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打印 放大 缩小
0

两会聚焦:保险能为养老做点啥

发布时间:2017-03-09 09:00:07    作者:张爽    来源:中国保险报·中保网

□记者 张爽

“我认为,对养老补贴的加大、对养老产业和养老行业的支持已经迫在眉睫了。”在人大会议湖北代表团小组讨论中,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大冶有色金属公司职工李莉语气十分坚定。

今年两会期间,像这样对于养老问题的担忧声不绝于耳。当一个个富有冲击力的老龄化数字扑面而来,来自各行各业、不同年龄段的代表委员都在关注,“当我老了,头发白了,谁能让我安度晚年?”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养老正是“人民群众还有不少不满意的地方”之一。据不完全统计,2013年以来,仅中央层面印发的有关促进养老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文件就达50多件。

“怎样让老百姓有能力实现自我养老?还得从钱这块来着手。”李莉这话虽然直白,却道出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的心声。

两会期间,尹蔚民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他最操心的就是“养老保险基金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尹蔚民说,中国养老保险制度建立的时候,全国的人口抚养比是5∶1,经过30多年的发展,现在的抚养比已经降到了2.8∶1。人口老龄化的速度越来越快,对现有养老保险制度冲击非常大。

基层养老机构对缺钱的感受更明显。全国人大代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建华区诚信失能老人护理院院长易连军说,她管理的护理院月费是2200元,包括老人的吃、住和基本护理,还不抵每个护工的月工资,“其中200元还是今年下狠心涨上来的,没办法,东北的退休金本来就低,不能让他们承受不了啊”。已经从事24年失能老人护理工作的易连军对老人有着很深的感情。

据统计,民办养老机构中,有40%常年处于亏损状态,仅有9%实现了盈利,而其中80%左右盈利率在5%以下。

除了缺钱,就是缺资源。

首先是医疗资源。都是需要精心照顾,为什么养老机构面临的问题比幼儿园大?因为老年人特别是失能老人需要基本的医疗保障。现在有一种模式叫做医养结合,在全国人大内务司法委员会调研组的调研报告中,将医养结合定义为“把生活照料和医疗康复融为一体的新型养老服务模式”。

但是在全国人大代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四医院老年病科主任高广生看来,医养结合的模式并没有真正形成,“到底是医为主,还是养为主?”况且,在老年病科建设尚在起步阶段的情况下,有针对性的医疗资源更是稀缺。

同样稀缺的还有人力资源。易连军的失能老人护理院有28个护工,是清一色的退休女职工,平均年龄接近50岁,整个护理院只有她本人具有临床护理经验。“在很多人眼里,养老护理人员等同于保姆,社会地位低,钱又少。护理学校毕业的学生很少从事老年护理工作。”易连军说,“实际上,护理老人不仅是个辛苦活儿,也是个技术活儿,很多需要鼻饲、导尿、翻身、更换体位的老人都需要护理人员具备专业知识。”

如何破解养老困境?有代表从保险的角度提出了解决方案。

首先是解决缺钱的问题。李克强总理说要“拓宽保险资金支持实体经济渠道”,养老服务自然可以被划为其中之一。在国务院发布的有关养老服务的多项文件中,都提出要鼓励险资投资养老服务领域。因此,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保监会统计信息部主任向东就提出了《关于加快发展保险养老社区的相关建议》。

其实,保险机构兴办养老社区并非新闻,国内几家大型寿险公司已经先后试水。但在实际运行中,依然面临用地、融资、运营等难题。向东建议,为撬动保险资金加快养老社区建设,应该加大财税支持力度,完善保险养老社区租金收入等各方面税收减免。

3月6日,国务院印发了《“十三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提出“构建包括职业年金、企业年金,以及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和商业保险的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推进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试点”,“鼓励发展补充医疗保险和商业健康保险”。这是国家层面为养老“缺钱”开出的保险药方。既然基本养老保险已经不能满足需求,就需要多管齐下,为银发生活准备好“组合拳”。

但是,对于那些已经领取养老金、不符合商业健康保险投保标准的退休人群,以及中低收入、无力支付商业保险费用的人群,该如何构建他们的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仍是一个尚需破解的问题。

对于养老机构来说,难以对接医疗资源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医保政策的制约。全国人大内务司法委员会调研组的调研报告指出,大量养老机构内设卫生室难以获得医保定点资质,即使获得资质,看病老人能够报销的额度也非常有限,为了享受医保待遇,许多老年人仍然不得不到医院就诊。

为此,易连军建议,应该将符合条件的养老机构的医药费和护理费也纳入基本医保。全国人大代表、长江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杨晓波则建议,“建立以社会保险为主、商业保险经办并补充的长期护理社会保障体系”,目的是让居家养老或在机构接受照护的老年人都能依照规定获得保险支付。

当然,眼前的养老困境,不是包括保险在内的任何一个行业能单独解决的,需要全社会共同推进。幸运的是,它受到了关注,并且在全国两会上得到了热烈的讨论,得到了各方的献言献策。正如一位代表所言:“千万不能到一个老人要等10年8年才能住上养老院的那一天,再去考虑这个问题,那时可就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