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打印 放大 缩小
0

上海国际保险中心建设加速前行

发布时间:2015-11-25 08:12:51    作者:高嵩    来源:中国保险报·中保网

□记者 高嵩

2014年11月25日,《上海市人民政府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的若干意见〉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正式颁布,首提将上海建设成为国际保险中心。一年来,上海保险业以贯彻落实“新国十条”为主线,以建设国际保险中心为目标,在全国率先创新推出近30项重大政策或改革举措,实实在在为国际保险中心建设起好步、开好头。

上海保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建设国际保险中心这一重大战略任务的提出,正值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全面深化改革,告别“唯GDP论”,主动调整增长方式和积极转型升级,走内涵式发展道路。上海国际保险中心从正式破土之日起就担负着以改革创新为驱动探索发展新模式的使命。一年来,依靠创新驱动,依托改革推动,上海保险业加速前行,要素集聚、创新辐射、产业联动等效应凸显,国际化步伐开始提速。

市场要素集聚效应显现

发达完善的保险要素市场是一个国际保险中心的必备条件,其中保险机构尤其是国际性保险机构集聚度,是一个关键性指标。走在建设国际保险中心路上的上海,正吸引各类保险机构向这里聚集。

在上海浦东新区一座普通写字楼里,AIG上海分析中心就落户在这里,这里也是AIG这家成立近百年的跨国保险及金融服务集团的全球智库之一。

“AIG上海分析中心服务于AIG全球业务,秉承科学做事的精神为AIG高层提供开放式的研究分析报告。这个团队拥有AIG集团中的‘特种兵’,经常由全球高管直接调派工作;又是AIG的试验田,预测未来5年甚至10年后保险市场的情况,为高层决策提供依据。”AIG上海分析中心总经理姜广山对记者说。

上海分析中心并不是AIG集团下唯一的智库机构,却是规模最大的一个。姜广山介绍,之所以选择上海,一方面源于AIG的上海情结,另一方面则是正在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国际保险中心的上海所具备的各类软环境。“这里聚集了大量优秀的数据分析、保险精算及其他定量方面的人才,相对于纽约、伦敦等国际金融中心,上海有其独特的优势和发展前景。”姜广山说。

对上海的青睐,AIG并不是个案。2015年9月,全球最大的保险集团安盛集团在上海开设安盛亚洲实验室。

据悉,安盛亚洲实验室的工作定位在“保险科技”。实验室创办人Frank Desvignes从今年9月开始观测上海当地创业市场。为了在这个领域里获得更多支持和助力,他正招募当地的数字业务分析师,建立一支快速反应的团队。

“这两个月里,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中国创新生态系统的活力。在新保业务方面,上海是一个有吸引力的枢纽。”Frank Desvignes说。

“新国十条”及《实施意见》推出一年来,除上述两个国际巨头在上海铺设战略性机构外,一批保险法人公司也加速落户上海,其中包括上海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的成立开业,昆仑健康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苏黎世财产保险(中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苏黎世中国”)和泰康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注册地迁至上海,正德人寿和民生人寿经营总部搬迁入沪等。

来自上海保监局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10月底,在沪保险总公司54家,同比增加8%,其中外资保险总公司28家,再保险法人公司3家,在沪保险资产管理公司7家。此外,在沪保险中介法人机构215家,航运保险运营中心达11家,各类功能性保险机构总数超过60家。

同时,备受瞩目的上海保险交易所的筹建已经在一年间取得实质性进展。日前出台的上海自贸区“金改40条”明确指出,支持设立上海保险交易所,推动形成再保险交易、定价中心。这意味着上海保险交易所筹建将进入实质性推进阶段,一旦相关审批程序完成,将很快挂牌成立。据悉,上海保险交易所未来或将在再保险、航运保险、重大工程保险等方面发挥保险市场要素配置的功能,同时也可以像其他金融要素市场一样,根据监管部门需要承接部分保险市场监管自律职能。

一年间,上海建设国际保险中心所需求的现代保险市场体系已经初步建立,保险要素集聚效应也开始显现,尤其是在沪法人机构和功能性保险机构,利用辐射全国、全球的触角,以及依托上海先行先试优势和国际化前沿阵地,正在积极把先进经验做法复制推广。

“上海一直是苏黎世保险看重的重要市场之一。自2012年起,苏黎世中国的母公司——苏黎世保险集团就与浦东新区人民政府开展合作,一起筹建了苏黎世国际航运与金融研究发展中心。该中心由浦东新区人民政府批准,由苏黎世保险集团发起并出资2000万元人民币设立。这是苏黎世保险集团与中国政府合作的首个航运与金融研究中心,致力于进行上海金融和航运保险发展的相关研究。”苏黎世中国总经理于璐巍对记者表示,该研究中心进行的相关课题研究已成为上海国际金融和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重要理论研究成果。目前,苏黎世中国正在协助上海市相关部门进行食品安全责任保险及港口风险管理研究,以期将国际经验与上海实践更好结合,为上海乃至全国保险市场的成功发展作出贡献。

创新辐射效应显著

从提出伊始,上海建设国际保险中心的着力点就从“唯保费论”转向改革创新、转型升级上,推动保险市场从片面的冲规模、铺摊子的粗放式发展模式转向以改革创新驱动的市场化、国际化、法治化的内涵式发展模式。一年间,上海保险业所散发出的创新活力也在全国发挥着保险业改革创新的苗圃作用。

2015年7月1日,保监会在上海率先实施航运保险产品注册制改革,开启保险市场化、国际化和法治化的新篇章,截至目前已完成注册产品484个,创新型产品不断涌现,改革示范效应正不断扩大。

9月1日,保监会批准上海率先开展保险专业中介机构股权信息监管改革试点,提供保险中介机构孵化、资本融通和业务发展的系统支持,吸引全国乃至全球保险机构股权进入上海保险市场。

监管的创新带动着市场的活力。

11月6日,总部位于上海的众安保险携手股东平安共同推出“保骉”车险,探路互联网车险。从众乐保、参聚险,到知因保、“保骉”车险……作为国内首家互联网保险公司,成立两年的众安保险一次次以产品模式的创新去刷新着互联网保险的可能。

“互联网保险本质是模式问题。我们更关注模式的成长性,而不是保费的成长性。”众安保险首席风险官吴逖对记者表示。据悉,截至今年三季度,众安保险已经为3.39亿客户提供了29.36亿张保单。

“我们的压力来自于产品更迭。”吴逖说,作为我国互联网保险的标杆企业,众安保险在互联网保险领域的探索从上海起步,影响全国,并不断发酵。

据统计,2015年以来,上海保险业在全国共率先创新推出近30项重大改革或创新举措,为国际保险中心建设注入了核心驱动力,这些创新的效应正不断向全国辐射。

产业联动效应明显

2015年6月,鸡蛋价格保险在上海市浦东新区顺利落地,4家规模化养殖户参保,投保鸡蛋1.11万吨。同月,安信农险与新湖期货签订了以约定价格为触发值的鸡蛋价格保险风险管理合作协议,填补了国内保险公司利用期货及其衍生品对冲价格保险风险这一领域的空白。截至目前,鸡蛋价格保险完成两次理赔,总计赔款46.4万元。

“鸡蛋价格保险将保险与期货市场的期权套期保值结合起来,运用这一新市场化的工具去规避风险,更简便,更精细,也更高效。”安信农险总裁乔中兴表示,这个险种很受百姓欢迎,很多农户都自费购买。

以鸡蛋价格保险为切入口,上海保险业形成了与证券期货行业的联动。这是上海保险业与其他产业形成联动的典型案例。

上海保监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保险业要服务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从伦敦、香港等国际保险中心建设经验看,只有保险业与其他行业形成产业联动关系,才能发挥保险的服务助推效应,国际保险中心的地位方可奠定。一年间,上海保险业围绕上海“四个中心”建设和科创中心建设,积极提供各类风险保障,形成产业联动效应。

从上海保险业与制造业联动看,2015年以来,首批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保险保单在沪落地,总保额4.41亿元;上海推出国内首张制造商航空责任险保单,为国内首款ARJ21大飞机提供航空一揽子保险。

从上海保险业与医疗养老等行业联动看,今年4月,上海率先开展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试点工作。截至目前,试点公司幸福人寿上海分公司共接到95位客户来电或来访咨询,其中有明确意向客户30位,符合投保资格的有18位,公司已为6位老人办理了投保申请。同时,上海人寿投资医疗机构,太平保险等在沪大手笔投资养老社区。

从与外贸行业联动看,上海出口信用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短期险支持上海出口248.1亿美元,一般贸易渗透率28.3%。

可以说,上海保险业已经与各产业互联互通,截至6月末,保险业为上海经济社会发展共提供风险保障132.91万亿元,保险业赔款与给付共计238.24亿元,且保险资金支持上海城市建设发展作用突出,合计注册金额1058.95亿元。全球性审计、评估、咨询等中心纷纷落地上海,与上海保险业发展形成互促共进的大生态圈。

国际化步伐提速

“提升保险业对外开放水平”“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既是“新国十条”对建设现代保险服务业的要求,也是我国全面深化改革、“一带一路”背景下对保险业服务国家战略的必由之路。一年间,上海保险业全面推进制度创新和对外开放,一方面,全球保险机构继续看好上海,主动“走进来”,上海外资机构数量全国首屈一指;另一方面,在沪保险组织和机构也积极“走出去”,逐步迈向国际舞台。

今年9月16日,国际海上保险联盟(IUMI)正式同意上海航运保险协会代表中国入会,这成为中国航运保险发展史上里程碑式的事件,对于推动我国航运保险业加速融入全球航运保险生态圈、主动参与国际游戏规则制定、提升国际话语权,以及加快国际保险中心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今年2月,上海环亚保险经纪有限公司在英国伦敦设立分支机构,成为首家在英国设立子公司的中国保险经纪公司。11月,该公司经英国劳埃德保险社(劳合社)批准成为其保险市场的保险经纪人,是拥有300多年历史的劳合社市场第一家来自中国的保险经纪公司。

作为我国新一轮对外开放、探索与国际贸易规则对接的试验田,上海自贸区为上海保险的国际化提供战略契机,一批开放创新的新险种、新业务开始起步。以离岸保险业务为例,来自上海保监局的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12月底,自贸区内保险机构开展离岸直保业务保费收入2600万元,跨境人民币再保险业务保费收入1700万元,离岸保险业务合计4300万元。同时,外汇寿险保单等业务也在稳步推进。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年间,上海在国内外的影响力与日俱增,成为中外保险业交融的中心,上海国际保险中心雏形初现。相信到2020年,一个新型的国际保险中心将出现在黄浦江畔,立足上海,辐射全国,引领世界。


上海国际保险中心建设加速前行

□记者 高嵩

2014年11月25日,《上海市人民政府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的若干意见〉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正式颁布,首提将上海建设成为国际保险中心。一年来,上海保险业以贯彻落实“新国十条”为主线,以建设国际保险中心为目标,在全国率先创新推出近30项重大政策或改革举措,实实在在为国际保险中心建设起好步、开好头。

上海保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建设国际保险中心这一重大战略任务的提出,正值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全面深化改革,告别“唯GDP论”,主动调整增长方式和积极转型升级,走内涵式发展道路。上海国际保险中心从正式破土之日起就担负着以改革创新为驱动探索发展新模式的使命。一年来,依靠创新驱动,依托改革推动,上海保险业加速前行,要素集聚、创新辐射、产业联动等效应凸显,国际化步伐开始提速。

市场要素集聚效应显现

发达完善的保险要素市场是一个国际保险中心的必备条件,其中保险机构尤其是国际性保险机构集聚度,是一个关键性指标。走在建设国际保险中心路上的上海,正吸引各类保险机构向这里聚集。

在上海浦东新区一座普通写字楼里,AIG上海分析中心就落户在这里,这里也是AIG这家成立近百年的跨国保险及金融服务集团的全球智库之一。

“AIG上海分析中心服务于AIG全球业务,秉承科学做事的精神为AIG高层提供开放式的研究分析报告。这个团队拥有AIG集团中的‘特种兵’,经常由全球高管直接调派工作;又是AIG的试验田,预测未来5年甚至10年后保险市场的情况,为高层决策提供依据。”AIG上海分析中心总经理姜广山对记者说。

上海分析中心并不是AIG集团下唯一的智库机构,却是规模最大的一个。姜广山介绍,之所以选择上海,一方面源于AIG的上海情结,另一方面则是正在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国际保险中心的上海所具备的各类软环境。“这里聚集了大量优秀的数据分析、保险精算及其他定量方面的人才,相对于纽约、伦敦等国际金融中心,上海有其独特的优势和发展前景。”姜广山说。

对上海的青睐,AIG并不是个案。2015年9月,全球最大的保险集团安盛集团在上海开设安盛亚洲实验室。

据悉,安盛亚洲实验室的工作定位在“保险科技”。实验室创办人Frank Desvignes从今年9月开始观测上海当地创业市场。为了在这个领域里获得更多支持和助力,他正招募当地的数字业务分析师,建立一支快速反应的团队。

“这两个月里,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中国创新生态系统的活力。在新保业务方面,上海是一个有吸引力的枢纽。”Frank Desvignes说。

“新国十条”及《实施意见》推出一年来,除上述两个国际巨头在上海铺设战略性机构外,一批保险法人公司也加速落户上海,其中包括上海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的成立开业,昆仑健康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苏黎世财产保险(中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苏黎世中国”)和泰康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注册地迁至上海,正德人寿和民生人寿经营总部搬迁入沪等。

来自上海保监局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10月底,在沪保险总公司54家,同比增加8%,其中外资保险总公司28家,再保险法人公司3家,在沪保险资产管理公司7家。此外,在沪保险中介法人机构215家,航运保险运营中心达11家,各类功能性保险机构总数超过60家。

同时,备受瞩目的上海保险交易所的筹建已经在一年间取得实质性进展。日前出台的上海自贸区“金改40条”明确指出,支持设立上海保险交易所,推动形成再保险交易、定价中心。这意味着上海保险交易所筹建将进入实质性推进阶段,一旦相关审批程序完成,将很快挂牌成立。据悉,上海保险交易所未来或将在再保险、航运保险、重大工程保险等方面发挥保险市场要素配置的功能,同时也可以像其他金融要素市场一样,根据监管部门需要承接部分保险市场监管自律职能。

一年间,上海建设国际保险中心所需求的现代保险市场体系已经初步建立,保险要素集聚效应也开始显现,尤其是在沪法人机构和功能性保险机构,利用辐射全国、全球的触角,以及依托上海先行先试优势和国际化前沿阵地,正在积极把先进经验做法复制推广。

“上海一直是苏黎世保险看重的重要市场之一。自2012年起,苏黎世中国的母公司——苏黎世保险集团就与浦东新区人民政府开展合作,一起筹建了苏黎世国际航运与金融研究发展中心。该中心由浦东新区人民政府批准,由苏黎世保险集团发起并出资2000万元人民币设立。这是苏黎世保险集团与中国政府合作的首个航运与金融研究中心,致力于进行上海金融和航运保险发展的相关研究。”苏黎世中国总经理于璐巍对记者表示,该研究中心进行的相关课题研究已成为上海国际金融和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重要理论研究成果。目前,苏黎世中国正在协助上海市相关部门进行食品安全责任保险及港口风险管理研究,以期将国际经验与上海实践更好结合,为上海乃至全国保险市场的成功发展作出贡献。

创新辐射效应显著

从提出伊始,上海建设国际保险中心的着力点就从“唯保费论”转向改革创新、转型升级上,推动保险市场从片面的冲规模、铺摊子的粗放式发展模式转向以改革创新驱动的市场化、国际化、法治化的内涵式发展模式。一年间,上海保险业所散发出的创新活力也在全国发挥着保险业改革创新的苗圃作用。

2015年7月1日,保监会在上海率先实施航运保险产品注册制改革,开启保险市场化、国际化和法治化的新篇章,截至目前已完成注册产品484个,创新型产品不断涌现,改革示范效应正不断扩大。

9月1日,保监会批准上海率先开展保险专业中介机构股权信息监管改革试点,提供保险中介机构孵化、资本融通和业务发展的系统支持,吸引全国乃至全球保险机构股权进入上海保险市场。

监管的创新带动着市场的活力。

11月6日,总部位于上海的众安保险携手股东平安共同推出“保骉”车险,探路互联网车险。从众乐保、参聚险,到知因保、“保骉”车险……作为国内首家互联网保险公司,成立两年的众安保险一次次以产品模式的创新去刷新着互联网保险的可能。

“互联网保险本质是模式问题。我们更关注模式的成长性,而不是保费的成长性。”众安保险首席风险官吴逖对记者表示。据悉,截至今年三季度,众安保险已经为3.39亿客户提供了29.36亿张保单。

“我们的压力来自于产品更迭。”吴逖说,作为我国互联网保险的标杆企业,众安保险在互联网保险领域的探索从上海起步,影响全国,并不断发酵。

据统计,2015年以来,上海保险业在全国共率先创新推出近30项重大改革或创新举措,为国际保险中心建设注入了核心驱动力,这些创新的效应正不断向全国辐射。

产业联动效应明显

2015年6月,鸡蛋价格保险在上海市浦东新区顺利落地,4家规模化养殖户参保,投保鸡蛋1.11万吨。同月,安信农险与新湖期货签订了以约定价格为触发值的鸡蛋价格保险风险管理合作协议,填补了国内保险公司利用期货及其衍生品对冲价格保险风险这一领域的空白。截至目前,鸡蛋价格保险完成两次理赔,总计赔款46.4万元。

“鸡蛋价格保险将保险与期货市场的期权套期保值结合起来,运用这一新市场化的工具去规避风险,更简便,更精细,也更高效。”安信农险总裁乔中兴表示,这个险种很受百姓欢迎,很多农户都自费购买。

以鸡蛋价格保险为切入口,上海保险业形成了与证券期货行业的联动。这是上海保险业与其他产业形成联动的典型案例。

上海保监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保险业要服务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从伦敦、香港等国际保险中心建设经验看,只有保险业与其他行业形成产业联动关系,才能发挥保险的服务助推效应,国际保险中心的地位方可奠定。一年间,上海保险业围绕上海“四个中心”建设和科创中心建设,积极提供各类风险保障,形成产业联动效应。

从上海保险业与制造业联动看,2015年以来,首批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保险保单在沪落地,总保额4.41亿元;上海推出国内首张制造商航空责任险保单,为国内首款ARJ21大飞机提供航空一揽子保险。

从上海保险业与医疗养老等行业联动看,今年4月,上海率先开展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试点工作。截至目前,试点公司幸福人寿上海分公司共接到95位客户来电或来访咨询,其中有明确意向客户30位,符合投保资格的有18位,公司已为6位老人办理了投保申请。同时,上海人寿投资医疗机构,太平保险等在沪大手笔投资养老社区。

从与外贸行业联动看,上海出口信用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短期险支持上海出口248.1亿美元,一般贸易渗透率28.3%。

可以说,上海保险业已经与各产业互联互通,截至6月末,保险业为上海经济社会发展共提供风险保障132.91万亿元,保险业赔款与给付共计238.24亿元,且保险资金支持上海城市建设发展作用突出,合计注册金额1058.95亿元。全球性审计、评估、咨询等中心纷纷落地上海,与上海保险业发展形成互促共进的大生态圈。

国际化步伐提速

“提升保险业对外开放水平”“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既是“新国十条”对建设现代保险服务业的要求,也是我国全面深化改革、“一带一路”背景下对保险业服务国家战略的必由之路。一年间,上海保险业全面推进制度创新和对外开放,一方面,全球保险机构继续看好上海,主动“走进来”,上海外资机构数量全国首屈一指;另一方面,在沪保险组织和机构也积极“走出去”,逐步迈向国际舞台。

今年9月16日,国际海上保险联盟(IUMI)正式同意上海航运保险协会代表中国入会,这成为中国航运保险发展史上里程碑式的事件,对于推动我国航运保险业加速融入全球航运保险生态圈、主动参与国际游戏规则制定、提升国际话语权,以及加快国际保险中心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今年2月,上海环亚保险经纪有限公司在英国伦敦设立分支机构,成为首家在英国设立子公司的中国保险经纪公司。11月,该公司经英国劳埃德保险社(劳合社)批准成为其保险市场的保险经纪人,是拥有300多年历史的劳合社市场第一家来自中国的保险经纪公司。

作为我国新一轮对外开放、探索与国际贸易规则对接的试验田,上海自贸区为上海保险的国际化提供战略契机,一批开放创新的新险种、新业务开始起步。以离岸保险业务为例,来自上海保监局的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12月底,自贸区内保险机构开展离岸直保业务保费收入2600万元,跨境人民币再保险业务保费收入1700万元,离岸保险业务合计4300万元。同时,外汇寿险保单等业务也在稳步推进。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年间,上海在国内外的影响力与日俱增,成为中外保险业交融的中心,上海国际保险中心雏形初现。相信到2020年,一个新型的国际保险中心将出现在黄浦江畔,立足上海,辐射全国,引领世界。

未经许可 不得转载 Copyright© 2000-2019
中国银行保险报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