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打印 放大 缩小
0

互联网保险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浅析第三方保险平台和保险公司渠道建设

发布时间:2015-02-17 08:37:05    作者:王朝晖    来源:中国保险报·中保网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保险公司销售渠道也在不断发展和扩充。传统销售渠道一般分为直销渠道和中介渠道,中介渠道又包括保险营销员、兼业保险代理机构、专业保险代理机构、保险经纪机构等。新兴渠道主要有电话营销、网络营销等。不同类型和规模大小的保险公司,渠道选择上各有侧重。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移动终端的兴起和广泛运用,互联网保险方兴未艾,第三方保险网络平台异军突起,跨界合作早已突破了兼业代理的范畴,保险公司渠道日渐复杂和多样化。

互联网保险销售渠道的发展过程

互联网保险作为一种以互联网技术发展为基础的新型商业模式,彻底改变了传统保险业提供产品和服务的方式,催生了保险业销售渠道和商业模式的变革。互联网保险销售渠道在我国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以下三个发展阶段:

一是萌芽阶段(1997年~2005年)。1997年,中国第一家保险网站——中国保险信息网建立,当年11月,该网站为新华人寿促成了第一份保险电子商务保单。2000年,太保、平安、泰康等保险公司纷纷建立自己的电子商务平台,进行在线保险销售。与此同时,一些保险信息网站也不断涌现。但总体上这一时期互联网和电子商务的市场环境尚不成熟,相关网络保险平台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信息发布上,基本不能视为独立的销售渠道。

二是渠道探索阶段(2005年~2012年)。2005年4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实施,我国互联网保险行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人保财险随之签发了第一份全流程电子保单。之后几年,阿里巴巴等电子商务平台的兴起为中国互联网市场带来了新一轮的发展热潮,互联网保险由此开始市场细分。一批以保险中介和保险信息服务为定位的保险网站纷纷涌现。这一阶段网络保险的保费规模相对较小,保险公司对此缺少切实有力的政策扶持,电子商务渠道的战略价值尚未完全体现,在渠道资源配置方面处于被忽视的边缘地带。

三是创新发展阶段(2013年至今)。这一时期,保险业与互联网开始探索深度融合。各保险公司纷纷依托官方网站、门户网站、保险超市、离线商务平台、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等多渠道开展保险业务,专业的互联网保险公司也成立了,各具特色的互联网保险业务管理模式纷纷涌现。2013年被称为“互联网金融元年”,互联网保险也在这一年取得跨越式发展,以万能险为代表的理财型保险通过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创下惊人业绩。至此,一方面是保险公司争相构建互联网销售渠道,并日益重视潜力无限的移动终端,另一方面则是互联网巨头奋力涉足保险业务。保险业与互联网的结合日趋深入,从参与主体看,“2015中国互联网金融高层论坛暨第八届中国电子金融年会”上披露了2013年开展互联网保险销售业务的保险公司有76家,2014年增加到90家,超过我国现有产寿险公司机构数量的一半。


不同保险销售渠道比较

互联网保险的发展不仅促使保险公司开发了更为丰富的产品线,而且推动了多样化的销售渠道构建。目前,互联网保险渠道主要包括保险公司官网、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网络兼业代理、专业中介机构(保险代理公司或保险经纪公司)网站以及专业互联网保险公司五种形式。与此同时,阿里巴巴、腾讯和京东等一批互联网企业也在以不同形式介入保险业务领域。2014年2月,苏宁云商和苏宁电器共同发起的苏宁保险销售有限公司获得牌照,成为国内首家拿到保险代理资质的商业零售企业。由此,消费者、保险中介、第三方电商平台、保险公司和监管机构,初步构成了互联网保险的生态圈。“2015中国互联网金融高层论坛暨第八届中国电子金融年会”上还披露了2014年互联网保险业务收入超过870亿元,相比2013年的317.9亿元,同比增长174%。但从全行业来看,目前总体规模还偏小,仅占全年保费收入的4%。

因此,从保险业整体来看,保险业务收入主要还是来源于传统销售渠道,其中,保险公司直销、营销员和兼业代理是三大主打渠道,这些渠道也各有利弊。

直销往往针对团体业务或大客户;营销员渠道由于管理体制的问题近年来遭遇增员困难等问题;兼业代理渠道中,由于兼业代理机构掌握着渠道资源的主动权,面对竞争激烈的市场,在为保险公司提供业务收入的同时往往坐地起价,拉高了保险公司的经营成本,其中银邮渠道还伴随着销售误导的情况,直接影响着保险业的声誉。

从长远来看,产销分离、专业化分工将是保险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但现阶段我国保险市场尚不规范,“挟渠道而令险企”的现象还普遍存在,现实条件尚不允许保险公司放弃自建渠道而完全依赖第三方渠道。因此,多管齐下、建立多种形式的销售渠道并根据自身发展战略安排主次仍适合多数保险公司。与此同时,保险公司还应积极探索和发展借助互联网的销售渠道和经营模式,促进现有保险经营方式进一步变革和创新,充分利用电子商务“低成本、广覆盖、交易便捷”的优势来扩大业务来源、发掘潜在客户。

积极利用第三方保险平台

近年来,互联网保险增速迅猛,业绩喜人,保险产品在线销售日益普及。但目前网销规模较大的一般属于消费者可以自助完成投保流程的“简单型”保险产品,条款简单、保障单一、保额较低、投保理赔手续便捷是这类产品的共性。事实上,从保险业务整体来看,这类简单型产品占比是较低的,大多数保险产品则属于“复杂型”产品,由于保障更全面和多元化,保险条款相应也较为复杂难懂,投保手续较为繁琐,保险合同的最终达成不仅离不开保险顾问(保险销售人员或中介人员)向客户提供的一对一服务,而且还需要保险顾问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较为全面的专业素质。因此,构建互联网保险销售平台,采用O2O(线上与线下结合)模式要比单纯的线上销售模式更适合多数保险业务。通过线上联系客户提供条款咨询、投保方案设计、释疑解惑等售前服务,达成交易意向后再通过线下核保实际成交。这类型的网销平台不仅使营销员获得了一种全新的与客户接触的方式,而且通过建立与客户在互联网上的沟通和连接渠道,也迎合了消费者尤其是较为年轻的消费者日益普遍的网购习惯。有关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的网络零售交易额就已首次超过美国位居全球第一,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接受并习惯网购,加之移动终端的普及,网购日趋便捷,网购人群的数量日益庞大,其中,中老年消费者的比重也在不断增加,因此,从消费渠道选择来看,网购观念的普及必将影响保险消费渠道,网上买保险必然成为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选择。因此,保险公司应重视电子商务平台的建设。

囿于保险公司自身官网或专业中介机构网站客流量的不足,保险公司借助第三方电商平台切入互联网业务是相对成本低、见效快的途径,目前也是最为普遍的做法。对第三方保险平台的概念,目前并没有统一的认识,一般是指保险公司依托有成熟技术的第三方提供的网站平台进行保险产品的销售;而业内往往认为第三方平台是指除保险代理、保险经纪等保险中介销售渠道以外的,独立于保险买卖双方,本身不参与实际保险交易活动,完全致力于为保险买卖双方交流、交易提供服务而搭建的公共专业平台。例如,2004年即已成立的保网、2007年底上线的向日葵保险网、2008年成立的中民保险网、2013年6月上线的和讯网旗下的“放心保”以及2015年1月4日刚刚上线的“蜗牛保险”等等,虽然宣传定位各有侧重,但本质上均属于第三方保险电子商务平台,采用的其实都是O2O模式。

需要强调也是容易被忽略的一点是,保险公司有效利用第三方网络平台的前提是必须拥有优秀的营销员团队。从这点来看,保险公司自建销售渠道与借助第三方平台某种意义上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殊途同归。要想通过第三方平台实现满意的业绩,招募与培养专业素质合格的营销员团队是绕不开的基础工作,只不过通过第三方平台寻找客户,有可能比电话营销或陌生拜访更容易获取有购买意向的客户资源。而与客户达成购买意向之后的线下核保、签单乃至将来的保全、理赔等相关流程或服务虽然要适应网销进行相应的调整或优化,但与对传统保险流程管理,尤其是在质量管理上的要求并无本质不同。

表面上看,第三方网络保险平台相当于为保险人、投保人、保险中介提供了一个利用互联网集中进行保险交易的市场,但实际并非如此简单。除了提供交易平台,这些第三方网站还开始提供上线保险产品的分析、比较和测评,将不同保险公司同类产品的优劣势以简单直观的方法展现出来,以帮助消费者更方便地选择适合自己的保险产品,事实上承担了专业保险代理人或保险经纪人的一些职能作用。例如,“放心保”立足解决当下保险销售面临的“三难(产品理解难、信任难、理赔难)” 问题,致力于为消费者提供需求发掘、产品寻优、保险营销员沟通、形成购买、记录保存、售后等一站式服务。“蜗牛保险”主打人寿保险和健康险的查询与评价服务,通过专业的产品分析师用轻松、直观的方法,将保险产品的优劣势呈现给用户。这些看似额外的服务,有利于提高保险买卖双方信息对称的程度,便于消费者直观地去对比不同保险公司同类产品的优缺点与价格,迎合了消费者“货比三家”的消费心理,进而有助于消费者更容易地选择产品,做出适合自己的最终购买决定,对推动复杂型保险产品、提升线上销售的成交量具有积极意义。

渠道影响经营模式

由上述分析可知,不管发展哪种销售渠道,对保险公司经营管理流程各个环节的质量要求本质上都是一样的。因为不管哪种渠道获取的业务,都需要售前售后服务环节的配合,只要投保、交费、核保、保全、理赔以及产品开发设计等环节中有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反过来对保险公司信誉造成负面影响,进而影响渠道的客流量。

当前,保险公司重视发展互联网保险的目的大多在于拓展销售渠道、争夺客户资源、降低经营成本和提高运营效率,但随着互联网技术及其应用的迅速发展和普及,保险业通过互联网拓展新的发展空间已成为现实:一方面,保险业开发了真正基于互联网经济风险保障需求的创新产品,如网络购物退货运费险、针对淘宝卖家提供履约保证的“众乐保”及提供医疗保障的“乐业保”,等等;另一方面,保险业利用互联网技术,提供了更为精准的保险销售,改善了客户体验,提升了行业服务能力,如航班延误险、退货运费险等将“保险购买”嵌入到“买机票”、“网购”等相关消费过程中,消除了消费者对传统保险推销过程中的“戒备”心理,使“买保险”成为整个消费过程中的一个自然而然的环节,而且相对传统保险管理简化了理赔流程,通过在线理赔优化了消费者的体验。与此同时,保险业与其他领域的跨界合作日渐增多,优势互补,利益共享。例如,珠江人寿与天安人寿2014年元宵节推出的万能险产品,通过与“支付宝”平台合作,8.8亿元的总金额开售后几分钟即告售罄。

从更长远的视角观察,渠道的多元化将引发保险公司经营理念的改变和业务结构的变化:一是产品开发设计由“以产品为核心”开始真正向“以客户为核心”转变。大数据时代使保险公司对风险需求的分析更为细化和科学,有利于保险公司开发更为多样化的产品,也使得针对客户特殊风险保障需求推出个性化定制产品具有了现实基础。二是销售服务模式由“销售导向型”开始向“需求导向型”转变。传统保险更多采纳的是人海战术,成本高、效率低,而依靠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能够实现对客户行为、习惯的深入分析从而准确预测消费者的购买和服务需求,使精准保险营销成为现实,并能有效避免销售扰民,切实改善客户体验。三是保险公司经营管理流程和组织架构也将适应互联网大数据时代的新特点而进行适应性的调整优化以及彻底变革,乃至重新构造股东、企业、客户等整个价值链的运作逻辑。

总之,互联网与保险的结合,使保险业呈现出全新的发展态势,互联网为传统的保险业注入了新元素、新活力,拓展了保险业的发展空间,实现了保险覆盖面的扩大和保险渗透率的提升。从未来发展趋势看,人们购买保险或者分担风险的方式或将因互联网而发生变化,甚至保险公司或将不再是分担风险的唯一选择,因此,打破固有观念,大胆尝试、拓展和优化保险销售渠道,创新经营理念和经营模式,积极应对互联网保险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已成为保险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作者单位:山西财经大学财政金融学院)

制图:康家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