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打印 放大 缩小
0

险资入黔还有巨大增长空间——访贵州保监局局长谭论

发布时间:2017-03-22 09:11:58    作者:张伟楠    来源:中国保险报·中保网

编者按:保险资金是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的重要力量。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逾1.6万亿元保险资金已投向实体经济。近年来,险资入湘、险资入粤、险资入苏……险资进入地方,助力实体经济发展萌生了一个又一个成功的样本。贵州保监局局长谭论近日接受《中国保险报》记者专访时表示,近年来,受益于贵州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重大工程项目加快建设,保险资金投资贵州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为贵州国民经济快速发展注入了强大力量,下一步将继续加大险资入黔推动力度。

□记者 张伟楠

“十二五”期间,贵州保险业发展成效显著,保费收入从116.8亿元增长到257.8亿元,年均增长17.2%,排名全国第四,远远高于GDP的增速。贵州保险业为贵州经济社会发展贡献颇丰。近日,贵州保监局局长谭论就今年贵州保险业如何抢抓机遇、加快发展,推动险资入黔将采取哪些具体行动,在保险助推精准扶贫中如何体现“承保止血”“投资输血”“增信造血”功能等问题,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中国保险报》:保险资金对接国家重大战略,服务实体经济,已经成为保险行业的共识。助力险资入黔,发挥保险资金服务贵州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目前有哪些具体做法?

谭论:近年来,受益于贵州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重大工程项目加快建设,保险资金投资贵州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2013年以来,保险资金先后投资贵遵高速公路、贵阳地铁1号线等项目建设,累计突破300亿元,投资额年均增长84.3%。但相对贵州巨大的融资需求和全国保险资金运用的庞大“体量”,仍存在巨大增长空间。下一步,我们将联合贵州省发改委、金融办等部门,加大险资入黔推动力度。

一是推动建设更适合保险资金投资的项目库。适当向各市(州)的重大基础设施、不动产等项目倾斜,扩大项目来源范围。二是加大项目推介力度。推动全国保险“资产管理信息交互系统”开辟贵州板块,动态发布贵州省融资项目,建立投融资双方对接的长效机制。推动召开险资入黔工作对接座谈会,组织部分保险资管公司与贵州融资方开展适当的项目对接,邀请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开展相关讲座和培训,增进贵州融资主体对运用保险资金的了解。三是用好“保险助推脱贫攻坚”示范区有关支持政策。积极推进保监会示范区分工方案中有关保险资金支持贵州的工作安排落实,争取中国保险业产业扶贫投资基金中列出一定比例,专项用于贵州贫困地区资源开发、产业园区建设、新型城镇化发展。

《中国保险报》:贵州地处西南,贫困人口较多,一直以来掣肘当地经济发展。为了服务国家大局、推动保险业服务脱贫攻坚战,2016年7月,中国保监会与贵州省政府联合印发了《关于在贵州建设“保险助推脱贫攻坚”示范区的实施方案》。作为全国范围内唯一的保险助推脱贫攻坚示范区,贵州保险业在助推脱贫攻坚方面有哪些举措?

谭论:贵州是全国贫困人口最多、脱贫攻坚任务最重的省份,是全国扶贫攻坚的主战场和决战区。在贵州建设“保险助推脱贫攻坚”示范区,充分体现了保监会对贵州脱贫攻坚工作的格外重视和大力支持。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给予贵州保险业助推脱贫攻坚系列最优惠、最具体、最具操作性的特惠政策。方案下发后,贵州保险业按照“面上逐步扩大、线上做长做优、点上做特做精、政策上做实做细”的思路,快速推动示范区建设的各项政策措施落地见效。

一是以产品特惠为核心。降低农业、农房、小额保险等涉农保险业务保险费率。将农险中央补贴品种贫困户自缴保费比例由20%下调至15%,在此基础上由扶贫资金统筹解决493万建档立卡贫困户自缴保费。农房、烤烟保险费率分别下降52%、12%,小额人身保险费率下调29%-75%。开发“费率低、责任宽、保障高”的专属产品。推出了“黔惠安康保”“黔惠脱贫保”等产品,为脱贫攻坚提供差异化保险服务。二是以完善保险扶贫组织体系为支撑。将中支机构高管人员学历要求放宽至大专,将贫困县区高管由核准制改为备案制,引导保险主体向贫困地区延伸服务机构。截至目前,支持贫困县区新设机构31家、备案高管49人。三是以精准服务为关键。搭建“贵州保险精准扶贫信息管理系统”,保险机构能够在承保理赔环节精准识别贫困人口,确保措施精准、服务精准、成效精准。研究制定保险扶贫统计制度和指标体系,及时精准监测、评估保险扶贫进展和成效。四是以示范县建设为重点。向贵州省政府提交“保险助推脱贫攻坚”示范县建议名单,待审核通过后,将协调各方面加大投入、给予支持,为示范县贫困人口提供全方位的保险保障,为全省示范区建设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五是以机制建设为抓手。实行清单管理,每半年开展一次督导,定期评估、通报、督导各机构扶贫工作情况。2016年年底已开展了一次专项督导工作。六是以政策促进为动力。协调各地各部门将保险机制嫁接到扶贫开发工作中,通过购买服务、保费补贴等方式运用和支持保险业助推脱贫攻坚。如遵义、紫云、普定等地出资为贫困人群购买保险,惠及30万人次。

《中国保险报》:您曾表示,保险在扶贫开发上具有独特的体制机制优势,可以发挥“承保止血”“投资输血”“增信造血”等作用,是扶贫开发不可或缺的市场工具。请问上述功能是如何体现的?

谭论:作为现代经济的重要产业和风险管理的基本手段,保险“互助互济”的运行机制与扶贫开发鼓励“先富帮后富”的基本原则不谋而合,具有天然的内在联系。

在“承保止血”方面,就是筑起保障垫,利用保险的风险管理和经济补偿功能,为更多群众构筑防止因病、因灾、因残等致贫返贫的托底防线。2016年,贵州保险业在降低扶贫保险费率及推出扶贫专属产品的基础上,积极扩大保险保障范围,及时提供经济补偿。农业保险赔付2.67亿元,受益农户达52.78万户次。如2016年4月-8月,贵阳市莲花白目标价格保险为130户次参保合作社和农户赔付813.79万元,有效防止了参保农户因价格下降导致亏损;2017年2月,贵州省首笔茶叶低温气象指数保险为遵义市部分遭遇“倒春寒”的653户茶农赔付220万元,有效弥补了茶农损失。大病保险覆盖全省所有新农合和6个市(州)城镇居民,为20.4万人次补偿6.64亿元,实际报销比例提高14.07个百分点。如贵州省铜仁地区冯某某因患恶性肿瘤治疗花费54.4万元,合规费用50.27万元,新农合大病保险为冯某某报销了40.22万元,报销比例达80%。农房保险提供风险保障542亿元,赔付9863万元。农村小额人身保险为39.27万人提供风险保障129.82亿元,赔付738万元。同时,开展城乡居民地震巨灾保险,为292户家庭提供住宅地震巨灾保障。

在“投资输血”方面,通过争取保险资金投资贫困地区基础设施、重点产业和民生工程建设,助力贫困人口脱贫。2016年,保险资金新增投资贵州71.5亿元,6家保险总公司与贵州省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目前,各公司资产管理机构正在对接相关项目,直接推荐投资项目,洽谈推进中的项目160亿元。人保财险等贵州分公司正争取“农业保险+保险资金支农融资”项目在贵州试点,通过“助贷”的方式为参保农户提供小额融资贷款,帮助发展种养业和农产品加工业。

在“增信造血”方面,主要通过农业保险保单质押和小额信贷保证保险,解决农户无资产、无抵押难题,增加农业产业的流动性,盘活存量资产。2016年,小额贷款保证保险为贵州130家小微企业和“三农”企业提供增信服务,协助其获得融资1.19亿元。部分公司开办“金农贷”借款人履约保证保险,通过政银保三方风险共担机制,费率较市场上担保公司费率降低20%-50%。

《中国保险报》:“十二五”期间,贵州省财产险增速居全国首位。但人身险业相对落后。省内首家法人机构——华贵人寿日前设立,对于贵州人身险业发展有什么意义?

谭论:整体来看,贵州保险业发展与全国比还存在较大差距,人身险业的差距更大。2016年,贵州保险业产寿比为48∶52,这和全国28∶72的比例存在明显的不协调,寿险业发展滞后成为贵州保险业发展的短板。突出表现为:一是总体规模小。2016年,全省人身险业务保费收入168.14亿元,仅占全国0.76%,低于全省保险业在全国占比1.04%的水平。二是服务体系不完善。全省人身险省级分公司仅11家,远低于周边各省(区、市)平均26家的水平。三是社会人身保险意识不强。寿险人均保费476元,仅相当于全国的29.5%;人均寿险保单持有量0.1件,远低于全国0.3件的平均水平。

华贵人寿的设立,是保监会落实《关于加快贫困地区市场体系建设提升保险业保障服务能力的指导意见》与在贵州建设“保险助推脱贫攻坚”示范区方案的重要举措,是对贵州保险业发展的大力支持,填补了贵州省保险法人机构缺失的空白,对于完善贵州保险市场体系,尤其是健全人身险机构体系具有重要意义,对激发贵州人身险市场活力,为贵州居民提供更多针对性人身保障具有重要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