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打印 放大 缩小
0

唐山大地震40周年

为了不被忘却的纪念

发布时间:2016-07-26 08:57:36    作者:杜亮    来源:中国保险报·中保网

我站在唐山机车车辆厂的一片断壁残垣前,努力地思考与想象——40年前,7月28日,那一场惨绝之灾:24万人的瞬间离去是一种怎样绝望无奈的场景!那时候,远在陕西的我们住进了临时搭建的地震棚。那,是记忆中唯一的一次。

在中国唐山地震博物馆外的广场上,十多块巨型的黑石连绵矗立,上面密密麻麻镌刻着遇难者的名字。这让我想起了以色列著名的“哭墙”。长50米、高18米的哭墙,是一段残存的圣殿护墙。它见证着以色列民族被驱逐、被侮辱的历史,以色列人到此必以一哭来寄托流亡之苦和对幸福生活的憧憬。

以色列人早已不再流亡,但“哭墙文化”流传至今。它告诫着人们一定要“居安思危,勿忘前耻”。

唐山的这段“哭墙”,除了寄托对亲人的思念之外,也理应有深入骨髓的力量。它穿透历史,来到现实。

一个是这场40年以来中国伤亡最大的地震灾害究竟如何发生?有没有征兆?可不可以预防、减灾?

一个是近十多年来,不断被提起、不断被呼吁的地震保险进展几何?

对前一个问题,我们无疑是留有遗憾的。一些流传下来的材料显示,有多种异常天象、物象在地震之前集中爆发,可惜的是被人们所忽略。可资对照的是,距离唐山115公里的青龙县,倒塌房屋7300多间,仅一人死亡。成功的预防工作让青龙创造了地震史的奇迹。

对后一个问题,令人欣喜的是,在今年上半年终于取得关键性突破。5月,中国保监会和财政部联合印发了《建立城乡居民住宅地震巨灾保险制度实施方案》;7月1日,中国城乡居民住宅地震巨灾保险产品全面销售,标志着地震保险正式落地。

地震保险是整个灾备体系中不可缺少的一环。它能起到的作用也不止于补偿,保险公司的人力、物力也可以在防灾减损上起到重要作用——这个功能通常会被人们所忽略。地震保险如果在全国普及,将为地震的预防增添一股不同于民政、地震等部门的“特种部队”。这股力量无疑具有无穷的生机与活力。

40年,是中国由计划经济迈向市场经济的40年。40年,日转星移,天翻地覆。

40年前,保险是落满灰尘的教科书;40年后,保险是服务国计民生的“稳定器”和“助推器”。

40年前,中国的保险业几乎为零;40年后,中国成为全球第三大保险市场。

40年,在历史的长河中很短,但对于人生已经很长。

“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只为不被忘却的纪念。

 

专题:地震保险特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