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打印 放大 缩小
0

专家认为加强综合防范应对巨灾风险

发布时间:2017-05-15 10:00:58    作者:朱艳霞    来源:中国保险报·中保网

本报讯【记者 朱艳霞】

5月13日-14日,“巨灾与经济风险综合防范国际研讨会”在深圳举办。来自全球的百余名顶尖专家学者齐聚,共议巨灾与经济风险综合防范。专家们一致认为,当前世界面临经济、政治、社会、文化、气候等诸多方面的风险,需要各国进行多维度的合作,建立风险综合防范体系。

国家减灾委秘书长、民政部副部长顾朝曦表示,去年12月中国政府印发《关于推进防灾减灾救灾机制体制改革的意见》体现了中国关于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新认识、新理念。《意见》提出坚持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力量和市场机制广泛参与的原则,更加注重组织动员社会力量的广泛参与,建立完善的灾害保险制度,加强政府与社会力量、市场机制的协同配合,形成工作合力。

联合国秘书长减灾事务特别代表、联合国减灾办公室负责人Robert Glasser提到,全球气候变化是我们面临的一“大”挑战。2016年是有记录以来气温最高的一年,极端天气事件引发了很多自然灾害的发生,给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带来非常大的影响。我们不光要看到风险灾害,还要看到风险灾害之后次生灾害的可能性。Robert Glasser强调,要将灾难的防范和治理向前转移,更多地进行预防,以及在风险的控制领域里面制定一系列巨灾综合防范和治理的框架,也要确保自然灾害发生时有比较宽泛的保险制度,来进行灾后治理。

深圳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张虎在致辞中表示,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发展伴随着风险,机遇伴随着挑战,如何应对和防范人类命运共同体面临的风险,尤其是巨灾与经济风险成为今天我们共同面对的时代责任。防范风险需要加强国际合作,携手努力。

此外,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减灾委专家委主任、中国气象局原局长秦大河,英国牛津大学教授Diana Mangalagiu,Validus Research首席分析官王自法分别发表了《“一带一路”上的气候变化影响》《“一带一路”风险及其综合防范》《风险模型开发及其在保险行业中的应用》的主旨演讲。众多专家学者就“全球化背景下的经济金融和财政风险”“巨灾保险和再保险”“‘一带一路’的生态建设与风险防范”“绿色发展和巨灾综合风险防范”等多个议题展开深入讨论。

在“巨灾保险和再保险”圆桌讨论中,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灾难风险管理研究所、巨灾风险研究创始人Pane Stojanovski表示,巨灾保险在亚洲地区有非常好的发展土壤,因为政府在传统意义上承担了主导的角色,保险产品必须是能够覆盖整个社会的,价格也必须是合理的。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副会长郭红表示,当前我国巨灾保险的供需都不是很旺,由于风险较大,单一保险公司成功率相对比较弱,而客户购买巨灾保险尤其像地震保险这类产品的意愿也不是很强,灾害信息较难获取、费率拟定复杂等因素制约了巨灾保险制度的发展。太平洋产险总精算师陈森认为,对比保险市场,中国的资本市场更有能量和潜力去成为一个较大规模的风险承保者。同时,中国保监会在5月4日发布的《关于保险业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指导意见》,给巨灾风险证券化业务带来利好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