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打印 放大 缩小
0

李若谷:多管齐下 转移过剩产能

发布时间:2016-09-19 19:10:33    作者:梁罗荣    来源:中国保险报·中保网

中保网讯【记者 梁罗荣】今年中央提出了五大任务:去产能、去杠杆、去库存、降成本、补短板。将去产能放在第一位,过剩产能应寻找什么样的出路?需要用什么样的思路来化解?在9月19日上午举办的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第八十七期经济每月谈上,中国进出口银行原董事长兼行长李若谷、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执行局副主任吴越涛、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会长迟京东三位专家就“化解过剩产能的思路与出路”进行了探讨。

“中国现在并未完成工业化或者城市化,中国的用钢量可能还没有到峰值。目前我国高端钢每年还需要进口。比如,我国发动机使用的合金钢自己无法生产,高铁轮毂的钢也是在收购法国瓦顿公司后才可以自行生产,我国钢的技术水平比较低。”李若谷认为,我国产能问题主要存在几方面特征。第一,过去是阶段性的产能过剩,现在是长期过剩。第二,产能过剩不只存在于一个行业。第三,国有企业去产能面临更大的困难。

面对产能过剩的问题,李若谷认为,中国的产能过剩存在多重原因。比如产能分散,60年代中期后大量产能向内地转移是很大原因。此外,产能过剩的另一个原因主要体现在我国技术水平都处于中低端。同时,我国消费水平也跟不上,劳动生产率普遍是发达国家的10%—30%,据统计局数字显示,中国劳动生产率是美国的7.4%。此外,农村地区还有大量人口,但是农村地区的消费能力弱,劳动生产率更低,是中国普遍劳动生产率的20%—30%,没有劳动生产力,福利、工资想上去不可持续。

针对过剩产能存在的问题,李若谷提出了一些建议。

一是提高钢铁这类过剩产能的标准。提高炼钢标准以及提高钢材建筑标准。此外,提高钢结构在整个建筑行业的百分比,应该达到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解决钢结构的问题后,主要是成本问题,从钢混结构变成钢结构,我调查的时候是每平方米要贵200多块钱,建筑企业自己出钱肯定不愿意,得用税收或其他办法给免除这种负担才会发展钢结构,要不然钢结构成本高。”

二是转移过剩产能,比如水泥、平板玻璃、电解铝。“这些可以转移到其他国家。诸如蒙古、哈萨克斯坦等国,很多国家都没有水泥厂。哈萨克斯坦水泥厂是我们帮他建的,乌兹别克斯坦也是我们贷款给他建的。非洲也没有水泥,非洲平均每吨水泥比中国贵5—6倍,这些产能可以转移。当然落后产能只能淘汰,不符合环保标准的产能也只能淘汰。符合环保标准、先进技术水平的产能,完全可以转移出去。但是转移这类产能必须让企业和当地有积极性。转移产能需要政府的支持、税收支持、海外投资风险的覆盖、保险支持等。”

三是提高产品的技术水平。“比如钢铁,不能总是粗钢,在合金钢方面也要进行研发。我国的工业化实际上并没有完成,我们的工业产品虽然能够生产,但是生产这些产品的先进设备大多数都要依靠进口,必须提高技术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