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打印 放大 缩小
0

保标委至今已起草23项保险行业标准

周延礼:逐步提升“中国保险标准”的国际影响

发布时间:2015-11-12 08:48:59    作者:赵广道    来源:中国保险报·中保网

保标委至今已起草23项保险行业标准,周延礼要求 逐步提升“中国保险标准”的国际影响

11月11日,2015年全国金融标准化专业技术委员会保险分技术委员会(以下简称“保标委”)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中国保监会副主席周延礼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

成立于2005年的保标委,10年来在中国保监会的领导下,围绕保险业“防风险、促发展”这一主题和不同历史阶段的目标任务,按照“总体规划、突出重点、急用先行”的原则,明确目标、重点攻关、稳步推进,做了大量的基础性、创造性工作。截至目前,由保标委组织起草、中国保监会正式发布的保险行业标准达23项,从数量、质量和结构来看,初步构建了一套符合中国保险业发展需要的基础数据标准体系,为保险业规范、持续、健康、快速发展提供了标准支撑,在促进行业信息化建设、规范业务管理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周延礼表示,尽管保险标准化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从整体上看,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现行标准体系还不完善,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等新技术条件下的信息化和安全标准亟待建立;标准总体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总体数量仍然偏少,跨行业的信息共享类、数据交换类标准明显不足;标准化工作存在重建设、轻实施的现象,标准的宣传贯彻力度不够大,落地实施情况仍不尽理想。

根据世界贸易组织在WTO/TBT协议中的规定,各国制定技术规范、标准时,应以已有的国际标准为基础。这也就意味着,在当今世界,谁率先拥有国际标准,谁就拥有主动权和发言权;谁掌握先进的技术标准,谁就会在国际经济的角逐中取得优势,谁就能在市场的分配中抢占先机。但目前,国际上通行的团体标准在我国尚无明确的法律地位,同时,市场自主制定、快速反映需求的标准也不能有效供给。在这一形势下,现行标准体系和标准化管理体制已不能适应保险业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尤其是不能适应中国保险“走出去”的需要。为此,周延礼指出,中国保险业要在国际保险市场竞争中赢得先机,要提高中国保险业在国际上的话语权,持续提升中国保险业的国际化水平,就必须大力推进保险标准化改革,充分释放市场活力,更好地发挥标准的“穿针引线”作用。

周延礼要求,接下来要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要把保险标准化改革放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加以谋划和部署,要从我国保险业发展的实际出发,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保险标准化改革工作。二是要研究做好保险标准化中长期规划。保单登记系统、税优健康险、保险中介云平台等多个信息化重点项目的相关标准化工作要及时纳入规划,并作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重点工作来抓。三是要进一步健全保险标准化管理体制。要准确把握“政府主导制定的标准侧重于保基本,市场自主制定的标准侧重于提高竞争力”的改革原则。四是要加大保险标准化工作的宣传贯彻力度。保标委要进一步创新方式方法,大力推进保险行业标准宣传贯彻工作,为推动保险行业标准落地创造必要的条件。同时,要加强与国际标准化组织以及其他国家保险标准化机构的交流与合作,逐步提升“中国保险标准”在国际保险市场上的影响,发挥好标准在服务中国保险业“走出去”战略中的应有作用。

保监会统信部副主任、保标委主任委员朱金渭表示,当前,保标委正在编著《保险业标准化“十三五”规划》,这就要求保标委既要吃透“新国十条”和《国务院关于深化标准化改革方案的通知》的有关精神,切实服务好当前行业发展和监管重点,更要“跳出保险看保险”,站在行业发展的顶端,着眼于全局、着眼于未来,深刻认识产业高度交叉融合对行业标准化建设提出的新要求,扎实做好“十三五”保险标准化工作规划,明确未来5年保险业标准制定、修改的路线图和时间表,为行业转型升级注入新活力,为2020年建成保险强国提供强大的标准支撑。同时,他表示,当前保标委正在抓紧完成《保险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基本规范》等标准的制定,力争年底前再发布一批行业标准。

中国保险信息技术管理有限责任公司总裁吴晓军、中国保险行业协会会长朱进元作为特邀嘉宾出席了会议,来自40余家委员单位的60余名保标委委员和来自13个标准制定、修改项目组的20余名标准化骨干人员出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