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打印 放大 缩小
0

陈静:全方位服务富裕美丽幸福江西建设

——与江西保监局局长陈静对话

发布时间:2017-01-24 08:44:33    作者:    来源:中国保险报·中保网

前不久召开的全国保险监管工作会议,要求始终坚持“保险业姓保、保监会姓监”。江西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明确提出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富裕美丽幸福江西”目标。对江西保险业来说,如何践行“保险业姓保、保监会姓监”,推进现代保险监管体系建设?如何立足地域特色,发挥保险功能作用,支持地方经济发展?近日,《中国保险报》执行总编辑李俊岭与江西保监局局长陈静进行了对话。

李俊岭:2017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一年,江西保监局将如何把“保险业姓保、保监会姓监”理念贯穿到监管工作各个方面,全方位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呢?

陈静:“十三五”时期是江西省迈向全面小康的决战期。2016年,江西省实现了“十三五”的良好开局。江西保险业主动融入江西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坚持改革创新,行业实现平稳健康发展。2016年,全省实现保费收入608.71亿元,同比增长19.7%。其中,产险市场实现承保利润9.50亿元,承保利润率5.5%,高出全国5.0个百分点,居全国第10位。寿险十年期及以上新单业务保费收入同比增长53.7%,全国排名第1位;个险保费同比增长39.5%,高于全国6.5个百分点,增速排名居全国第6位;健康险实现快速发展,保费增速达62.7%。

江西保险业将以“保险业姓保、保监会姓监”为根本遵循,紧紧围绕保监会党委关于保险监管工作的战略部署,坚定做好全省保险业改革发展和监管工作的信心和决心,结合江西实际,推动行业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为实现保险业“十三五”规划目标而积极努力。

第一,全面落实“保险业姓保”,着力服务“富裕美丽幸福江西建设”。一是着力服务富裕江西建设,推动保险业成为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动力。完善保险市场组织体系,积极培育和引入新的市场主体,助力实现“构建多层次、广覆盖、有差异的区域金融机构体系”的目标。支持外向型经济发展,策应江西省全面参与“一带一路”重大战略,联合省发改委、中国信保推动出台江西省“一带一路”国际产能合作信用保险服务平台建设,服务保障江西省“走出去”项目发展。支持实体经济建设,推进科技保险试点,助力南昌市成功获批第二批促进科技与金融试点城市;建立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保险补偿机制;继续推动“小贷银保通”在江西省落地,化解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风险,助推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二是着力服务美丽江西建设,推动保险业服务社会治理体系创新。江西省作为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之一,为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共赢,一直在积极推进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的发展。目前,江西保监局已与省环保厅联合下发了《关于在全省全面推行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工作的意见》,推进环境污染责任险“参保企业、承保机构、承保模式”3个全面放开。为做好江西绿色发展的保障者,江西省全面提升农业保险保障能力,推出了蜜桔气象指数保险、蔬菜设施大棚保险、水稻制种保险、桑蚕养殖保险、白莲保险等富有地方特色的农业保险产品。为做好江西绿色发展的守护者,全省积极发展生态旅游、休闲旅行等相关保险业务,发展承运人责任险、旅行社责任险、火灾公众安全责任险等公众聚集场所各类责任保险,守护“美丽江西”建设。三是着力服务幸福江西建设,推动保险业成为改善民生保障的有力支撑。努力实现“病有所医”,构建由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商业健康保险等有机衔接的医疗保障体系。积极发展大病保险,指导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试点;加快推进个人税优健康险试点,目前江西省共有9家公司16款产品上市销售。努力实现“老有所养”,积极推动保险业参与医养结合的养老模式。探索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推动上饶市纳入我国首批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城市;大力开拓企业年金业务,引导保险公司积极介入养老保险基金的运营和管理;探索研究江西养老社区运营模式,发力“保险+医疗”模式运营;积极推动老年人意外伤害保险工作,会同省老龄办、财政、民政等部门联合转发四部委指导意见,明确江西省老年人意外险具体实施方案。努力实现“安居乐业”,会同相关部门完善支持政策,积极推进治安保险、社区综合保险、医疗责任保险、自然灾害公众责任保险、城乡居民住宅地震巨灾保险试点等发展,使保险业在健全突发事件保障应急机制、创新社会管理方式促进政府职能转变、维护经济社会稳定大局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第二,严格践行“保监会姓监”,着力推动保险业健康发展。一是要成为风险防范的“管理者”。始终绷紧风险防范这根弦,密切关注影响行业发展和市场稳定的风险因素,紧盯互联网、保险销售从业人员等容易发生风险的渠道,重点围绕满期给付和退保、政策性保险业务经营、金融交叉传递等风险,加大风险监测和排查力度,组织开展风险应急处置演练,健全风险防范体系。二是要成为市场秩序的“维护者”。“让监管长上牙齿、真正管用”,继续保持从严监管的高压态势,严厉打击车险、农险、大病保险等重点领域的违法违规行为,构建公平规范的市场秩序。紧抓寿险新单回访关键环节,在严格执行访后付费制度的基础上,加强对新单回访真实性的监督抽查;以车险监管阈值等指标为抓手,加强市场监控,采取窗口指导、监管谈话、现场检查等手段,加强市场监控;继续开展市场巡查和现场检查“回头看”,严格责任追究,完善监管长效机制。三是要成为消费者权益的“保护者”。立足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这一根本点,严厉打击损害保险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行为。继续深化商业车险改革工作;坚持不懈治理理赔难和销售误导,提升农险理赔时效和服务质量,加强和改进银邮录音录像试点工作;加强12378热线江西分中心管理,深化诉调对接机制建设,化解保险矛盾纠纷;继续开展保险公司服务评价工作,加大服务信息披露力度。四是要成为发展环境的“缔造者”。寓监管于服务之中,积极营造保险业良好发展环境。营造政策环境,做好向省委、省政府的汇报沟通,注重加强与省直有关部门及其他中央驻赣单位的多部门联动,争取政府政策支持并形成横向合力。营造舆论环境,加强保险宣传,让公众学保险、用保险,切实将“保险让生活更美好”的理念向大众传递。营造内部发展环境,研究和探索保险行业文化建设,引导行业回归本位,“多做雪中送炭的事”。

李俊岭: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最艰巨的任务便是脱贫攻坚。江西地处中西部地区,又是一块红色的土地,江西保险业是如何助推脱贫攻坚工作的?

陈静:江西是革命老区,也是中部欠发达省份,发展不足、相对落后仍然是最大省情,贫困问题更是全省“五年决战同步小康”进程中最难啃的“硬骨头”。作为全国22个脱贫任务重的省区市之一,全省有25个贫困县,约2900个贫困村,近200万贫困人口,贫困人口数量大、贫困程度深。为做好全省的脱贫攻坚工作,实现“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富裕美丽幸福江西”的目标,江西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大力推进发展脱贫、保障脱贫、健康脱贫,不让一个贫困群众在全面小康路上掉队”。江西保监局深入贯彻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与省扶贫办联合印发了《关于保险业助力脱贫攻坚战的实施意见》,指导全省保险业积极对接全省精准扶贫工作。

第一,健康扶贫筑保障,切实解决群众“因病致贫、返贫”的问题。在脱贫攻坚的路上,大病往往是横亘在贫困群众面前的“拦路虎”。江西保监局积极推动行业开展健康扶贫,探索解决这一难题的有效方法。一是推动提高大病保险的保障水平。在实现全省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全覆盖的基础上,针对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新农合大病保险向贫困人口实施政策倾斜,既降低50%的大病保险起付线,又将报销比例由原来的50%-70%提高至55%-75%。2016年,大病保险累计为6.86万人支付补偿金6.34亿元。二是创新开展精准扶贫医疗保险。积极支持赣州市开展保险业健康扶贫工程,为105万赣州农村建档立卡的贫困人群(包括2016年已脱贫的人群)提供重大疾病商业补充保险服务,经新农合基本医保、大病保险报销后,剩余部分按医保目录内90%、医保目录外75%的比例由重大疾病商业补充保险给予补偿,使个人自负医疗费用比例由过去的36%下降至10%以内,最低的个人负担不到4%,极大地减轻了贫困人口医疗负担,切实解决了“因病致贫、返贫”的问题。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推动省委、省政府出台专门文件,率先在全省推行贫困人口重大疾病商业补充保险;推动出台《江西省健康扶贫工程实施方案》,在全省全面建立贫困人口重大疾病商业补充保险制度;联合省政府有关部门印发《关于建立农村贫困人口重大疾病商业补充保险制度的工作方案》,推动江西精准扶贫医疗保险在全省有序铺开,探索出一条商业保险服务精准扶贫的新路子。

第二,农险扶贫补短板,切实解决“因灾致贫、返贫”问题。江西是农业大省,很多贫困地区致力于通过发展特色农业摆脱贫困。然而农业靠天吃饭的特征决定了农业生产经营的风险很大,对于贫困户来说,一场突如其来的自然灾害会将其再次推向贫困的边缘。为此,江西保监局督导推动江西保险业积极开展农险创新,根据全省不同地区扶贫特色产业和农户需求,因地制宜开办特色险种,将短期临时的输血延拓为长期稳定的造血,切实为精准扶贫搭建起一道风险保障的人工屏障。2016年9月,江西保监局联合省财政厅、省扶贫和移民办等六单位共同出台了《关于在部分贫困县开展特色农业保险试点的意见》,在全省25个贫困县开展“一县一品”特色农业保险试点,保险费率在全国普惠水平基础上下调10%。同时,为了调动贫困地区农业企业及农户的参保积极性,尽可能减轻其保费负担,江西保监局与财政厅等相关部门多方商议,最终促成了相关保费补贴政策的出台,省财政将连续3年通过“以奖代补”的方式对试点县(市、区)特色农业保险给予保费补贴,每年补贴金额高达2000万元。截至目前,江西省已先后开展油茶、茶叶、烟叶、脐橙、芡实等多种地方特色农业保险。

第三,产业扶贫断穷根,创建保险扶贫长效机制。为解决贫困户发展资金不足的问题,江西保监局引导保险资金加大扶贫投入,注重创新保险资金“供血”机制,增强持续造血功能,将“输血式扶贫”转变为“造血式扶贫”。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要部署,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重要的补短板工作,也是促进区域协调协同发展的重要举措。近年来,赣州市委、市政府围绕赣南苏区振兴发展,提出发展壮大小微企业和农业特色产业的整体部署,江西保监局抓住这一契机,充分发挥保险机构投资者作用和资金融通功能,支持赣州市政府成功开展了“投贷保”保险支农支小试点工作,探索出一条险资直投小微和涉农企业的新路子,扶持了一批贫困人口参与度高的涉农、小微企业和农业生产大户。该项目总规模为5亿元,已到位资金2亿元,累计放款2.38亿元(含回收再放款),为94家小微企业、单位和农户提供资金支持。同时,针对贫困农村、贫困农民没有可抵押贷款的资产、难以通过借贷解决发展资金的问题,江西保监局推动人保财险配合赣州市政府“产业扶贫信贷通”项目推出了一款专属保险产品——“金信保”产业扶贫贷款保证保险,通过政府、商业银行、保险公司多方参与、风险共担,帮助申请人获取产业扶贫贷款,有效解决金融机构“不愿贷”、贫困农户“贷不起”问题。此项业务开办仅月余,已发放18笔贷款共计77万元。目前,该产品已在定南、于都、会昌等县(市)试点,推动了信贷资金以贫困户自主发展产业、企业+贫困户、光伏贷、农村产业合作社投资脱贫等模式,为贫困户增加了收入。

此外,江西保监局还积极推动行业通过农房保险、定点结对帮扶等方式积极开展保险扶贫工作。初步统计,行业公益捐赠2000余万元。

李俊岭:2016年年中,国务院批复同意设立国家级新区——赣江新区。据了解,江西省政府已正式向国务院申报赣江新区绿色金融创新试点试验区,探索建立区域性绿色金融服务体系。请您谈谈保险业在助推赣江新区绿色金融创新试点试验区建设中有何构想?

陈静:赣江新区的设立,是国家推进区域协同发展的重点板块,也是江西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按照江西省委、省政府部署,将努力推动赣江新区成为中部地区崛起和长江经济带的重要支点,成为全省创新的引领区、开放的先行区、改革的试验区、合作的示范区和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江西保监局以赣江新区建设为契机,紧扣省政府对赣江新区绿色金融创新试验区定位,强化保险对接服务,探索推动赣江新区保险创新试验区建设。

一是打造“医养保”产业融合示范区。结合健康医疗产业投资和养老养生社区服务,探索大健康养老产业建设,研究探索健康保险交易中心建设的可行性,推动商业健康保险、健康管理服务、医疗、社保等资源的合理对接;发挥江西绿色生态资源优势,积极引进保险机构来赣建设绿色健康养老社区。

二是打造中部地区保险集聚区。吸引各类保险功能总部、保险中介机构、保险技术服务平台、保险人才培训基地落户,促进人才集聚,丰富保险要素,创新保险业态,激发市场活力,提升保险供给能力。如鼓励保险机构引入总部资源和功能性机构;推动组建专业健康险和专业互联网公司;支持在新区设立风险评估、损失理算、保险定价、销售服务等专业服务机构;支持各类经营有特色、业务有专长的保险机构在赣江新区设立专业分支机构,等等。

三是打造“保险+产业”协同互动承载区。充分发挥保险在风险保障、专业服务、资金融通上的独特作用,带动新区传统产业提档升级、新型产业做大做强、新兴产业创新发展,重点形成保险业与先进制造业、临空物流产业、旅游休闲产业等的集群发展。如推出有针对性的科技保险产品,打造科技金融综合支持体系;大力发展物流保险;推广出口信用险和国内贸易信用险;等等。

四是打造保险创新社会治理先行区。将保险运用于社会治理的全领域,为新区新型城镇化建设、社会保障、社会治理、公共安全、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保险创新产品、创新服务和制度供给,并将积累的创新经验和创新成果积极推广到全省范围。如加快发展各类服务民生的责任保险和治安保险,创新新区社会治理体系;探索新区城镇职工基本医保、城乡居民基本医保承办服务,全面推进“一站式”即时结算服务;鼓励保险机构承接补充医疗、补充工伤、补充生育保险和社会医疗救助等各类经办服务,推动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务工人员意外伤害保险等,支持新区新型城镇化建设;推动农业保险提标扩面增品,助推脱贫攻坚工作;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