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打印 放大 缩小
0

“学习贯彻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精神”系列评论之二

牢牢把握保险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要求

发布时间:2017-08-03 12:49:19    作者:钟保平    来源:中国保险报·中保网

□钟保平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金融业要“回归本源”,把为实体经济服务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回归本源”四个字,可以说为包括保险业在内的整个金融业的未来稳定健康发展指明了方向。

保险是现代金融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经济发展和金融安全是必须长期坚持的方针。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金融业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三大任务中,服务实体经济位居首位。党的十八大以来,保监会紧紧围绕保险业服务实体经济,采取政策措施引导和支持保险业发挥保险产品和资金优势,不断拓展服务领域,创新服务方式,在社会保障、灾害救助、风险管理、现代金融等体系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保险业为全社会提供风险保障的金额从2011年的478万亿元增长到2016年的2373万亿元;赔付从2011年的3929亿元增长到2016年1.05万亿元。特别是在关系国计民生的重点领域农业保险和大病保险方面,保险业发挥着主力军的作用。保险资金作为长期资金提供者,发挥了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通过债权投资计划、股权基金、信托等形式,直接投资国家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养老社区、棚户区改造等民生工程,累计金额超过4万亿元。

保险服务实体经济,是保险回归本源的必然要求。保险源于人类的风险管理实践。回归本源,就是要不忘初心,使保险切实回归到风险管理和长期储蓄功能。

服务好实体经济发展,保险业必须构筑起围绕实体经济的全方位风险保障体系。在下一步工作中,财产险方面,应进一步推进农险“扩面提标增品”;重点发展与公众利益密切相关的环境污染、食品安全等领域的责任保险;积极推进地震巨灾保险方案全面落实;健全以科技保险、保证保险、专利保险等为重点的创新支持体系;进一步深化商业车险费率改革,“扩权降费”,让消费者满意。人身险方面,应继续推动完善大病保险制度,进一步提升保险业服务大病保险的工作能力;大力发展商业健康保险,开展重大疾病保险,探索开展长期护理保险、失能收入保险;大力发展商业保险产品,积极参与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保险试点,为个人及家庭提供个性化、差异化的养老保障。

服务好实体经济发展,还必须合理引导保险资金的流向。要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三去一降一补”五大重点任务,进一步完善保险资金服务实体经济的配套政策。重点引导保险资金流向国家重大战略和基础设施建设,支持保险资金服务“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雄安新区建设以及军民融合、中国制造2025战略等。特别需要指出的是,保险资金的股权投资要以财务投资为主、战略投资为辅;即使进行战略投资,也当以参股为主。

服务好实体经济发展,保险业必须持续改进、完善监管工作。保险业要做到回归本源,“保险姓保”,保险监管责无旁贷,责重泰山。保险监管系统必须首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提高政治站位,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维护国家金融安全的高度,深刻认识做好保险监管工作的意义,如此方能于错综复杂的金融形势中始终锚定正确方向,始终确保保险事业行进在正确的道路上,始终确保保险业不偏离为实体经济提供优质服务的本色。

服务实体经济乃金融之本,保险之基。只有进一步和实体经济紧密结合起来,保险业才能行稳致远,金融业才可能行稳致远,整个中国经济才能更健康。

 

“学习贯彻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精神”系列评论之一:切实加强党对保险工作的领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