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打印 放大 缩小
0

贯彻落实“新国十条”跟踪系列报道

着眼当前 谋划长远 积极融入美好安徽建设

发布时间:2015-05-18 09:07:03    作者:李岳    来源:中国保险报·中保网

“只有尊重和把握市场规律,顺应政府和社会对保险业的新期待,积极主动地融入到国家中部崛起战略和‘建设美好安徽’发展战略之中,才能真正建成与安徽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的现代保险服务业。”安徽保监局局长张辉烨说。

据了解,自去年8月国务院“新国十条”颁布以来,安徽保监局通过参与农村金融体系建设、民生保障体系建设和社会管理体系建设,主动服务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成效逐步显现。

服务农村金融体系建设

打好安徽农业保险“特色牌”。目前,安徽已形成了以中央政策性农险为主,特色农险和涉农保险全面发展的农业保险服务体系,农业保险覆盖率位居全国前列,成为全国第一个大宗农作物承保面积过1亿亩的省份和第一个农业保险在全省实现全覆盖的省份。2014年以来,安徽省将发展特色农业保险纳入全省“精准扶贫”战略,引入扶贫资金支持发展特色农业保险,按财政预算口径,将撬动特色农险保费近1亿元。

推出金融服务创新“组合拳”。安徽通过“小额贷款保险+信贷”“农业保险+信贷”等金融创新手段,发挥保险对农业经营主体的增信功能,支持农村金融体系建设。在长丰县“草莓+信贷”试点中,保险公司将大棚草莓种植保险、小额贷款保险和人身意外伤害保险组合,市、县财政补贴70%,农户承担30%,解决了农户贷款难和抵御自然风险难两个难题,直接推动扩大草莓种植面积2.2万亩,长丰县已跻身全国设施草莓第一大县。

探索支持贫困地区发展“新路径”。2014年,金寨县获保监会批准成为全国首个农村保险改革创新试点县。保险业抓住机遇、争取政策,将试点工作纳入全省农村金融综合改革和大别山区扶贫攻坚战略规划。在推进金寨县农村保险改革创新试点过程中,安徽保监局围绕金寨县实际,以农业保险和涉农保险为重点,从基层服务组织、风险保障、融资增信、扶贫投资等方面,组织保险业制定了9类30项工作措施,积极推动建立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的保险服务体系,着力打造农村保险支农、惠农、强农的“金寨模式”。

服务民生保障体系建设

2014年以来,安徽省政府继政策性农业保险后,进一步将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养老机构责任保险和农房保险纳入省政府民生工程。在33项民生工程中,保险业占4项,充分体现保险在服务经济民生方面的重要作用。

城乡居民大病保险方面,省财政分别按每人每年30元和15元的标准,为全省城镇和农村居民统一投保大病保险。目前已承办了全省15市、83个县区的城乡居民大病保险项目,惠及5000余万(人次)城乡居民。2014年,赔付20.9万人次,赔付金额近7亿元。山区库区农房保险方面,省、市财政按比例对省内27个山区库区县农房保险给予全额保费补贴。2015年,农房保险项目实现再升级,保额由16万元提升至最高30万元,责任范围拓展为全部雨灾和风灾,并进一步明确了五保户、低保户、贫困残疾人等困难人群倾斜政策。

服务社会管理体系建设

健全公共安全保障机制。安徽保监局引导保险业以责任保险为抓手,不断健全社会安全保障和突发事件应急机制。以安全生产责任保险为例,保险业抓住安全生产抵押金向安全生产责任保险过渡这一政策机遇,主动对接政策、承接风险,优化了安全生产监管资源配置。目前,安全生产责任保险已累计为全省5.6万家次企业提供风险保障867.7亿元,累计支付赔款3117.11万元。

构建环境污染风险防范机制。保险业运用环境污染责任保险,为政府提供了行政行为之外的环境风险预防和处置手段。目前,已累计为全省400家环境污染高危企业提供了5.5亿元的环境污染风险保障,并率先启动了工业园区统保工作。

今年3月,随着《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的实施意见》的正式出台,安徽保险业驶入了全面深化改革、提升行业发展水平的快车道。

张辉烨表示,安徽保监局将引导全省保险业进一步总结经验、找准定位,多方位、多角度服务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一方面,着眼当前,通过推动行业在各个重点领域发挥积极作用,满足安徽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求;另一方面,谋划长远,结合现代保险服务业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的定位,深化改革、治理积弊,加快行业转型升级,承担起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责任与使命,实现安徽保险业与安徽经济社会协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