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打印 放大 缩小
0

郑功成:建立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

发布时间:2016-03-17 08:48:08    作者:冯娜娜    来源:中国保险报·中保网

□记者 冯娜娜

每年两会,社会保障话题都位列公众关心话题榜的前列。

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国社会保障学会会长郑功成并不赞成“社会保障”是个“热点问题”的说法,“因为热点总会冷却,更愿意将社会保障看作是一个焦点问题,焦点没有冷热之分,始终要关注。”

作为多年研究社会保障的专业人士,郑功成说,社会保障之所以备受关注,可从两方面理解:一方面社会保障在发展,普惠全民,与切身利益相关,所以关注者增多,例如与过去相比,现在农民参加了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因为密切相关,农民开始关注;在去年机关事业单位养老制度改革后,公职人员对社会保障的关注度明显提高;另一方面,虽然社会保障覆盖全民,但体系还不健全、还不完善,制度本身还不公平,在运行过程中效率还不高,自身改革多年还不能走向定型,还不能给大家安全稳定的预期,所以大家也担忧这个制度将来会如何发展。

“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不完整主要体现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还未完善,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包括法定的、非法定的、市场的层次,但现在第二层次、第三层次得不到政策的有力支持,在社会保障体系中还未得到相应的位置。”郑功成表示,“我们需要的是完整的社会保障体系的多层次化,但是学界、业界更多指养老保险体系的多层次化。完整的社会保障体系多层次化,首先是养老保险的多层次化,第一层次是基本养老保险,第二层次是职业年金、企业年金,第三层次是个人自愿购买的人寿保险。现状是,大家对养老金第二层次忽略不计,把全部希望寄托在基本的养老保险上。医疗保险也有多层次,包括第一层次法定的医疗保险、第二层次商业健康保险、第三层次慈善性的医疗救治。但是第三层次提及特别少,都提双层架构。”

郑功成认为,中国新型的社会保障体系应该是多层次构成的社会保障体系。现状却是哪个领域的多层次都未成形,只是把全部的希望寄托在法定的社会保障上。这样导致政府的压力越来越大,大家对政府的预期太高。比如,在养老服务福利方面,现在还是政府办养老院、福利院;医疗保险方面,如果基本医疗保险报销太多,会影响第二层次、第三层次的发展。

郑功成提到,将全部希望寄托在法定的社会保障上,会导致四个不利影响。一是将人们对自身风险的科学管控引入了一个单行线,加重了对政府的期望。二是不利于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社会保障制度是刚性的,财政不是无底洞,要调动市场资源、社会资源,包括慈善事业、商业保险。只有调动市场资源,社会保障物质机制才能不断壮大。如果市场机制不用、社会机制不用,整个社会保障物质机制是有限的,将影响长远发展。三是影响构建一个更加合理的分担机制。基本养老保险是劳资双方和政府三方负责的,企业年金是劳资双方负责的,个人商业寿险是自己负责的,不同层次的责任分担不同。如果没有第二层次、第三层次,政府的责任则无限大。企业没有弹性,个人没有自主性,不利于个人责任分担机制更加合理化,也不利于企业在薪酬制度、个人福利制度里增加它的自主权和灵活性,因为没有余力,缴费很高。“法定的养老保险不能指望激励机制,而是要优化责任分担机制,一定要完整地理解中国的社会保障体系。什么时候第二层次、第三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形成,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形成,新型的社会保障体系就能形成。”

郑功成提到,要推进第二层次、第三层次的发展,首先,财税政策要加大力度,用税收来激励企业、激励员工,并且要付诸实施。其次,社会保障要坚持保基本,社会保障水平确实不能太高,否则第二层次、第三层次没有市场,这也包括医疗保险。如果医保90%以上都报销了,健康保险就没有市场了。第三,要让商业保险、慈善事业提高自己的信誉和公信力,不管是保险公司还是慈善机构,都面临提高自身信誉和公信力的问题。信誉提高了,大家自然会来购买保险。至于如何提高自己的吸引力、公信力,这需要下功夫。第四,要培养现代的风险意识和风险管理意识,要有保险意识、付出意识和慈善意识,改良我们的社会氛围。

“如果在这四个方面下功夫,我们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就可以形成,人们就有一个健全、安全的保障网。”郑功成认为,商业保险机构要从利润出发,但也要有一定的公益意识。商业保险公司要优化产品结构,提高服务质量;要及时处理索赔,要进行防灾防损服务,技术跟上去了,保险才有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