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打印 放大 缩小
0

健康产业进入合作时代:医、药、险三方尝试后端打通

发布时间:2017-07-13 11:05:33    作者:冷翠华    来源:证券日报

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前5个月,健康险业务原保险保费收入已经突破2000亿元,市场规模进一步扩大;而从健康险业务的经营情况来看,整体仍处于“高赔付、低利润”的状态。

在前景被广泛看好的大健康产业链上,保险公司、健康管理公司等各个“点”都在寻求突破,探索切入健康产业的新路径。随着实践的推移,健康产业链上各方逐渐意识到,打破壁垒,携手合作或许才是共同做大做强的良方。于是,健康管理、健康服务与健康保险各方的多种合作模式逐渐出现,相关各方正在从大数据等方面开展合作,以期实现良性循环。

保费高增长 利润不同步

相关数据显示,“十二五”期间,商业健康保险迅速发展,年保费收入年均复合增长率接近38%。到目前为止,快速发展的势头依然在延续。

根据保监会公布的统计数据,今年1-5月份,健康险业务原保险保费收入2240.00亿元,同比增长17.03%。纵向来看,2014年、2015年及2016年同期健康险业务原保险保费分别为721.80亿元、1006.64亿元以及1913.96亿元。不难发现,最近几年,我国健康险市场从较小的基数起步并快速发展。

同时,业界对健康险市场的前景依然看好,在寿险公司发力健康险业务之外,目前为止我国已经有6家专业健康险公司,分别是人保健康、平安健康险、和谐健康、昆仑健康、太保安联健康以及复星联合健康,其中,复星联合健康是今年上半年刚开业的新公司。此外,阿里健康拟与中国太平等发起设立阿里健康保险公司,从事互联网健康保险相关业务。

然而,从我国健康险公司的实际情况来看,健康保险业务普遍面临高赔付、低利润的挑战,专业健康保险公司目前多数处在扭亏状态,盈利模式尚并不十分清晰。成立于2005年的平安健康险至今仍走在亏损路上,2016年,其净利润约为-6382.2万元。“我们今年的目标是扭亏为盈,同时也在进行战略调整,在高端医疗市场之外,也在拓展中端市场和基础医疗市场。”平安健康险一位内部人士在和记者交流时表示,目前健康险业务亏损是行业普遍现象,大家都还在摸索如何走出迷雾。

产业链各方探索合作模式

健康险业务要持续健康发展,就必须走出“高赔付、低利润”的困境。为此,相关公司进行了多方面探索,其中最主要的一个思路即:加强健康管理服务,既可增加客户粘性,又可降低赔付提高效益。

在这方面,一些较为典型的合作模式开始出现。6月份,平安健康险、中国人保、广东省人民医院、深圳市新元素大健康管理集团等10家机构共同发起筹备“南方国际高端医疗与商业保险服务联盟”。该联盟将设计新型医疗服务方式和内容、新型健康保险,提供一体化的健康防、控、诊疗服务以及相应保障。

泰康养老近期在推出一款新型防癌险的同时,也引入了健康管理的环节,实现从理赔服务向健康管理服务的转变。由专业的健康管理服务机构为客户建立专属健康档案,并安排家庭医生为其提供基因检测、健康问卷咨询等六大健康管理服务,进行肿瘤风险排查。

在健康管理和服务的链条上,体检、健康咨询、药品供应等环节都不可缺少。近日,互联网保险服务平台大特保、隶属于三胞集团的移动健康管理平台妙健康以及仁和药房网三方联合起来,尝试从大数据联手开始,构筑“健康保险+健康管理+健康服务”的新型业务模式。在服务链前端,目前三方都有单独入口,而在后端,三方数据实现互联互通,任何一方的用户都可以同时享受三方的服务。打造“人体健康指数”,为用户提供健康评估、慢病管理等服务,激励用户进行健康管理,以及开拓整合医疗健康资源,这些正是三方合作的重点内容。

健康管理、早期防范的意义何在?相关数据显示,目前,我国80%的癌症患者确诊时即到了中晚期,而在日本,大约80%的癌症发现在早初期,其中80%的人得到治愈,癌症治愈率高达68%。同时,还有公开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符合世界卫生组织关于健康定义的人群仅占总人口数的15%,还有约15%的人处于疾病状态,其余70%的人则处于“亚健康”状态。分析人士认为,70%的亚健康人群由于健康意识不强或者缺乏健康管理知识等问题,成为健康“危机”隐患最大的一部分人。由此可见,对身体健康情况的了解,对疾病的防控还有很大的可作为空间,这方面的进步无论是对保险消费者还是对保险公司来说,都将发挥积极作用。

分羹16万亿元市场

随着2016年《“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发布,业界对健康产业的发展前景十分看好,对参与这一市场积极性高涨。

根据上述《规划纲要》,到2030年要实现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9岁,重大慢性病过早死亡率降低30%,个人卫生支出比重降低至25%,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达5.3亿人,健康服务业总规模在2020年超过8万亿元,在2030年达到16万亿元。

“实施中医治未病健康工程,将中医药优势与健康管理结合,探索融健康文化、健康管理、健康保险为一体的中医健康保障模式。”该《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进一步健全重特大疾病医疗保障机制,加强基本医保、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商业健康保险与医疗救助等的有效衔接。到2030年,全民医保体系成熟定型。”

兴业证券相关研报指出,“防治结合、全民医保、分级诊疗”将是未来医疗领域需要重点推进的工作,其中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商业健康保险和分级诊疗政策推进值得重点关注。记者在采访中得知,今年以来保险公司与健康管理公司等相关机构推出的多项探索与合作正契合上述《规划纲要》的方向。“发展健康保险不能单打独斗,而要与产业链上的企业共同合作,发挥协同效应。”一位业内人士指出。可以预见的是,未来单独销售、仅仅体现赔付功能的健康险产品市场将逐渐缩小,而通过产业合作实现“保险+服务”功能,能发挥协同效应的产品设计将拥有更大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