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打印 放大 缩小
0

上半年保险业“市场观察”系列报道之六

负债端压力推涨另类投资

发布时间:2016-08-29 07:47:03    作者:丁萌    来源:中国保险报·中保网

□记者 丁萌

资产端收益回落,是今年上半年保险资金运用情况最主要的特征。

根据中国保监会公布的数据,保险资金上半年运用余额125629.30亿元,较今年年初增长12.37%。其中银行存款23605.23亿元,占比18.79%;债券42078.44亿元,占比33.49%;股票和证券投资基金16959.45亿元,占比13.50%;其他投资42986.18亿元,占比34.22%。从投资收益率来看,上半年利率下行叠加股市低迷,保险公司资金运用收益2944.82亿元,同比减少2160.30亿元,下降42.32%;资金运用收益率2.47%,同比下降2.69个百分点。

收益率下降反映市场波动

从数据上看,从2014年年初至2016年年中共计5个半年的时间内,在每个时间节点上,保险资金运用收益分别为1901.35亿元、3457.45亿元、5105.12亿元、2698.48亿元和2944.82亿元,资金运用收益率分别为2.34%、6.3%、5.16%、7.56%和2.47%。不难发现,险资投资收益金额和收益率在触及2015年的高点之后,出现了短暂的回归。

“收益率下降,总体而言还是与宏观经济环境以及低利率有关系。”一名国内大型券商的保险行业分析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他指出,最重要的一个特征,便是实体经济投资回报收益率不断走低。该分析师认为,实际上在经济转型期,项目投资短期内能够超出市场许多的收益水平并不容易。“其实保险资金长期、稳健且资金体量大的特点,在保证覆盖资金成本并有适当收益的前提下,挑选有潜力的投资标的,一方面能够为社会经济转型提供支撑,另一方面这也符合保险资金传统的投资逻辑。而在这样的情况下,其实短暂且小幅度的收益水平回调,是可以接受的。”

与2015年出众的投资收益表现相比,今年上半年投资收益的回落,主要原因与国内A股市场表现有关:根据保监会公布的数据,今年上半年股票和证券投资基金实现收益241.44亿元,较2015年同期减少2612.10亿元。多位保险业资管人士在不同场合表示,由于从2014年下半年至2015年年中股票市场走强,过去一年多的时间“过得不错”,但目前收益率的回落,“正常反映了市场的波动”。而从交易风格来看,一位信托机构的自营交易员称,从去年年中到现在,根据其了解,保险资金相比去年下半年因为A股连续出现大幅波动而不得不大进大出相比,目前更多集中在对于细分行业领域个股的布局,“整体风险偏好也在逐渐调整到正常水平”。

险资或多或少提升风险偏好

从投资分布来看,另类投资余额超过债券投资余额,是今年上半年保险资金运用的市场关注焦点。

根据保监会公布的数据,2015年上半年的保险资金运用中,固定收益类投资里面银行存款和债券合计62322.83亿元,占资金运用余额的比例为60.11%;权益类投资里面股票和证券投资基金合计15386.11亿元,占比14.84%。而今年上半年,银行存款和债券余额合计65683.67亿元,占资金运用余额的比例为52.28%,较一季度末下降了3.50个百分点,较年初下降3.89个百分点,较去年同期下降7.83个百分点。股票和证券投资基金余额合计16959.44亿元,占资金运用余额的比例为13.50%,较一季度末下降0.53个百分点,较年初下降1.68个百分点,较去年同期下降1.34个百分点。其中,债券投资余额占比33.49%,其他投资占比34.22%,而在2015年上半年,债券投资余额占比34.27%,其他投资占比为25.05%,且其他投资余额的绝对值,从2015年上半年的25975.55亿元增加到今年上半年的42986.18亿元,增长了65.45%。

根据记者了解,今年上半年,保险资金的另类投资主要包括私募股权、风险投资、基金中的基金(Fund of Fund)等。前述券商保险业分析师表示,今年上半年,另类投资的增多和银行存款及债券等传统固定收益类投资的减少,说明险资至少现阶段对于高收益仍有追求——银行存款和债券收益率持续下行,尤其国债收益率持续突破低点致使无风险收益率下行,意味着险资或多或少不得不提高风险偏好,争取风险收益。他认为,险资对于另类投资的追求,很重要的一点在于负债端面临成本压力,“不少人身险公司由于之前几年在产品结构上侧重分红险或者万能险,向客户许诺的收益水平比较高,因此在高收益投资回报不再容易实现的情况下,自然会背负不少压力,追逐高收益资产类别成为必然;而财产险公司大多数在承保方面获得的利润很少,也把希望寄托在了投资上。”不过他也表示,险资的另类投资还是要逐个看,并不一定都是为了追求高收益覆盖资金成本,也有从战略布局等诸多因素出发的投资项目包括在另类投资里面。

不过,对于另类投资存在的风险,该分析师表示,项目尽调将非常重要,“不管有任何增信或者风险缓释工具,自己做好尽调才是最靠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