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打印 放大 缩小
0

找到共融共生的结合点

——中华保险常务副总经理罗海平谈助力中小企业融资

发布时间:2017-07-25 10:38:02    作者:张爽    来源:中国保险报·中保网

□记者 张爽

7月19日,中华联合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华保险”)常务副总经理、保险行业风险评估专家罗海平在“第五届中国中小企业投融资交易会”上,就保险企业如何助力中小企业发展问题,接受了《中国保险报》记者的采访。

在采访中,罗海平表示,企业社会责任、融资模式设计和保险产品开发是保险公司帮助中小企业化解融资、经营困境的三个切入点。

“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绝不是凭一家之力就能解决;必须要在多个机构、多个行业与政府部门之间形成合力,实现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罗海平说。

融资模式应“共融共生”

“中小企业风险分散。所以,我们在服务过程中,最大的痛点就是缺乏能有效运用的大数据。”罗海平说,保险公司无论是为企业提供融资还是兜底保障,需要的不是普通的行为数据,而是征信、业务等与经营直接相关的数据。但目前行业积累的数据“颗粒度”太低,难以为资金和产品的精准定价提供有力支撑。

但是,有痛点不代表不作为。罗海平认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困境,是国有金融企业不能回避的社会责任,要有这种使命感。

如何履行好这份社会责任,需要发挥金融企业的创造力。

在罗海平看来,首先要找到可持续的融资模式。这也是中华保险在一直探索的领域。由子公司中华财险和蚂蚁金服共同建立的“互联网+融资+保险+农业供应链”模式就是其中之一。这种模式是通过多渠道引入低成本、高效率的资金,依托互联网平台高效放款,充分整合农业供应链上下游资源要素;同时,帮助目标客户打通销售环节,有效降低涉农信用风险,并依托蚂蚁金服的集团优势跨界整合阿里农村淘宝、天猫电商平台等农业供应链资源后,打造完整的农业产业生态圈。

现在,这个模式已经较为成熟地运用到内蒙古蒙羊集团。通过与中华财险和蚂蚁金服的合作,蒙羊集团不仅降低了融资成本,贷款时间也由1-3月缩短至1-2周,既帮助农牧民解决了贷款难、养羊难等问题,又借助蚂蚁金服的电商平台将贷款定向用于购买蒙羊集团指定的羊源和品质饲料,完善了蒙羊产品的可追溯体系。截至2017年6月,蒙羊项目累计承保金额近3亿元,累计贷款金额2.77亿元,贷款余额1.62亿元。

罗海平说,这种模式的关键是能够对产业链各个环节进行整体授信,保证每一笔资金的使用流向,从而实现风险的闭合管理。同时,对风险的监控过程也是数据的积累过程。这对于破解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题有着深远的意义。

此外,中华保险还在辽宁省试点探索“保险+期货+银行”模式,在湖南省推出“农贷险”。

“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需要举全社会之力来解决,因为其中的风险是任何单一主体都难以负担的。所以就需要找到共融共生的结合点,这样才能保证融资模式的可持续。”罗海平说。

保险“护航”的精细化

与其他金融机构相比,保险公司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经营困境的过程中,还可以发挥行业优势,通过保险产品设计创新发挥保险保障功能。

罗海平介绍,为了给中小企业减负,中华保险在工程保函、诉讼财产保全等创新型非融资性保证保险领域进行了尝试。其中,工程保函方面,为保障建设工程项目招标人的利益,减轻建设工程投标人或中标人的资金压力,公司推出涵盖投标责任、履约责任、支付责任的建设工程施工合同履约保证保险产品,为建设工程相关方提供保险保障。同时,保险公司的产品体系相对较完善,可为施工企业提供全方位的风险保障。截至目前,中华保险已在全国范围内为2496家施工企业释放超过204亿元的流动资金规模。

此外,为帮助中小企业创业创新,中华保险也开发了具有针对性的产品。比如近期,中华财险宁波市新科技支公司推出的“科技成果转化费用损失保险”,获得中国保监会批复。该产品主要为科技主管部门进行技术合同登记备案的科技型企业,提供在购买科技成果后,经有关部门认定的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失败而造成的研发费用、关键(核心)设备(设施)的损失风险保障。中华人寿也开发了针对创业者的“中华关键人定期寿险”,对因创业者人身风险给投资人带来的损失提供合理的经济补偿。

罗海平说,保险公司在为中小企业开发产品时,也应该精细化、有针对性。这样才能推动“保险业姓保”与服务实体经济更好地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