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打印 放大 缩小
0

荆门保险扶贫工作实行“四送”

发布时间:2017-02-17 08:36:07    作者:张友琴 赵正新    来源:中国保险报·中保网

湖北省荆门保险业根据贫困户的实际情况和行业优势,采取“四送”的精准扶贫办法,收到较好效果。

一是送保险,避免贫困户因病致贫和返贫。据调查,大病是不少家庭致贫和返贫的直接原因,而大病保险本身的独特优势正好可以解决这个难题。为此,荆门保险业积极推动大病保险与基本医保、医疗救助、商业健康保险等医疗保障制度的有效衔接,通过简化手续、优化服务,为患者提供“一站式”大病保险服务,较好地帮助贫困户解决了这个难题。2016年,荆门市大病保险共承保226.28万人,当年赔付金额达6568.55万元。其中“新农合”承保174.98万人,救治群众9059人次,赔付5190.2万元。城镇居民承保512962人,出险3899人次,赔付1378.35万元。同时,公司对参加大病保险的精准扶贫对象实行倾斜政策,起付线标准降至5000元(非精准扶贫对象起付线为1.2万元),仅此一项政策就为全市贫困户多赔付了2672人次,赔付金额达1021万元。

大力开展扶贫小额贷款保证保险、借款人意外伤害保险,探索气象指数保险、农产品价格指数保险等“三农”保险服务项目,是荆门保险业扶贫的又一特色。人保财险荆门市分公司在开办“三农”保险服务项目中,大力推行“一县一品”办法,即在每一个行政区(县)开办一个有特色的保险扶贫险种。譬如,通过开展大病医疗补充保险试点,来提高贫困户的医疗救助标准,减少贫困户因病致贫、返贫的群体数量。通过为低保对象、优抚对象和“五保人员”等弱势群体开办农民意外伤害保险、惠农房屋保险,探索能繁母牛、大棚蔬菜、棉花、蛋鸡等特色种养(殖)保险,助力产业扶贫。为贫困户“送保险”已成为荆门保险业实施精准扶贫的有效举措之一,受到贫困户的普遍欢迎。

二是送项目,帮助贫困村优化种养模式。如人保财险荆门市分公司与市台办联合,在京山县曹武镇墩子河村开展“稻鸭共栖”产业扶贫项目,向墩子河村民提供水稻种子、鸭苗和种植养殖技术。项目开展之初,大多数村民观望不敢参加,公司扶贫小组成员通过深入村组农户调研得知,村民无种植养殖经验,害怕辛苦到头一场空,不敢贸然尝试。摸清“病因”后,公司积极向村民宣传外地成功经验,并向村民细致讲解保险保障的范围和作用好处,打消了村民顾虑,积极性由此大增,“稻鸭共栖”产业现已成为该村的特色产业。

三是送资金,帮助贫困村改善基础设施。荆门市京山县罗店镇梅李村是平安人寿荆门中支结对帮扶村,公司扶贫工作组进村后发现,该村的一条主干道仍是“晴天尘满天、雨天路难行”的泥巴路,交通比较落后,村民出行极不方便,也因此制约了村经济发展。平安人寿荆门中支迅速向市政府扶贫办汇报,争取支持后,经过为期6个月的引资和施工,现已为该村建起了一条长4.5公里的水泥路,昔日的泥巴路已成为村民通向致富的“平安大道”。同时,太平洋产险荆门中支还向对口扶贫村——东宝区栗溪镇匡坡村捐赠3万元,用于解决该村电力和医疗卫生等基础设施。

钟祥市柴湖镇沙楼村是个移民村,扶贫工作难度比较大。为啃下这块“硬骨头”,中国人寿荆门市分公司立下“一定五年不变,不脱贫不脱钩”的军令状,公司安排责任心强、有农村工作经验的同志组成驻村工作队,逐个垸户走访了解情况,做到“四清”(贫困人口和人口结构清、贫困程度清、贫困原因清、有无脱贫能力清)后按照“一村一策、一户一法”原则,为贫困户量身定制脱贫计划和脱贫清单。截至去年7月,驻村工作队已为该村争取扶贫资金40多万元,帮助该村修路、扩渠、改良作物品种、修建光伏电站,使这个村的贫困户开始走上了脱贫致富的快速路。

四是送爱心,助学济困传递爱心。荆门市东宝区牌楼镇杨冲村5组贫困学生陈雅欣父亲意外身故,母亲离家出走,现同身患重病的爷爷靠低保维持基本生活。荆门市保险行业协会秘书长张林得知这一情况后,即时上门走访慰问,为陈雅欣送去帮扶资金和文具书包等物资,鼓励其自强不息,努力学习,将来回报亲人和社会,并叮嘱陈雅欣在以后的生活和学习中遇到困难及时与协会联系。

据统计,荆门市7家保险公司共扶持贫困村14个、村民小组92个、贫困家庭636户、贫困人口2188人。通过争取上级公司支持和发动公司员工捐款等多种方式,累计为贫困村募集扶贫资金达60.64万元,帮助贫困村解决基础和公共设施建设、生态环境建设、捐资助学等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