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打印 放大 缩小
0

张伯礼眼中的保险“长”啥样

发布时间:2017-03-13 08:54:14    作者:张爽    来源:中国保险报·中保网

□记者 张爽

3月6日下午,出席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的天津代表团分组审议中,全国人大代表、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张伯礼用一分钟的时间提了两个建议:加强保险宣传和提高大病保险赔付额度。

在之后的天津代表团讨论会后,记者找到了这位年近7旬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听他讲讲他眼中的保险。

话题还是从保险宣传开始。“其实,我们国家解决温饱问题以后,很多人对保险越来越重视,也具备了基本的经济条件,但就是不知道该买什么、怎么买。”亲身经历和有所耳闻让张伯礼觉得商业保险的宣传还是不够。

张伯礼说,大型保险公司应该发挥主流的引领作用,不能把宣传做得太“官气”,而是要让大家都了解、会买,从而更好地参与其中,这“实际是利国利民的事儿”。

另一方面,他认为现在很多保险都应该提高保障额度。“比如航空意外保险,可不可以考虑额度再大一点?相应交的保费可以再多一点儿。”张伯礼以自己为例,他所购买的航空意外保险每年保费100元,但他每年的乘机次数要大于100,平均每次飞行的保费可能不到1元钱,“那么让我多付一点钱,完全可以接受。但是现在,我说要买5份保险,人家就怀疑‘你要干吗’。”

同时作为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张伯礼觉得校园安全方面的保险也存在保额不足的问题。“做校长最怕的就是学生出事儿,万一真的出事儿,学校不管是不行的。”他说,“所以,给学生买个保险非常必要,学校能承担得起,我也安心。”

他认为,校园安全方面的保险,保险额度可以再高一些,在可承受的限度内学校愿意为此多投入一些。没有得到赔偿说明校园是安全的,而一旦意外发生就能得到及时的赔付。

张伯礼说,出事的人毕竟是少数,但是每个人多交一点钱,加强保险公司的筹资能力,让他们更好地运作这些资金,一旦遭遇意外就能获得更高额的赔付,这才真的是保险。

张伯礼曾经在谈论医改时提出,医改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创造良好的医务环境,社会应该尊重医务人员。现在一些伤医的案例,让很多医生不能安心工作,不敢承担风险。为此,他和一些医院院长呼吁建立医疗责任保险制度。在得知一些地区已经开展试点之后,张伯礼说,医疗责任保险是很复杂的,既不能把保险范围定得过窄,这相当于医院白白投入;也不能什么都赔,这容易激化医患之间的矛盾。

“那么,您愿意给保险公司提供医学领域的专业意见,从而让他们制定出更合理的保险条款吗?”记者问。

“当然可以,这是多好的事儿,能让更多人受益,为什么不呢?”张伯礼爽快地回答。

●记者手记

“多好的事儿!”这是张伯礼在采访中说得最多的一句话。

他以最朴素的方式来理解保险基于大数法则的风险分担机制,而他说的“保费和保额可以双高”,正道出了当下保险产品设计的痛点。

保监会副主席黄洪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公布过两个数字,2012年到2016年,我国寿险业保费平均增速为30.4%,同期寿险业风险保额平均增速达到69%,是保费增速的两倍。

保险保障水平确实在提升,但从张伯礼的表述中可以看出,无论是作为普通的消费者,还是一校之长、一院之长,这种增长都还没有转化为他的直接体验。

如何推进各领域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两会期间代表委员讨论的热点,也是部委领导们被频频问及的话题。而从保险业自身来看,供给侧改革就是要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保险需求与落后的保险产品设计”之间的矛盾。

根据“张伯礼们”现在感受,这个矛盾的症结在于保险保费与保障额度尚未达到符合现实需求的平衡。

看来,保险业若想更好地发挥服务大局、保障民生的作用,不仅要撸起袖子,还要卷起裤腿,迈开步子,在加强产品创新研发的道路上飞奔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