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打印 放大 缩小
0

“农险助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系列报道之八

收入保险试点一年之后……

发布时间:2017-07-19 09:18:39    作者:赵广道 杜亮    来源:中国保险报·中保网

□记者 赵广道 杜亮

“看着别人家都拿到了保险公司给补的钱,真是后悔去年没上(保险)。”上海市松江区新浜镇赵王村村民马海云对记者说。去年,他是村里18个家庭农场中唯一一个没有投保农业收入保险的。今年还没正式承保前,他就多次前往村委会咨询投保事宜。

“就去年这一次,我就知道保险这个东西真是不能缺。”马海云说。

马海云所在的松江区是传统农业区,拥有良田21万亩,其中水稻种植面积占17万亩,素来有“上海之根”之称。

收入保险 迈出一小步

今年2月,中央一号文件正式印发,明确要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通过经营权流转、股份合作、代耕代种、土地托管等多种方式,加快发展土地流转型、服务带动型等多种形式规模经营。与此同时,也给出了诸多配套政策。这其中,保险被赋予更多使命:要开发满足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需求的保险产品,采取“以奖代补”方式支持地方开展特色农产品保险。

然而,如何确保政策落地实施是关键所在。作为上海市唯一的农险主体,安信农业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安信农险”)于去年6月启动的收入保险试点就是其中一环。

发达国家农业保险的发展过程,大致是从成本保险、产量保险、价格保险到收入保险。这可以称之为农业保险的1.0-4.0版。

“在城镇化加速发展、土地流转步伐不断加大的背景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势必会成为未来的主流趋势,但如何让这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真正地扎根农业、搞好农业生产则需要政策引导,而农业保险无疑是最好的政策引导工具之一。”安信农险总裁石践近日在接受《中国保险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将产量和价格双变量均纳入其中的收入保险,不仅打消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物化成本投入的顾虑,同时还化解了他们对预期收入的后顾之忧,对于政策的引导无疑起到了很好的助推作用。”

据介绍,安信农险将收入保险项目试点范围锁定在松江、浦东的粮食家庭农场,品种选定上海的主要农作物——中晚熟粳稻及麦子。根据试点计划安排,承保面积共有6.2万亩。在2个试点区域共有141户家庭农场参保,其中,收入保险共承保水稻18666亩、麦子1900亩,财产综合保险共承保家庭农场74户,务农人员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共承保务农人员760人。

结合当地实际,安信农险在收入保险项目试点下又设置了3个子险种:水稻(麦子)收入保险、家庭农场财产综合保险、务农人员人身意外伤害保险,更全面地保障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经营过程中的各类风险。

具体到收入保险责任来看,当因产量损失、市场价格波动导致实际亩均收入低于保单约定亩均收入时,则由保险人补足差额部分。具体计算方式为:保单约定亩均收入=基准产量(历史平均产量)×历史平均价格×保障水平,而实际亩均收入=区域产量×市场监测价格。以水稻保单为例,其约定亩均收入按照试点区域前五年平均亩均收入(最高每亩1860元)计算,同时设置4档保障水平和费率供投保人自主选择。在保险期间内,如遭受自然灾害或因市场价格波动造成收入减少,按约定进行赔偿。

到今年2月底,去年的赔付已经完成。数据显示,2016年,收入保险试点保费收入323万元,其中,农户自缴保费仅为53万元。2016年,因暴雨等因素导致市场价格下跌,家庭农场收入减少。截至目前,安信农险已给付赔款208万元。

从“黄箱”到“绿箱”的过渡

“去年价格不行,一斤稻米才一块四毛钱左右。种得好的基本持平,种得不好的连本都收不回来。不过,好在我们村有保险,一斤给补了一毛五。这么算下来,多少还有点赚头。”一口四川腔的管太平虽然是三峡移民,但已在赵王村生活了15年。他是村里出了名的“能人”——从刚到上海时的举目无亲到后来开饭馆、办工厂,再到2012年承包土地做农场主,头脑灵活的管太平不断寻找着发家致富的好门路。

“农民还是要以务农为本。”在管太平看来,虽然因三峡移民的好政策让他成为城市人,但务农还是他最希望从事的职业。“有了这个保险就更不怕了,只要肯下辛苦,肯定能挣到钱。”管太平说。

“在最低收购价政策的影响下,粮食价格缺乏弹性,不能体现优质优价。以前农户片面追求粮食产量来获得收益最大化,参加收入保险后,农户可以种早熟品种的水稻来获取收益。这样一来就可避免化肥使用过量,保护生态环境。”在安信农险党委书记、监事长乔中兴看来,收入保险不仅让农户安心,同时还产生了一定的环保效果。

实际上,近年来,尤其是2015年以来,受石油价格下跌、国内外粮价价差扩大、国内粮食库存增加等因素影响,国内粮食价格持续下跌,“卖粮难”“增产不增收”的现象越来越普遍,农民只能不断加大化肥等的使用量以博取高收益。

与此同时,面对价格和补贴这两个天花板以及成本这个无法突破的地板,在“价补分离”即农业支持政策从“黄箱”转为“绿箱”补贴已成改革主攻方向的当下,作为典型“绿箱”支持政策的保险无疑成为农民利益最有利的一个保障。安信农险试点的收入保险,对于探索研究将粮食直接补贴资金转化为农业保险保费补贴资金,理顺农产品价格,提高财政补贴的精准性、有效性,无疑发挥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最低收购价不取消,农业收入保险不可能大面积推开。”在石践看来,这是收入保险试点一年的最大阻碍。

“目前在试点地区,产量是以各镇区域产量数据为依据,价格以2016年生产的国标三等中晚稻为标准品采集,依托农委、粮食局、统计局从市场采集的数据为准。但就上海市场实际情况来说,国庆稻(国庆节前上市的早熟稻)价格通常都很高,而节后的价格往往会有较大幅度下滑。这就意味着种什么样的稻米以及稻米何时卖出势必会影响价格。”石践说。

他透露,今年,安信农险正与市有关部门研究在上海非主粮产区打破最低收购价的可能性。

 

相关链接:

“农险助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系列报道之一:农险救灾凸显“安徽力量” 

“农险助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系列报道之二:稻花香里说丰“收” 

“农险助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系列报道之三:告别“黄箱”政策,棉农保险吗? 

“农险助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系列报道之四:干旱中成长的农业保险 

“农险助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系列报道之五:风险对冲:玉米期货价格保险的探索  

“农险助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系列报道之六:兰考摘掉贫困帽 小康路上有保障 

“农险助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系列报道之七:有了扶贫保,养羊实现零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