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打印 放大 缩小
0

从监管视角解析五大资管热点

发布时间:2015-01-12 09:21:15    作者:李画    来源:中国保险报·中保网

大资管时代的保险资管 独具优势

《中国保险报》:自2012年5月以来,中国的资产管理行业迎来了一轮监管放松、业务创新的浪潮,打破了证券公司、期货公司、证券基金管理公司、银行、保险公司、信托公司之间的竞争壁垒,资产管理行业进入竞争、创新、混业经营的大资管时代。您如何理解大资管时代的特征?在这个时代中,保险资产管理将扮演什么角色?

曾于瑾:大资管时代最主要的是行政管制与市场边界被重新划定,市场化监管规则与市场化竞争并行推进。过去,银行、保险、证券、信托等资产管理机构,你干你的,我干我的,行业界限明确,泾渭分明。现在不同了,你能干的,我也能干了。

随着我国金融领域改革不断深入,资产管理行业的竞争格局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比如说,混业竞争加剧,传统金融机构之间的界限已经逐渐模糊,银行、证券、保险等产品逐渐趋同,投资领域也很类似,竞争日益激烈。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也正改变着金融业的行为方式和发展格局。“大资管”概念体现了当前金融市场发展变化的时代特征。

大资管时代,其特征还包括,中国金融市场的双向开放将拓展资产管理行业的广度和深度;互联网金融将持续冲击传统资产管理模式,其“鲶鱼效应”会促进传统资管行业的变迁;信用风险暴露与金融创新加速并存的新资管市场环境到来,潮水退去后更凸显真正的风险管理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居民资产结构的多元化配置将成为影响资产管理行业的重要变量。

保险资产管理经过十几年的专业化发展,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独特优势,如可以在全球内配置,几乎可以投向所有市场,长期负债能做长期投资,在固定收益类投资方面经验丰富。更为重要的是,保险资管正在形成一些新的投资优势,包括长期股票投资优势,股债结合产品投资优势等等。这些优势将推动保险资产管理在未来银行、证券、保险、信托、基金、期货大资管中脱颖而出。

保险机构不会成为风险 “接棒者”

《中国保险报》:目前保险资金通过股权或债权投资计划等方式参与到地方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前车之鉴已有,银行资金曾深陷地方平台贷款泥沼,目前呈撤出态势。此时,保险资金进入,如何评价和防范其中的风险?会不会成为此类风险的“接棒者”?

曾于瑾:这个问题本质上是如何看待当前地方政府性债务,以及如何看待“43号文”发布后,地方融资平台债务问题。地方政府性债务的粗放式持续扩张,已成为我国财政金融领域的主要风险隐患,地方融资平台规模虚增、负债高、盈利差等问题凸显。2014年10月2日,《国务院关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规定》(国发〔2014〕43号)出台,允许地方政府适度举债,这将对平台公司发行的债务产生重要影响。

对于保险投资而言,风险可以分为两部分,一是存量风险。“43号文”要求对平台公司既有债务重新分类带来的风险。保险机构投资的平台公司债务,除平台公司发行的城投债以外,还有一块重要的是保险资管公司发行的债权投资计划,大约9000亿规模,其中以平台公司资产为基础发行的债权计划占整个债权计划的一半左右,基本都有较强的增新措施,风险总体可控。前段时间,“14乌国投债”“14天宁债”等地方政府都发文拒绝承认其属于政府债务,还好险资没有涉足,但这就要求我们强化风险监测,密切跟踪“43号文”发布后,各省对平台公司既有债务的分类情况,跟踪因重新划分带来的债券、债权计划的信用降级风险。

二是信用风险,或更进一步说,是交易对手风险。无论是平台公司新发行的债券,还是资产管理公司以平台公司资产为基础资产新发行的债权计划、股权计划,都不再是政府债务,都需要认真展开信用评估。因此需要防范几类风险,如强调基础资产所在省份和区域具有明显的区位优势,平台公司本身要有较强的偿债能力和偿债意愿,强调要有较强的信用增级。

令人欣慰的是,从2005年发行短期融资券开始,保监会便明确要求建立信用评估队伍,目前已有300人的信用分析团队。先后下发了保险机构债权信用评估指引、信用风险管理能力标准等规范性文件。因此,在大制度约束和保险公司信用风险管理双重把关下,保险机构不会成为风险“接棒者”。何况,目前保险机构的选择余地很大,不一定非要在平台公司上做文章。

“偿二代”有利于险资多 元化配置

《中国保险报》:即将建成的“偿二代”标准体系是业界关心的大事。“偿二代”建设对保险业的资产管理会带来哪些影响?保险资管应该如何应对“偿二代”体系所带来的变化?

曾于瑾:“偿二代”将有利于进一步深化保险资金运用的市场化改革。“放开前端、管住后端”,前提是后端能够管得住,偿付能力监管是管住后端的重要手段,“偿二代”对风险的精确识别、计量和“打击”,将更有利于放开前端,让保险机构在更广泛的范围和领域自主投资、自主决策,实现资产的多元配置。

“偿二代”将对资产配置结构产生重要影响。由于“偿二代”对不同大类资产、同一大类资产项下不同小类资产的最低资本计量均设计了不同基础风险因子和特征因子,使得各类资产所需最低资本不仅与“偿一代”存在明显差别,也使得各小类资产间存在明显差别。以上市普通股票为例,沪深主板、中小板股、创业板股基础风险因子分别确定为0.31、0.41、0.48,不仅与“偿一代”存在明显不同,不同的板市场间也存在显著不同。各保险机构从节约资本的角度,必然调整资产配置,以实现最低资本消耗最小。这可能带来一系列的资产调整,包括大类资产和同一大类下的不同品种。

“偿二代”使投资风险管控能力强的机构脱颖而出,风险管控能力将成为保险资产管理核心竞争力之一。投资风险管控得好,将大大节约最低资本,从而在竞争中获得先机。因此,保险资金运用要认真分析“偿二代”可能带来的变化,提前做好准备。做好资产配置工作,加强风险管控。

险资“出海”要防三类风险

《中国保险报》:2014年,保险资金频频出海投资。对于这种“淘金”行为,保险会特别要求“要把风险防范意识放到第一位,探索建立成熟、可计量的风险管控模型,逐步形成与保险资产国际化配置相适应的风险管理能力。”您认为,险资海外投资都面临哪些风险?除了买不动产,保险资金还可以关注哪些资产类别?

曾于瑾:险资投资海外主要有三种风险,第一个是法律风险,这也是最大的风险。海外投资比较复杂,特别涉及到另类投资的时候更复杂,需要大量的法律知识,两个区域的法系不同,因此要进入海外市场,首先要认识到他们的法律和我们的不一样,保险机构必须要按照新法律规则来玩。二是政治风险,各国政府都有强烈的保护本国企业的意识和手段,这也是政府的执政基础,比较好理解。此外,各国之间外交关系比较复杂,比较敏感,都将成为投资的不确定性,成为风险。三是收益风险,也包括汇率风险,2014年保险机构在海外投的这几个不动产项目,投得都非常漂亮。但是不动产资产受市场影响很大,投资收益跟投资成本关系更密切,如不认真评估,很容易影响收益率。

除了不动产,险资海外投资可能还会关注以下这些领域,包括涉及“一带一路”的基础设施,境外私募股权基金,涉及养老、医疗健康领域的股权、不动产等等。这些都需要保险机构根据市场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判断,决定是否投资。

注册制可为标准化资管 产品增信

《中国保险报》:2014年,注册制是高频词。保险资产管理如何推进注册制改革?

曾于瑾:证监会讨论的注册制,主要是发行和上市审核制度设计问题。目前来说,在保险资管领域谈注册制,原则上是希望所有的标准化产品都要注册。保险资管产品注册的好处显而易见,它能起到增信的作用。比如说企业年金明确要求只能投经监管部门注册的产品,银行理财产品投资也有这方面要求,必须买经注册的保险资管产品。可见,市场对注册过的产品认可度较高。

注册的产品一定是标准化的产品,没有定型的产品,是无法实行正常注册的,正常的注册仍然要有审查,但集中在合规性和完备性。未来保险资管产品的总体趋势就是发展和完善标准化产品,这些产品都要进行注册。对于非标准化的产品,实行注册制之外要另外有些特殊程序,比如说监管部门的评估等。未来注册这项工作,将主要放在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