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打印 放大 缩小
0

全球投资贸易服务论坛在南京举行

发布时间:2017-03-22 12:02:43    作者:康民    来源:中国保险报·中保网

中国保险报/中保网讯【记者 康民】3月22日,2000余名嘉宾聚集南京国际博览中心,共同参与由江泰国际合作联盟主办的全球投资贸易服务论坛。演讲嘉宾有江泰国际合作联盟主席沈开涛、中国产业海外发展协会秘书长和振伟、斯里兰卡驻华使馆大使鲁纳塞纳科迪图瓦库、拉脱维亚驻上海领事馆商务参赞康林思、埃塞俄比亚驻沪总领馆商务公使、西班牙驻上海领事馆商务副领事、比利时驻华使馆商务参赞、匈牙利驻华使馆商务领事唐安哲、厄瓜多尔驻上海领事馆商务处商务领事、墨西哥驻华使馆 商务参赞、希腊驻华使馆商务参赞、怡和保险经纪、风克集团、中国进出口银行、招商银行及世界知名的金融企业、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风险管理和保险等多领域的业界领袖及专家、学者和政府代表41人,围绕论坛主题论坛聚焦全球投资贸易服务过程中,特别是中国企业走出去过程面对的各种风险和亟待解决的问题,特别是中国企业如何提高海外的工作效率展开了深入探讨与交流。

大会全体嘉宾对自2008年金融危机后,世界经济一片低迷,中国政府积极倡议号召全力推进“一带一路”,其中无论是欧亚大陆线、中亚线、中南线、中巴经济走廊、中孟印缅经济走廊、中蒙俄经济走廊、还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诸多新设想,无不渗透着务实和开放的原则,用实际行动引领世界走出低迷状态做出的巨大贡献给予高度评价。也对中国企业走出去去的巨大成绩做出了充分肯定,特别是来自“一带一路”国家的代表对此褒扬之词溢于言表。

改革开放38年来,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改革开放的前三十年实现了外资企业“引进来”,巨大的人口红利让中国经济快速腾飞;而今这三十年要实现中国企业“走出去”,再三十年要实现“引进来”与“走出去”的动态平衡。此刻我们正处在改革开放的第二个历史机遇期,走出去,实现中国企业产业升级和产能转移的双丰收。因此,中国企业走出去是一条振兴中国实体经济之路,也是国家改革开放的全面升级。

2015年至今年的三年政府工作报告,李克强总理都对中国企业“走出去”进行了部署,从“推动国家战略落地”,到要求“走得出、走得稳”,再到今年要求“加强能力建设”,可以说是在持续推动“走出去”战略的实施。今年5月中国将在北京主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20多个国家领导人将出席,足以说明“走出去”战略已经得到全球的认可和关注。

中国企业“走出去”是必行之路

2014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超过1400亿美元,首次成为资本净输出国家。2015年,我国对外非金融类直接投资创下1180.2亿美元的历史最高值,同比增长14.7%,实现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连续13年增长,年均增幅高达33.6%。随着我国企业“走出去”规模快速增长,企业海外投资遇到的风险愈发突出和复杂。

“一带一路”和国际产能合作成为2015年我国对外投资的新主题。据统计,2015年,我国企业共对“一带一路”相关的49个国家进行了直接投资,投资额合计148.2亿美元,同比增长18.2%。同期,我国企业投向交通运输、电力、通讯等优势产业直接投资累计约116.6亿美元,同比增长80.2%。装备制造业对外直接投资70.4亿美元,同比增长154.2%。2016年1-11月,中国企业累计实现对外直接投资1617亿美元,超过2015年全年水平,同比增长55.3%。其中,通讯、制造业对外投资同比分别增长249.9%、151.9%。

2016年前三个季度,我国企业共在36个国家建成初具规模的合作区77个,累计投资233.9亿美元,入区企业1467家,创造产值665.1亿美元,上缴东道国税费25.3亿美元,为当地创造就业岗位19.7万个。

中国利益维护能力建设亟待增强

中国“走出去”的最伟大战略“一带一路”实施三年间,中国收获了什么?让中国企业收获了来自各方的信任和壮大发展的信心。

信心是增强走出去决心和勇气的支撑,但还不能成为挡风避雨的盾牌。

“走出去”的风险无处不在,总体而言,中国企业“走出去”的风险主要分为四类:经济风险、政治和社会风险、自然风险和法律风险。很多企业走出去之后,成功率并不是很高。主要原因就是国外投资环境的风险,如法律、税务、自然、信用风险等等,很多不熟悉不了解就盲目地去投资,结果就造成了很多不应该有的损失。

“走出去”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面对海外市场不可预知的政策风险、全新的商业环境,以及巨大的文化差异鸿沟,不少中国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碰壁,甚至影响到国内市场的发展。中国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往往遇到“三重门”:

一重门:政治、法律门槛高

走出去的中国企业往往缺乏对当地政局及法律体系进行深入了解,对潜在政治风险进行预判。

2015年,仅因为国外政治不稳定,就有缅甸密松水坝项目停工、中澳铁矿百亿减产、墨西哥高铁项目被无限期搁置等事件发生,令中国企业的投资损失惨重。

众所周知,仅就美国而言,对中国企业往往会设置三重防线,分别是“反倾销”和“反补贴”手段,特别针对中国企业输送到美国市场的低端产品,以此为由进行打压;利用知识产权手段,无端怀疑或者有纵容美国企业无中生有地举报,将中国产品扣留在美国海关,制止中国产品进入美国市场,进而封杀中国企业;利用国家安全审查手段,将外国投资委员会(CIFUS)审查作为新的干涉手段继续阻挠中国企业特别是能源与高科技企业进入美国市场。

很多走出去的中国企业缺乏对东道国环境保护环保法律法规的了解,稍有不慎就会面临高额的环境污染整治费,特别是一些基础设施制造项目极易牵扯动物保护问题。例如,在2009年中铁投建波兰高速公路项目,因未妥善考虑周边蛙类动物的保护问题,导致其工程产生逾期。从而把握进入的时机。2014年,乍得政府以违反环保相关法律,对中石化进行高达12亿美元的罚款。此前,中石化了解到当地虽有环保相关法律,但长期以来并未被严格执行,因而放松了对合规性的重视。然而,一旦当地政府以此为由提出控诉,中国企业因确有违法行为,就很难为自己辩护。

二重门-语言、文化差异大

中国企业走出去的首要问题是与不同语言文化的用户交流,并且通过当地语言对产品和服务内容进行营销。很多企业由于不重视语言服务,在跨文化交流和对外贸易中,蒙受了巨大经济损失,不仅损失了国际市场份额,也损坏了企业形象和品牌。

文化就像隐形的纽带贯穿于企业的经营理念和发展战略,如果文化相同和相似的企业,在商场上往往容易形成相似的工作方法,接受类似的价值观,但是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文化,每个企业也有自己特色的文化,文化之间的冲突容易形成矛盾,很多企业没有及时全面地了解所在国的风俗、习惯和信仰而盲目投资,往往会蒙受损失,导致跨国交易的失败。

三重门:人力资源缺乏

麦肯锡公司做了一个关于国际化人才需求的调查,得出结论是中国企业跨国经营至少需要75000名中高级人才,而中国目前这样的人才只有5000人。人才问题可以说是中国企业走出去的难点。

很多企业在走出去之后才开始全球招聘,而且在很长的一段时间仍然无法找到合适的国际化的人才。更有走出去的中国企业在并购后直接派出语言基础都不具备的管理人员进驻收购的企业,与原管理团队在语言、文化沟通存在着障碍。走出去中国企业在跨国经营方面在人力资源方面还要面临质量、贸易、海关等规则,企业人员的国际派遣要符合签证、劳动与雇佣、工资、税务、技术管制、知识产权、行业准入、竞争乃至文化与政治等多领域的规则,错综繁琐而复杂。

从以上“三重门”不难看出,“走出去”三个字,说出来容易,做好却极难。语言障碍、风土人情差异、文化冲突、法律和税务纷繁芜杂,甚至每个国家民众的思维方式和公共关系处理手段都不尽相同,想从头了解、从头融入,费时费力费钱。

目前中国大约有近5000万家企业,可真正走出去的却只有3万家,仅占总数的万分之六。很多企业,可能由于一个环节上的疏漏和认知偏差,就造成了前功尽弃,扼腕叹息。仅靠朋友带,靠自己去拜访搜索,也只能是盲人摸象、投石问路,成功的几率只有十分之一。

在走出去过程中会感觉到不少挑战,国内企业稍不注意,就要交巨额的“学费”。“在走出去的过程中,不懂当地的人文环境,包括文化、市场规则,难免会走冤枉路,这种失败也是一种成本,也是对中国利益的一种损失。

维护走出去中国企业的海外利益,也就是中国利益的需求日益迫切。走出去有着庞杂的国际化背景,因为世界已经国际化,各个行业已经国际化,风险已经国际化,无论是什么规模、什么类型的企业,只有选择改变看待风险的态度,用改变来应对风险,用改变来规避风险。

改变就意味着要增强自身实力,而维护中国利益能力建设是目前最亟待增强的。不论是大企业还是中小企业,走出去在时间和资金成本上付出了很多,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其中能力不足是一个重要原因。因为我们的民族企业缺乏国际背景,对国际化运作、市场化竞争、现代金融工具等不够了解,吃亏买教训和经验在所难免。但现在时代变了,中国经济和企业强大了,今天的中国企业走出去投资的过程需要提高效率,只有通过加强能力建设,才能提高效率。决不能让走出去的前期高成本费用拖垮走出去的企业,中国现阶段产业升级和产能转移一带一路建设的紧迫性也不允许再这样白白消耗这样的“成本”。

江泰国际合作联盟主席沈开涛先生表示:希望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改变要从“不差钱”向“不差风险保障”改变才能提高维护中国利益能力建设的水平。

中国企业走出去:要为发展实体经济代言

“中国14亿人口,这么大一个国家,不靠实体经济支撑怎么能行?”这是今年两会一位代表喊出的一句肺腑之言。

随着国家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不断增大,中国企业投资的热情会越来越高,要让投资真正回到实体经济来。大力发展投资贸易和投资贸易服务的发展,是有利于中国实体经济的发展,所以说此次全球投资贸易服务论坛的召开不仅符合中国当下形势,高度匹配中国企业走出去和一带一路的需求,又切合大力发展实体经济的现状。

中国的实体经济发展到今天需要产业升级和产能转移,进入中高端产业链,低端产能需要转移出去。现在人口和土地红利不复存在,再坚持发展低端产业链,势必亏损,进入一个死胡同。

对比之下,国外的很多国家,人口和土地等各种红利非常明显,低端产能转移到这些国家是可以继续发展的,也是有利润可赚取的。

另外,一带一路主要是互联互通基础设施的投资,通过基础设施的承保还能把中国的各种商品源源不断的输出,带动中国制造走出去,例如建材类的行业可以到国外直接建厂投资,可以给我们的基础设施建设提供最直接的原材料供应服务,所以说走出去是有利于实体经济发展的。

江泰国际合作联盟主席沈开涛先生表示:江泰国际合作联盟有能力、也有义务,为中国企业提供风险保障,为企业拓展海外项目保驾护航。江泰国际合作联盟联合了世界各国最为杰出的风险管理机构,能够为已经走出去的和将要走出去的中国企业提供高水平的属地化专业风险管理服务,将充分发挥服务创新,不断满足企业开拓海外市场的多元化需求;帮助企业把风险管理融入到走出去的发展战略规划和日常经营管理之中,帮助中国企业提升国际化经营管理水平;未来将走出去风险发布会这一公益性品牌论坛继续做大做强,建设成一个综合性风险管理平台,汇集走出去每个环节的相关买家、国别、政治、法律、市场等风险信息,以及投融资相关信息,从支持全产业链发展出发,全力促进构建中国企业走出去更加理性、健康、均衡的发展格局。

江泰国际合作联盟主席沈开涛先生表示:“一带一路”战略是民营企业加速发展的良好契机,将为企业加速在沿线国家进行产业布局、市场拓展、文化交流、互惠双赢创造良好机会。通过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以及来自像江泰国际合作联盟这样的市场化力量的全力辅助,实体经济将迎来新的繁荣期。

沈开涛主席还表示江泰国际合作联盟要做好发展实体经济的代言人,将加大对中国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的保障,特别是利用“优投”这一投资贸易服务互联网平台支持企业进行风险识别和风险管理,以实际行动帮助企业参与全球化竞争,全力保证中国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走得出、走得稳,为实体经济发展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