔肉项目进行了承保,总保险金额达1亿元。安华财险公司与佳沃蓝莓公司加快推动蓝莓保险事宜,探索将蓝莓保险纳入农业政策性保险的路径,保障农村种植户的财产安全。

积极拓展保险服务功能,促进经济提质增效。鼓励保险公司通过投资企业股权、债权、基金等多种形式,在合理管控风险的前提下,为科技型企业、小微企业等发展提供资金支持。大力发展国内贸易信用保险,提升企业信用,为企业开拓市场提供风险保障。针对企业融资难题,鼓励保险机构开发短期和长期信用保险,人保财险胶南支公司顺利完成明月海藻集团公司出口信用险承保签单,为该集团提供了3000万美元的外贸收汇风险保障。中华财险胶南支公司与邦信小贷对接银保渠道,开办了贷款保证保险。

 

创新保险服务民生新机制

□青岛市李沧区人民政府副区长 刘大川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提出,要运用保险机制创新公共服务提供方式,包括鼓励发展治安保险、社区综合保险等新兴业务。

近年来,李沧区不断加大平安建设和民生安全保障方面的投入,针对辖区居民的人身和生活安全,启动列入政府实事的“民生保险项目”,区财政投入470余万元,为辖区居民购买“双保险”。李沧区民生保险项目由区政府提出风险需求,保险公司提供单独定制的保险方案。区政府和保险公司签署统一保险合同,明确保障对象、金额和责任等权利义务关系,清晰责任分工,确保运行顺畅。辖区居民家财产保险,被保险人是李沧区境内所有的居住居民户(包括流动人口),共计20万户,保费总计200万元,保险财产是坐落于李沧区辖区内的家庭生活住房及室内相关财产,保障责任是火灾、爆炸和盗窃、抢劫。其中,火灾、爆炸责任每户保额2万元,总保额40亿元,盗窃、抢劫责任每户保额1000元,总保额2亿元。政府公众责任保险,保障对象为居住在李沧区的自然人,共计54.6万人,保费共计273万元。承保因自然灾害造成的人身伤亡,同时扩展火灾、爆炸,低保家庭、五保户因交通逃逸事故造成的人身伤亡,以及见义勇为救助责任险。每次事故赔偿限额高达1000万元,每人人身伤亡赔偿限额高达20万元,全年累计赔偿限额高达5000万元。

作为民生保险项目,区政府在购买保险服务的同时,支持保险公司构建标准化与个性化相结合的保险服务机制,确保好事办好、实事办事。

个性化服务,打造最快捷、最便利、最贴心的理赔和咨询服务。采取了“三主动”工作措施:街道办事处和社区治保主任熟练掌握好险种常识,一旦辖区居民出现符合理赔条件的意外事件,做到“主动告知保险政策、主动代为联络理赔,主动登门帮助善后”;保险公司则要求相关负责人和理赔人员做到“主动组织政策宣讲、主动开展业务咨询、主动登门办理业务”;区政府协调消防李沧大队和各辖区公安派出所,要求在接到居民报警之后,对于符合理赔条件的,及时主动向报警的居民提出理赔建议。

经过近两年的实施,共为433户受灾居民理赔186万余元, 实现了居民家庭被盗、失火、爆炸等意外事件申请理赔率100%、保险受理赔付率100%的“双百”指标,群众满意率100%。2013年2月5日凌晨,72岁的东南渠社区居民刘老汉家中突然失火,两间平房付之一炬,时逢腊月二十五,家中储备的年货都被烧得一干二净,老两口欲哭无泪。社区干部闻讯主动联系了理赔人员,街道和区综治办的工作人员也及时赶赴现场,协助老两口与理赔员一起做好调查取证和财产损失登记、评估工作。考虑到临近年关,为让老人安心,2月7日一早,区综治办、街道办事处和保险公司的负责人一起将两万元的保险赔偿金送到了刘老汉手中。刘老汉眼中含泪,欣慰地说:“得亏有这笔钱救急,政府和社区对咱老百姓关心真是到位了,真觉得心里暖和和的。” 2014年7月的一天凌晨,邢台路49号一栋居民楼1楼突发火灾,火势蔓延至4楼。为了帮助受灾居民渡过难关,保险公司在两天内就将首笔赔偿款2万元送到1楼居民阎女士手中。5天后,2至4楼的居民根据损失程度,得到5000元至10000元不同数额的赔偿。

 

零距离管理服务县域险企

□莱西市人民政府市长 纪家栋

2013年末,莱西市争取青岛保监局及行业协会支持,设立了青岛市保险行业协会莱西办事处。这是青岛保险行业服务前伸、管理前移,面对面、零距离管理服务县域险企的创新之举。2014年以来,办事处与莱西市有关部门通力合作,建立健全了服务协调、宣传培训、高管季度例会、多元化纠纷解决等有效工作机制,有力地推动了保险行业健康发展。

加强从业人员队伍管理。共组织各类培训活动8期,发放代理人资格证835个,清退保险业务人员169个。加强保险机构监管。不定期组织金融、公安、工商等部门进保险公司现场检查,督促其按照诚实信用、公平竞争的原则开展业务活动,走访调查保险代理人从业行为,严厉打击违规吸纳保险、违法经营行为。共组织检查5次,查处违规、违法经营行为9起,并全部已整改完毕。创新涉保纠纷调解。办事处协调莱西市法院等部门,于2014年7月成立了青岛市保险纠纷调解中心莱西工作站,这是青岛市范围内成立的首家基层工作站,标志着涉险纠纷调解及诉讼服务进一步贴近了保险消费者。目前,莱西市保险机构保有数量达22家,其中产险公司12家、寿险公司10家。2014年前三季度,共实现保费收入6.14亿元,其中财产险2.28亿元,寿险3.86亿元,增幅居青岛市各区(市)前列。

 

强化政府服务与引导

□青岛市市北区人民政府副区长 蔡全记

作为青岛市的主城区,市北区将借助“新国十条”的“东风”,进一步优化保险发展环境。截至目前,全区保险机构已达到20余家,中华联合保险、史带保险等保险机构纷纷在市北区设立分支机构。2013年全区保险机构累计实现保费收入近7亿元,同比增长8.5%,初步形成了保险机构集聚发展态势。

加快保险机构载体建设,强化“筑巢引凤”效应,为更多保险机构入驻我区提供优良的环境保障。出台了支持楼宇经济发展等相关政策,对保险机构入驻、企业高管或骨干人才个人所得税、租赁办公用房等方面给予相应补助。与青岛保监局和保险行业协会建立沟通联系机制,及时掌握保险机构项目信息,专人跟进,采取“一事一议”方式给予保险机构扶持,努力形成市北区多层次、多元化、广覆盖的保险服务体系。

发挥政府引导作用,提升保险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近年来,通过政府购买的方式,由区政府出资467万元为全区46.71万户家庭购买了家庭综合保险。截至今年9月份,辖区近400户发生保险事故,人保财险市北支公司已赔付结案300余起,已结赔款130余万元。通过这一举措,有效增强了社会抵御风险的能力,强化了事前风险防范。

提高保险资金服务小微企业水平,有效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今年以来,中华联合保险公司与青岛邦信小额贷款公司合作开展了“小贷+保险”业务,通过这一形式,有效分散了企业业务风险,减少了损失,让更多的小微客户,尤其是传统信贷理念下抵押担保不足的客户,享受了更优质的金融服务。

鼓励保险产品服务创新,促进区域保险业持续发展。支持保险公司积极运用网络、移动互联网等新技术促进保险业销售渠道和服务模式创新。鼓励保险公司提供个性化、定制化产品服务,不断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风险保障需要。推动保险公司转变发展方式,提高服务质量,努力降低经营成本,提供质优价廉、诚信规范的保险产品和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