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打印 放大 缩小
0

加快发展健康险 积极服务医疗保障体系

发布时间:2016-05-04 13:12:38    作者:    来源:中国保险报·中保网

健康保险面临的发展机遇

从经济环境上分析,经济增长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7%左右);经济发展方式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经济结构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存的深度调整; 经济发展动力:从传统增长点转向新的增长点。(见图1、图2)

图1

图2

可以看出,第三产业成为经济增长主力。

新常态下健康保险将在经济提质增效升级中发挥“生力军”作用。美国等发达国家的健康服务业产值一般能占到GDP总量的15%-20%,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而我国这一比重尚不足5%。健康保险作为医疗健康服务的重要付费方,具有服务链条长、涉及领域广等特点,能够有效拉动医疗卫生、健康管理、制药和医疗器械等上、下游产业发展,形成“大健康”产业集群,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动力。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为健康保险奠定了良好的发展基础。2015年我国人均GDP已超过7900美元。国际经验表明,一国人均GDP进入3000-10000美元的区间后,保险业处于快速发展阶段,特别是与居民生活质量密切相关的健康保险将呈现加速发展态势,成为继财险、寿险之后保险业新的增长点。

医疗健康产业作为逆经济周期行业,在经济下行阶段,反而迎来发展良机。 在30年代美国经济大萧条中, 医疗健康产业是唯一直线上升的产业;2008年金融危机后,全球医疗健康产业仍然保持了较快发展速度。国家从拉动经济增长的立场出发,也会对医疗健康产业给予大力扶持。美国总统奥巴马把投资医疗健康产业看作是保留或创造新就业岗位的重点行业,将其重要性仅排在新能源产业之后。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德国政府于2009年1月批准了500亿欧元的经济刺激计划,医疗健康产业是重点投资方向。

对我国来讲,十八大以来,我国密集出台了一批支持医疗健康产业发展的政策,预计后续还会继续推出新政策。医疗健康产业将成为新的支柱产业。

这一市场具有市场规模大、带动能力强和就业人口多的特点。

预计到2020年,我国健康服务业总规模达到8万亿元以上,成为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

产业链条长,对整体经济具有很强推动作用,对经济结构和发展变化有深刻而广泛的影响;并带动生命科技、信息科技等新兴技术发展。

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能够带来大量就业机会。2014年底,全国仅卫生人员就达到1023万人。

从社会环境看,我国卫生总费用快速上涨,年均增速高达15%-20%。发达国家健康保险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例一般在10%左右,而我国目前不到5%,发展空间巨大。(见图3)

图3

我国居民就医自付费用的负担依然较高。2013年我国卫生总费用3.17万亿元,同比增长14%,其中个人负担比例仍高达33.9%(1.07万亿元),居民购买健康保险、降低医疗费用负担的意愿不断增强。假设个人自付医疗卫生费用转由健康保险负担的转化率为10%-20%,将产生1000-2000亿元的可观市场规模。(见图4、图5)

图4
图5
 

随着我国城镇化、人口老龄化的加速和疾病谱的变化,民众个性化和多元化需求将得到进一步激发,医疗、疾病、护理、失能等健康保险和健康管理服务面临着良好机遇。

同时,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导致医疗健康需求迅速增长。人口老龄化是指60以上老人占宗人口比重达到10%,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即老龄化率达到7%并不断增加、同时14岁及以下人口总体比重低于30%并逐渐缩小的情况。2014年底老龄人口数量为2.12亿,预计2025年将翻倍。(见图6、图7)

图6

 
图7
 

疾病谱发展也产生了变化——以传染性疾病为主向慢性病为主转变。2013年,全国高血压患者3.3亿人,糖尿病患者1.14亿人,心血管疾病患者超过2亿人,慢性病确诊患者2.6亿人,慢性病的疾病负担占比达到69%。当前,我国疾病谱由以传染性疾病为主向慢性病为主转变,呈现出“患病人数多、患病时间长、医疗成本高、服务需求大”的特点,健康保险和健康管理需求迅速增长。(见图8)

图8
 

政策环境方面,政策红利持续释放,商业健康保险发展迎来了新的发展阶段。在医疗保障领域,政府高度重视发挥社会保险和商业保险的协同效应,将政府和市场“两手并用”,加快构建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

十八大以来,国家出台了一大批支持健康保险发展的政策,关于养老服务业、健康服务业、城乡居民大病保险、个人税优健康保险等系列支持政策密集出台、加快实施,为健康保险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发展动力。2014年10月27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加快发展商业健康保险的若干意见》专门为商业健康保险做出顶层设计,政府重视程度之高前所未有、政策支持力度之大前所未有,极大地拓展了商业健康保险的发展空间,面临历史性发展机遇。

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理顺药品价格,实行医疗、医保、医药联动,建立覆盖城乡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和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实施食品安全战略。”把健康中国上升为国家战略。

重大政策利好密集出台,健康保险行业的政策环境不断改善,面临着难得的战略性机遇,正迎来发展的春天。

健康保险的发展前景

重大利好政策密集出台,为健康保险量身把脉,描绘了更加广阔的发展蓝图。

行业定位显著提高,发展空间极大拓宽。将健康保险放在完善医保体系和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大格局中通盘筹划,健康保险将不仅是保险业的一个分支,而是将在医疗保障、社会就业、促进经济转型等多个方面发挥作用的重要产业,健康保险的地位显著提升。

政策利好蕴含巨大商机,健康保险有望迎来“井喷式”快速发展。目前我国的商业健康险规模较小。我国商业健康险目前占整体保费规模的比例约为8%;在医疗支出中,商业保险的承担比例仅1.3%。总体来看,我国的商业健康险仍处于起步阶段。(见图9、图10)

图9
图10
 

近年来,健康保险一直是中国保险业增速最快的业务板块。

2012年健康险业务原保险保费收入为862.76亿元,同比增长24.7%。

2013年健康险业务原保险保费收入1123.5亿元,同比增长30.2%。

2014年健康险业务原保险保费收入1587.18亿元,同比增长41.3%

2015年健康险业务原保险保费收入2410.47亿元,同比增长51.9%。

预计到2020年我国健康保险保费有望达到7000-10000亿元,成为与财险、寿险并列的三大业务板块之一。

专业化经营将成为各家保险主体必然的战略选择。

健康保险服务链条长,涉及社会保障、医疗卫生、保健养生等多个领域,跨行业特性使风险控制更复杂,经营管理难度大,尤其是随着新医改的加快推进,大病保险全面推开,个人税优健康保险落地实施,更加需要较高的专业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对健康保险实施专业化经营已经成为各家保险主体必然的战略选择。

新国十条”和《若干意见》充分认可了健康保险的专业价值。可以预见,随着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地,健康保险专业化监管体系将更加完善,专业健康保险公司的市场空间、盈利空间将得到空前拓展,未来将出现一批综合实力突出、盈利能力较强、社会知名度高的专业健康保险机构,成为保险业新的价值增长点。

健康保险的发展之道

深耕政府委托业务、商业健康险业务和健康管理业务三大业务领域,服务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建设。依托三大板块,将政府委托业务作为基础性业务板块做优做大,将商业健康保险作为核心业务板块大力发展,将健康管理作为战略性业务板块加快落实。

在发展模式上,拓宽利润来源、提高盈利能力,在转型创新中构建多元化的盈利模式。

在政府委托业务上,配合政府用中国式的办法,解决好医改这一世界性的难题。

构建“基本、大病、基本+大病”三种服务形态,扩大政府委托业务的保障覆盖面。

把握政策机遇,坚持“委托经办、保险保障”相结合,积极为政府提供各类医疗保障经办管理服务。探索政府委托业务的创新模式,推进湛江、太仓、平谷“三个模式”的优化升级,用创新成果推动医改进程、提高营运效率。打造不可替代的服务体系,构建专业技术和成本领先优势,逐步实现“保障水平更高、风险管控更强、营运成本更低、服务质量更优”。

商业健康险业务方面,扩大商业健康保险服务供给,与基本医保无缝对接,积极提供医疗保险、疾病保险、失能收入损失保险、护理保险以及相关的医疗意外保险、医疗责任保险等服务,满足客户非基本多样化的健康保障需求。针对高端客户,提供个性化、差异化、更具人性化的高品质服务,体现尊贵和尊重的价值;针对大众客户,提供标准化的优质服务,体现服务的价值。

该业务是核心业务板块,是公司主要盈利来源。因此,坚持打基础、利长远,加大个险增员力度,将个险打造成公司价值贡献的主力渠道。团险渠道坚持效益险种上规模、规模险种出效益,特别是加大意外、工伤失能、护理、高端医疗等业务的开拓力度。推动银保业务低成本发展,将银保产品与健康管理服务相结合,逐步实现业务转型。大力培育互动、电商等新型业务渠道。

在健康管理业务上,人保健康也有多种尝试。

(人保健康运营管理部副总经理刘美岑在“第五届国际健康风险管理论坛”上发言摘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