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打印 放大 缩小
0

局长眼中的监管工作会

辽宁保监局局长高翠:保险业要做好两个方面的“兜底”

发布时间:2017-01-13 09:49:41    作者:康民    来源:中国保险报·中保网


高翠

□记者 康民

“当前保险业发展方式多样、风险来源多元,差异化发展趋势明朗,保险监管的任务更加复杂繁重。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召开这次会议,可以说适逢其时。项主席的讲话全面贯彻了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站位高、观点新、内容实。”辽宁保监局局长高翠向《中国保险报》记者表示。

具体而言,一是总结成绩实事求是,恰如其分,必然增强全行业的发展信心和决心。二是分析问题深入透彻,精准到位,有利于引导行业认清自身短板和软肋,认真调整完善。三是部署任务目标清晰,要求明确,既有目标导向,又有问题导向。此外,对日常监管工作的部署,既延续了“十二字”保险监管方针,同时体现了新形势下的新转变,针对性、操作性强,为做好下一阶段保险监管工作明确了思路、夯实了基础、凝聚了人心。

接着,高翠重点谈了两个方面的“兜底”问题。

第一方面,是保险业如何发挥保障作用、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兜底”的问题。回顾总结2016年辽宁保险业发展情况,可以用两个“更大”来概括,就是压力更大、作用更大。首先,就压力来说,地方经济下行压力仍然持续,保险行业内部改革发展进入攻坚期,各项改革任务相互叠加。其次,从作用来看,保险业与地方经济社会的融合更加深化,体现出了应有的行业价值,特别是在辽宁经济下滑的背景下,保险业从多个角度为经济社会平稳运行提供有效支撑,保险的“兜底”作用得到了明显体现,包括为稳定经济“兜底”,为结构转型“兜底”,为强农惠农“兜底”,为居民生活“兜底”,为社会管理“兜底”。

第二方面“兜底”问题,就是保险业如何正确把握定位和发展方向,妥善防范化解自身发展中面临的突出风险,真正实现“保险业姓保”,为自身发展“兜底”的问题。具体体现在两个层面。

一是保险业要坚持保险本原,实现为自身的功能“兜底”,说到底就是要理解好“保险怎么来”的问题。保险自诞生之日起,就具有风险管理、经济补偿的特性。这是保险存在的本原,也是保险发展的基础。但是,在资本市场迅速发展的诱惑下,有的公司经营理念偏离保险业核心价值主线,一味追求现金流而非风险管理。有的公司从产品设计开始就将其当作迅速扩大业务规模、低成本融资的工具。“长期业务短期化,风险业务理财化”问题突出。这些问题所带来的后果,最直接也是最直观的反映就是保险功能的丧失,也就是“保险不姓保”。对保险公司而言,保险的卖点主要还是在保障,其存在的价值也在这里。如偏离了本原,保险也就失去了存在的必要。究其根源,是保险公司对保险经营规律的把握出现了偏差,对金融市场风险的认识还不到位。而这些问题背后所隐藏的影响企业可持续发展、行业长治久安乃至人民群众保险消费安全的风险性问题,则更不容忽视。

二是保险业要立足产品和服务,实现对自身的信用“兜底”,说到底就是要解决好“保险怎么赔”的问题。近年来,保险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覆盖面和渗透度不断提升,行业发展成果不断惠及更广大人民群众。但是,从保险产品与服务的供给端来看,仍然存在明显的错位与不足,这是一个涉及保险业未来发展、何去何从的根本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我特别谈一下,服务能力不足可能引发信誉危机。从保险消费投诉情况来看,销售误导和理赔纠纷始终是投诉焦点。理赔服务跟不上、消费者体验不佳等问题一直深受消费者诟病。而在后续处理环节,由于一些理赔服务和投诉处理人员专业知识、法律常识和服务意识欠缺,不仅没有及时消除消费者的质疑,反而导致保险纠纷升级。保险作为现代服务业的标志性行业,为客户提供良好的消费体验是基本要求,否则行业价值与形象将无从谈起。保险业要响应中央号召推进供给侧改革,就首先要从满足多样化的保险消费需求和提供优质服务做起,靠产品创新和服务提升筑牢保险业健康发展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