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打印 放大 缩小
0

合作共建 为“营改增”提供有效支持

——专访中国保险信息技术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副总裁王哲

发布时间:2016-05-16 08:53:17    作者:李画    来源:中国保险报·中保网

记者 李画

5月1日起,“营改增”试点范围扩大到建筑业、房地产业、金融业、生活服务业。税负的减少无疑将促进现代保险服务业的发展,保险业对此期盼已久。中国保险信息技术管理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中国保信”)根据行业实际和国家政策实施节奏,创造性地依托行业信息共享平台的技术优势,开创了行业合作共建的模式,为行业在2016年5月1日实施“营改增”提供了有效支持和保障。目前行业内已有90多家公司参与共建。为此,《中国保险报》记者专访了中国保信副总裁王哲。

记者:请介绍目前行业落实“营改增”的整体情况。保险业实施“营改增”,面临的困难和挑战是什么?

王哲: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今年3月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全面实施“营改增”,从5月1日起,将试点范围扩大到建筑业、房地产业、金融业、生活服务业。对保险业来说,“营改增”不是简单的税种变化,将影响营业收入、成本费用、利润等重要经营数据,对全部管理层级和各业务条线均将产生重大影响。前期,在保监会的指导下,保险业已经为“营改增”的实施做了大量准备。在国家政策明确后,整个保险业迅速行动起来,按政策要求积极推进落地实施工作。

但是,要想在不到两个月的实施窗口内完成政策落地,面临诸多困难与挑战:一是改造难度大。保险公司需要按照增值税税制下的财务、税务管理要求,梳理各个业务流程,调整业务规则,做好价税分离规划,改造自身核心业务、财务系统,架构税控系统、电子发票和增值税管理系统,涉及工作范围非常广且专业性强,整体改造难度较大。二是投入成本高。保险公司为完成“营改增”工作,需要在业务咨询、设备采购、软件开发、系统建设、网点连接等各环节投入大量人力、财力成本,公司单独建设成本高。三是管理难度大。具体实施工作涉及咨询机构、设备厂商、技术厂商等,专业性很强,且专用设备厂商很有限,而保险公司缺乏熟悉“营改增”的专业人员,管理难度较大。四是实施周期紧。国务院公布全面推进“营改增”方案后,留给保险公司进行系统改造的时间不足40天,实施时间非常紧张,所有的保险公司都要集中在较短的时间内实施,会客观造成咨询、设备、技术各方面的资源短缺。

记者:与其他金融业不同,保险业为何选择行业合作共建模式,这个模式有什么独特之处?

王哲:中国保信成立之初,主要职责就定位于了解保险行业信息交互共享需求,建设和运营集中统一、设计科学、功能完善、安全高效的保险业数据信息共享和对外交互平台。事实上,在助力行业实施“营改增”之前,中国保信已经在涉税管理上做出了努力并取得了显著成效。在国家税务总局和保监会的指导下,依托全国车险信息平台与税务部门税源监控平台的实时交互,建立了车船税缴纳与交强险承保“税险同步”的联网征收新模式,有效促进了车船税征缴管理,提高了纳税服务水平,可以说具备了一定的基础。

国家对“营改增”采取了分行业推广的模式,自2012年试点以来,“营改增”政策已经在多个行业落地,保险业对此期盼已久。基于服务行业发展的定位和建设行业信息共享平台的职责,中国保信2015年上半年即启动“营改增”专题研究。在保险业“营改增”政策明确后,中国保信又进行了进一步深入研究,多次组织行业沟通和研讨“营改增”技术实现方案,并形成了广泛共识。

研究中我们发现,行业“营改增”建设共性需求突出,拟建的税控系统、电子发票服务平台和增值税管理系统,无论是在行业需求、业务规则上,还是技术实现上,都具备搭建行业统一基础平台的特征和条件。通过行业合作共建,一是降低行业改造难度,支持政策快速落地。统一行业共性需求,开展统一建设,可以降低各保险公司自行开发的难度和改造工作门槛,特别是能够弥补部分中小公司在业务和开发能力上的不足。二是降低行业建设与运营成本。通过集成行业需求,提高谈判话语权,能够形成更有利于行业的建设模式,获得集约化收益。同时,充分利用现有信息共享平台的基础设施,避免重复建设,可以大幅度减少新投入成本。三是有效实现行业信息安全。中国保信作为国家级重点信息系统的建设和运营管理单位,已经与各保险公司实现了专线连接,并建设了行业私有云的基础设施环境,采取共建方式能够确保行业重要经营数据安全和客户隐私保护。

行业合作共建模式,得到了业内保险公司的积极响应和欢迎。保险公司可以自行选择参与行业合作共建或自建,目前,自愿参与共建的包括太平洋、太平、中再、华泰等集团公司,信保、众安等90多家保险公司。特别是在行业共建系统上线前夕,还有十余家保险公司由于自身核心系统改造未完成,或增值税管理系统第三方厂商合作中断,转而寻求中国保信的支持。对此,中国保信积极响应,紧急部署和联调,制定应急方案,保证这部分公司如期完成系统上线。

记者:在短短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内实现行业合作共建,中国保信是如何顺利完成这项工作的?

王哲:只有行业共商、共议、共建,发挥行业的力量,才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完成这次改革的技术准备工作。中国保信汇聚行业力量成立了“营改增”项目建设专项工作组,在集成行业需求后,通过竞争性商务谈判的方式,选择了税控设备、电子发票服务平台和增值税管理系统建设的合作伙伴,开发和部署有关系统、设备和基础设施环境,提供统一服务。保险公司依托共建的系统和资源,根据不同的合作需求、选择不同的参与模式。中国保信组建专业运营团队,统一面向保险公司实施运营管理,通过统一的客服热线、在线客服通道以及标准的运维服务流程,提供合作洽谈、生产作业、软硬件系统运维、系统升级、新功能开发、数据级灾备等相关服务。

仅在3月份20多天的时间内,中国保信即会同合作伙伴完成了税控系统、增值税管理系统和电子发票服务平台的开发,以及所有系统的总体技术架构和功能架构设计、核心功能和标准接口研发、应急方案制定以及一系列的内部测试工作。为加快推进保险公司内部业务系统改造,3月22日和25日,中国保信还分批组织召开了“营改增”相关系统的接口及联调培训会。4月5日起,中国保信即开放了系统联调环境,配备专业人员,通过多种渠道及时处理保险公司在测试环节遇到的业务和技术问题,确保所有合作的保险公司在5月1日前进行充分的系统联调;同时,组织保险公司完成了税控专用设备下发、准入、发行和回寄,并完成了税控系统、增值税管理系统和电子发票服务平台的生产环境部署和测试、运维和应急方案制定等各项上线准备工作;另外,针对保险公司提出的各地税控设备指定、税控设备准入和发行、代收车船税开具发票方式、汇总纳税、电子发票核定等问题,中国保信与国家税务总局货劳司、财行司等相关司局多次沟通,获得了国家税务总局在政策方面的大力支持。

在行业的共同努力下,4月30日晚,行业共建的税控系统、电子发票服务平台和增值税管理系统正式上线,完成与保险公司的系统对接。5月1日凌晨,太平洋、天安、恒安标准、英大、中路等参与合作共建的保险公司分别在上海、北京、天津、青岛等地率先开具保险业增值税普通发票或电子普通发票。这次行业合作共建,有效支撑了“营改增”政策快速平稳落地,充分体现了行业联动快速实施能力,实现了保险行业合作共建创造性的突破。目前,行业共建系统已经具备了支撑全国各地区、所有参与公司开具电子发票的条件和能力。

记者:中国保信对于“营改增”后续的工作有什么计划?

王哲:这次行业合作共建,凸显了行业公共基础设施的价值和意义。一方面,依托行业信息共享平台的“营改增”共建模式,便于准确传导国家税收政策,统一解决技术实现难题,统一相关信息化建设标准,便于国家税务部门对行业的政策部署、系统对接,以及对政策执行情况的监督;另一方面,向行业统一提供规定的、共性的、基本的标准化功能,不仅有效支持了行业“营改增”如期实施,还进一步促进了保险业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了行业的信息化水平,为电子发票在保险业的深入推广与应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据初步统计,按目前参与行业共建的保险公司数量初步估算,集约化的行业共建模式可以节约上亿元的改革建设成本。

下一步,中国保信将进一步做好营改增配套技术支持工作。一是进一步做好系统优化、升级和运维管理。做好税控系统、电子发票服务平台和增值税管理系统优化与运维管理,收集和汇总保险业关于增值税管理和电子发票方面的个性化建设需求,提供快速响应和定制化开发工作,丰富相关系统的功能和支撑能力。二是进一步完善客户服务体系。面向保险业提供统一和专业的客户服务,实施统一客服电话、呼叫系统、服务网站、运维服务平台,通过成熟的客服和运维流转处理机制,确保包括营改增相关系统在内的信息共享平台平稳运行。三是进一步推动保险业电子化发展。随着电子发票试点逐步扩大,消费者对于电子化凭证逐步认可,将促使保险业电子保单的广泛应用成为可能。中国保信将研究论证电子保单和电子发票服务基础设施之间集约化建设的关联关系,复用电子发票核心技术组件,探索推出统一的电子单证类服务平台,进一步节省行业系统建设成本和保单管理成本,提升行业服务保险消费者的能力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