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打印 放大 缩小
0

全力打好创新“组合拳”

阳光农险助力农民增收

发布时间:2017-06-14 09:59:18    作者:李凤伟 赵修彬    来源:中国保险报·中保网

□李凤伟 记者 赵修彬

“老百姓种地可不能只靠天,我最认保险了,从有保险那天起就全额投保,保险就是保平安!”黑龙江省四方山农场的农户高云龙向记者吐露心声。“阳光农险的服务好啊,就像亲人一样,有困难的时候真帮忙,有灾情的时候真给赔钱啊,说话算数,解决老大问题了。”农户朴实的几句话道出了农业保险在他们心中的地位。

为主动适应国家经济发展新常态,阳光农险坚定走创新驱动发展的专业化道路,提出了“农业结构调到哪,阳光农险保到哪;供给侧改革改到哪,阳光农险服务跟到哪”的工作思路,通过打好“产品创新、技术创新和服务创新”这套“组合拳”,为全省农民增收助力。

一年多来,在实施创新驱动农业供给侧改革的实践中,阳光农险充分发挥专业化农险公司的优势,主要从抓好产品创新、技术创新和服务创新入手,为广大农户增收保驾护航。

产品创新

农户主动调结构

为对接国家惠农政策,阳光农险组织专业人员加快研发种植户急需的农业保险产品,满足农户在农业供给侧改革中的多样化需求,让农户不再为种什么品种担心,不再为年景发愁,不再为卖粮犯难。目前,该公司已经启动红小豆、芸豆、绿豆、谷子、高粱、白瓜籽杂粮杂豆经济作物价格指数保险,玉米、大豆、生猪和肉鸡价格保险,大豆、水稻收入保险,气象指数保险等五大类22种农业保险产品试点,满足了广大农户多方面的需求。

据统计,2016年,阳光农险共承保杂粮杂豆经济作物面积8.7万亩,签单保费122.9万元,共为733位农户提供风险保障8098万元。当年除绿豆外其余5种杂粮杂豆经济作物价格指数保险均启动赔付,理赔户数672户,赔款总金额560.66万元,户均赔款8343元。秋后农户得到保险赔款后,更加坚定了他们调结构的信心,而且还有效解决了广大农户面对种植业结构调整“不愿调、不会调、不敢调”的问题。

高云龙的1万多亩地去年全部种植玉米。今年他大胆调结构,种植大豆6600亩、线麻4000亩,剩余的一小部分仍种玉米。“去年部分地块受灾,得到保险赔款58万多元,今年调整种植结构,线麻已经签好了订单,还有保险兜底,啥也不怕了。有保险、有订单,种起地来浑身是劲儿。”高云龙说。

技术创新

理赔准确效率高

阳光农险主要是在利用卫星遥感、定位技术与信息技术方面进行深入研究突破,提高承保理赔专业性和科学性。

2016年秋季,该公司购买了12台无人机配备到基层机构,依靠无人机、“3S”等新技术,提高了定损效率和准确性。当年,该公司种植险承保面积7311万亩,保费收入23.41亿元,赔款32.19亿元,简单赔付率138%。其中,旱灾赔款20亿元,风灾及涝灾赔款8亿元,其他灾害赔款4.19亿元。大灾之年不惜赔、不乱赔,通过农业保险的足额赔付,降低了农户因灾损失,保障了受灾农户的再生产能力。

“目前公司已搭建好专业的‘3S’平台,今后将建立融承保标的定位、验标、农情与灾害检测、遥感定损、增雨防雹作业指挥为一体的信息管理中心,用于指导、管理农业保险新技术应用。”阳光农险相关负责人说。

服务创新

多种方式齐助力

阳光农险还与期货公司合作开展“保险+期货/期权”金融支农服务创新试点,积极探索保险支农有效模式。2016年,试点在嫩江县和赵光农场针对大豆开展,赵光农场项目触发赔付,赔款87.6万元。

此外,该公司利用互联网平台,创新开展农业保险公示工作。该公司正在开发上线承保理赔自主查询系统,农户凭身份证可以查询本人承保理赔信息。公司将自主查询系统作为重点项目进行了普及推广,得到广大农户好评。

阳光农险农险部总经理李树铎表示,今年将继续试点“保险+期货/期权”、杂粮杂豆经济作物价格指数保险、水稻收入保险、气象指数保险,新增加玉米和大豆收入保险,争取继续开展财政巨灾指数保险,扩大果树、中药材、苜蓿等特色农产品保险覆盖范围,进一步提高服务能力,探索创新模式,为全省农民增收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