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打印 放大 缩小
0

国际私募市场投资的启示

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发布《国际私募市场相对价值的考察报告》

发布时间:2016-06-14 10:46:48    作者:张伟楠 李忠献    来源:中国保险报·中保网

我国险资在进入私募市场时应选择房地产、基础设施投资等较为适合参与的领域,这些领域在我国仍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同时具有投资期限较长、收益较为稳定连续且风险较低的特点,较好的匹配了险资的要求。因此在今后将会有较好的发展前景。

□记者 张伟楠 李忠献

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IAMAC)组织协会的11家会员单位的有关业务负责人参加了国际私募市场相对价值研究培训,并发布了《国际私募市场相对价值的考察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认为,相对来说,我国险资在进入私募市场时应选择房地产、基础设施投资等较为适合参与的领域,这些领域在我国仍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同时具有投资期限较长、收益较为稳定连续且风险较低的特点,较好的匹配了险资的要求。因此在今后将会有较好的发展前景。

《报告》指出,私募股权市场的投资标的丰富,成交量逐年增加私募股权市场涉及的行业和公司规模非常丰富,几乎涵盖我们生活的每个环节,并且成交也非常活跃。根据 Preqin2015年一月份的统计,在过去的一年中,北美和欧洲地区私募股权市场成交量都达到历史最高峰值,分别为1590亿美元和1150亿美元。

私募股权收益情况(表一)

高回报支持了私募股权市场持续发展。从表一中可以看出,私募股权市场具有回报稳定、收益波动小和回报率相对高的特征。加上全球化的货币宽松政策,这些因素都驱动了私募股权市场的大幅增长。

私募股权市场的投资者一般都是专业投资机构,区别于普通投资者,在投资前可以对目标企业进行专业、深入的尽职调查;在投资后,私募股权投资机构可以从提高管理能力、优化财务成本、寻找外延投资产品和市场等各个方面对目标企业进行价值提升和创造。还可以让具备核心技术的企业专注于某个产品或者领域并对其价值进行深入挖掘。这些都是提升私募股权投资回报的方法。

跟公开市场比,私募股权市场更加复杂、专业,更适合机构投资者。从表二不难看出,私募股权市场是一个相对比较专业、更加复杂的市场,《报告》认为这是私募股权高回报的主要来源。

私募市场与公开市场对比(表二)

投资基础设施应放开监管限制

目前我国各保险公司在投资基础设施方面主要集中在以债权为主的投资方式,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保险公司自身在基础设施领域投资的专业人士和能力不足,不重视具体运营且高度依赖信用评级。因此,应当对该行业放开监管限制,把具体投资行为交给市场来决定,实现多种投资方式(直接股权、直接债权、二级市场/母基金)灵活投资;同时保险公司也应加强基础设施专业团队的培养与磨练。

《报告认为》认为,做出优秀的基础设施投资有三个需要:

需要国际化的团队平台,团队成员遍及全球各地并且拥有卓越的本土实践能力与知识。

需要多元化的投资方式投资于不同市场状态的投资项目,将投资机会的价值最大化。其中,可以运用股权投资、债权投资及二级市场投资这三种主要的投资方式,根据欧洲、北美、亚太地区及全球整体的市场特征进行投资组合配置。

基础设施投资需要看重长期、稳定和较高的现金回报。

如何实现基础设施投资的高价值/高回报?《报告》认为,具体而言,分为三步:“寻找价值”——“创造价值”——“实现价值”。

寻找价值:与前述的内容一致,即通过市场分析,明确基础设施投资在什么地区市场投资于什么细分投资领域,可以得到相对价值更高。这就是寻找相对价值的过程。

创造价值:寻找到的价值,在真正创造成为现实之前,仍然只是纸面的数字而已。因此,我们需要将预期的相对价值转变为现实,并避免那些投资风险的发生。这可以通过扩大投资项目的规模,从规模经济中赚取利润,并通过成本节约及效率提升达到提高运营价值的目的。

实现价值:通过退出实现价值(变现)。

目前我国各保险公司在投资基础设施方面主要集中在以债权为主的投资方式,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保险公司自身在基础设施领域投资的专业人士和能力不足,不重视具体运营且高度依赖信用评级。因此,应当对该行业放开监管限制,把具体投资行为交给市场来决定,实现多种投资方式(直接股权、直接债权、二级市场/母基金)灵活投资;同时保险公司也应加强基础设施专业团队的培养与磨练。

险资投资渠道的放宽成为中资大举收购海外地产的催化剂

截至2014年,我国私募房地产基金融资的比例有所提升,但相对于房地产开发贷款余额依然十分小,规模仅相当于后者的12.6%, 相当于信托融资的9.6%(数据来自清科研究),同时远低于欧美等成熟市场。

从图一不难发现,大陆范围内私募房地产投资基金的投资金额和投资案例数量总体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2008和2009年由于国际金 融危机的影响,两年出现短暂的投资下降,但是很快又重拾升势,尤其是近两年私募房地产基金无论从投资金额还是投资案例都爆发式增长。2014年房地产基金无论投资额与投资案例总数均创历史新高。2014年,投资金额达到95.22亿美元,投资总案例数达107起。

2014年,国务院发布保险业“新国十条”,再度提出要鼓励中资保险公司尝试多形式、多渠道“走出去”,中国保险资金投资渠道的放宽成为中资大举收购海外地产的催化剂。房地产物业投资可以被划分为三种主要的投资类型,分别是核心型地产、增值型地产和机会型地产,三种类型随着风险偏好的上升回报也随之增加。(见图二)

不同地产类型风险与回报(图二)

核心型地产:主要是指国际大都市核心商务区的酒店、购物中心以及写字楼等,物业租金和价格平稳增长,能够充分应对和抵御经济周期波动,酒店的入住率或是写字楼的出租率、购物中心出租率等指标都可以预期的未来几年之内是否有稳定的现金流收入。

保险资金当前的海外地产投资更偏好于核心城市的成熟物业地产,主要是因为保险资金其资金量大、资金成本低和风险偏好保守,同时追求稳定基础之上的合理的现金回报。一来核心成熟物业运营模式和客户资源都比较稳定,现金流回报稳定并可持续(酒店客户或写字楼租金);二来国内保险公司刚刚开始海外投资,对海外地产项目的商业运营等各个方面都有待提升,投资成熟物业是一个很好的学习过程;三来成熟物业不需要大量的后期资本投入。

机会型地产:提前发现可能引起房地产价格增长的驱动性因素,并在市场参与主体发现这一趋势之前进入,享受对应区位地产价格升值的利润,并且在被大部分市场参与主体认可之后实现退出。

增进型地产改进:将原有的破旧废弃或利用率不高的房产进行装修翻新、价值发现、重新市场定位和区域品牌推广,并通过一定的政 府手段比如税收、租金等优惠政策将企业吸引过来。这类模式主要针对的是大城市中地段优势较好但是基础配套设施现代化程度较差的区域,肢解固有的无效率的基础设施,重新打造现代化新城,达到价值重估的效果。

房地产、基础设施投资等私募市场仍有较大空间

目前,对于我国保险投资机构来说,私募市场动辄数十倍上百倍的回报具有很大的吸引力。但私募基金作为股权投资,从法律属性上而言,其投资回报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一方面,由于私募基金与保险资金运用在安全性、流动性、盈利性上均不完全匹配,因此在保监会的严格规制以及保险机构内部慎重投资决策下,与保险资金投资相匹配的私募基金具有很大的稀缺性。另一方面,就私募基金投资与收益之间关系的特点而言,其与保险资金在投资周期、投资行业领域、 出资与退出安排等方面仍具有一定的匹配性。因此,优秀的私募基金将是保险资金优质的投资途径之一。此外,保险公司作为资产管理机构,掌握着来自集团内部和社会第三方的庞大资金,是资本市场主要的机构力量,其在品牌、渠道方面的传统优势也使得自身成为不少私募投资机构意欲合作的伙伴。

“新国十条”指出,鼓励设立不动产、基础设施、 养老等专业保险资产管理机构,允许专业保险资管机构设立夹层基金、并购基金、不动产基金等私募基金。这是继放开保险资管机构公募基金业务后,险资进入私募基金业务领域的实质性突破,是对险资运用的进一步开放。通过对私募股权基金业务的试点不仅有助于险资获得优于传统资产类别的投资收益,也能够缓解保险机构资产负债久期错配的问题,使险资在资产配置上的自由度将更高,同时险企还将在私募基金中扮演发起人与管理人的角色,这将成为险资在私募基金领域的另一种新常态。

在国际视角下,大型保险及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发展到一定阶段,通常会建立专属的私募股权投资平台。但从实际情况来看,私募市场并非是险资运用的重点方向,国外私募市场经验也不一定适合我国的实际,这需要视情况决定。相对来说,我国险资在进入私募市场时应选择房地产、基础设施投资等较为适合参与的领域,这些领域在我国仍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同时具有投资期限较长、收益较为稳定连续且风险较低的特点,较好的匹配了险资的要求。因此在今后将会有较好的发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