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打印 放大 缩小
0

劳合社主席约翰▪纳尔逊接受《中国保险报》独家专访

偿二代能切实提高中国保险业健康程度

发布时间:2016-03-24 08:39:50    作者:赵广道    来源:中国保险报·中保网

记者 赵广道

3月23日,世界特殊保险和再保险市场劳合社发布了2015年年报。年报显示,2015年,劳合社总保费收入较2014年增加6%达267亿英镑(约合408亿美元),但由于综合成本率增至90.0%,资本回报率也较 2014年下跌了5个百分点仅为9.1%,最终税前利润为21亿英镑(约合31亿美元),较2014年的30亿英镑下滑30%。

年报发布前夕,劳合社主席约翰·纳尔逊到访中国,在接受《中国保险报》记者独家专访时表示,由于持续的低利率环境,2015年的保险业可谓经历了一场“完美风暴”。一方面,低利率吸引了更多的资本进入保险业;另一方面,低利率也使得保险业的投资压力陡增,进而使得承保端压力不断加大,整体经营环境更加艰难。但在此背景下,劳合社仍然实现了较为可观的利润,这也证明了在充满挑战的全球宏观经济形势下,劳合社仍然保持着稳健的财务实力和良好的业绩表现。

中国是劳合社最重要高增长市场

“在过去几年,劳合社在南美、中东等多个地区都实现了较快发展,取得了不错成就。但毫无疑问的是,对劳合社而言,中国是劳合社最为重要的高增长市场。”纳尔逊表示,劳合社在上海拥有平台,在北京拥有分公司,目前已有30家辛迪加在中国开展业务,主要承保再保险及特殊保险。劳合社中国承保中国市场的特殊风险可到80%。

“中国的特殊保险市场发展非常快,只是渗透率还相对较低。比如,目前中国特殊保险的毛保费占GDP的比重只有3%多,而国际标准是6%左右。”纳尔逊表示,一旦特殊保险的潜力得以激发,则将有效帮助中国经济获得更高的可持续性和弹性,而更高的可持续性和弹性又将助推中国经济增长。

“虽然中国保险公司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国际化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但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们一定会看到中国保险公司在全球扮演更重要的角色。”纳尔逊表示,2016年,中国正式实施的基于风险导向的偿二代是非常有价值的,能够切实提高保险业的健康程度,所以,未来3-4年,中国将有多家公司加入劳合社。

“目前,多家中国公司正在和劳合社密切接触,表达了加入劳合社的兴趣,但加入(劳合社)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不会特别快。因为劳合社准入的原则很严格,会非常审慎地分析每家公司的商业计划是否符合劳合社市场的模式。”纳尔逊说。

在中国的直保业务占比并不低

自2010年9月获批更名为“劳合社保险(中国)有限公司”后,劳合社中国的业务范围由再保扩至直保业务。2011年9月,劳合社中国签出首张直保保单,但之后的几年,劳合社中国的直保业务始终未能取得较大突破,业务占比鲜有突破5%。2015年,劳合社中国的直保业务才实现了较快增长,达7000万元人民币,但与劳合社全球业务中直保业务65%、再保业务35%的格局仍相去甚远。

“之所以会出现偏差,是由于中国的再保险和伦敦市场的再保险概念不同所致。”纳尔逊解释,在中国,只要有保险公司出单,不管是合约形式还是临分形式,都属于再保险的范畴。而在伦敦,再保险则只包含合约的形式,临分业务和直保业务则统称为直保业务,所以多年来,在中国显示的业绩是直保业务非常少,但如果按照伦敦的统计方式计算,劳合社中国的直保业务实际上并不少。

“在中国,我们主要是支持中国的承保机构来做中国的业务承保,是站在背后来支持他们,这是我们在中国的发展战略。”纳尔逊表示。

将尽可能支持上海保交所

“上海保险交易所本身是非常重要的,它表明了中国保监会以及中国政府正致力于在中国发展特殊风险领域的保险,提高特殊保险的渗透率。在上海保险交易所落地时,劳合社会提供尽可能的支持。虽然很多人认为会形成一定的竞争关系,但我们更希望是一种合作关系。”在谈到已进入筹备阶段的上海保险交易所时,纳尔逊表示,随着特殊保险市场的快速增长,竞争自然会增加,但竞争本身是好事,只有竞争才能促进和激发这一市场更大的需求,才能打开更多的可能性。

“建立市场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会一蹴而就,毕竟建立一家交易所性质的市场不会像建立一家公司那么简单,它需要做的是搭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在这个系统中,如何构建相互信任的合作关系、如何吸引更多元的资本结构等等都需要时日。”纳尔逊表示,拥有328年历史的劳合社仍在不断完善中,所以,各方也应对上海保险交易所保持足够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