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打印 放大 缩小
0

对车险改革的更美好期待

发布时间:2015-03-11 09:40:19    作者:点点    来源:中国保险报·中保网

车险价格未来费率将与风险相匹配,低风险客户将享受到价格优惠。

□点点

2月3日,中国保监会《关于深化商业车险条款费率管理制度改革的意见》正式对外发布,标志着商业车险费率市场化改革开始进入试点和全面实施的阶段。毋庸置疑,商业车险费率市场化改革有助于改善当前各方对车险经营不满意的现状,特别是提升保险公司盈利能力、客户服务满意度以及社会对行业总体评价,并有效打破车险传统的竞争格局。但也可以预见的是,大公司占垄断地位的充分市场竞争不会变,行业总体盈利下行趋势短时间内不会变,中小公司承保亏损也难有更大改变,这是当前车险经营内外部大环境所决定。

中小公司还没有找到有效的应对方式

近一段时间来,业界对商业车险费改议论较多,但各保险公司基本处于缄默期,特别是一些中小公司和盈利能力较差的公司,改革带来的压力挑战远远高于市场重新洗牌后的机遇,由于销售渠道、成本管控、历史数据以及专业人才等方面的力量薄弱,难以适应充分市场化、透明化的定价模式。而业内人士比较担心的是,消费者对费改的期望很高:保险费率应该下降、赔付额度应当上调。不仅仅一对一的报价成为高难度工作,在理赔时,还有可能产生更多的分歧。一些处于市场主导地位的大公司,借助于已经取得的强大优势,会不会引发新一轮价格战,都属于不确定因素。

内部改革难以撬动外部相关者的既得利益

和其他比如家电、汽车或者住宅行业相比,在国计民生中并不起眼的车险经营环境却更为复杂。除了监管机构、保险人、被保险人以及交通事故第三者之外,还有许许多多以车险谋生或者利益交杂的相关者:中介代理机构、汽车修理厂、公安、医院、律师、法院等等,以及税费、基金等等。在客户所缴纳的保费之中,他们或多或少分得一杯羹,这一块付出的成本远远高于保险公司的收益,甚至高于客户的所得,这是车险经营环境复杂性的主要原因,也是行业不断攀高的经营成本的重要组成。交强险的改革一直是一个比较敏感的话题,事实上交强险在部分地区的行业性整体亏损更为严重。

“理赔难”更多是一种宣传上的偏执

长期以来,消费者、媒体对于车险甚至保险业的评价,常常用一个“投保容易理赔难”大而化之来描述,就车险理赔来看,理赔难到什么程度,并没有具体的数据和案例支撑,更多是保险公司与消费者在具体案件细节上的分歧,而不是在理赔时效上的拖拉。结案率、赔付时长等,是影响车险精算数据的核心指标,而精算数据又决定了未决赔款准备金的提取,在公司内部以及行业监管下,加快结案速度已经成为保险公司的主动作为。根据笔者在平时工作中了解到的,投诉往往是对保险公司坚守理赔规则弹性程度的一种“试探”,能多赔就多赔,赔不了也就算了。车险改革,难以确定对解决“理赔难”有更大的促动作用,但是会因为费率浮动空间加大,敦促消费者建立良好的驾驶习惯,小碰小擦自行处理,这应该是一个利好消息。

需要研究宏观环境对车险经营的影响

在平时车险经营管理中,更为关注的是司法环境。现在虚假案件之多、之严重,远远超出想象,当然保险公司打假防骗的能力是关键,但是有时候司法环境对消费者的过度保护,以及泛滥的“潜规则”,消耗了保险公司大量的成本。这个成本如果有效控制,在总成本不变的情况下,完全可以放松理赔的标准,可赔可不赔、可修可换的,都能够协商处理。交强险作为强制保险且亏损严重,是否要缴纳税费,行业也曾有不同的看法;还有伤残等级的评定、城镇和农村户口的赔偿标准等,这些对于车险经营产了很大的影响,但影响究竟有多大,需要保险行业分析研究,以数据来说话。

决定保险业的资源配置并非保险公司本身

保险法规和监管规则直接决定了保险业的顶层设计,而底层错综复杂的利益交错,说明促进行业健康发展不可能轻松地凝聚成一个共同的行动。市场化是一个大趋势,但不能仅仅局限于保险公司的市场化,而需要其他环节的整体推进,需要税收改革、司法环境以及对保险公司、中介机构的准入和退出机制更强有力的引导,需要对“理难赔”更加客观的宣传,真正让保险人和被保险人率先享受改革的成果,然后才是国家和其他行业的利益。这虽然属于改革深水区,但必须要思考的,也是无法绕过去的,保险人必须要重视,否则会出了工出了力讨不到好,多赔了钱可能连句谢谢都没有一句。

行业的科学发展,需要行业自身的推动。尽管2014年颁发的“新国十条”没有提及交强险的费改,也没有保险业的减税减赋,但我们相信,在下一次的“若干意见”肯定会有体现。这方面建议业内不仅有理论上的大胆突破,更要有准确的站位观念和敢于担当的精神,多为行业可持续发展喊与呼。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