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打印 放大 缩小
0

聚焦聚力强监管 回归本源抓服务

北京保监局积极贯彻落实“1+4”系列文件

发布时间:2017-08-23 12:56:54    作者:赵广道    来源:中国保险报·中保网

□记者 赵广道

近日,北京保监局在其官网通报,上半年,北京保险业累计实现保费收入1248.1亿元,同比增长14.4%。在行业实力稳步增强的同时,北京保险业在强监管、力促行业回归本源、保障风险和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方面亦交出一份靓丽的成绩单,行业累计为全社会承担风险保障413.6万亿元,保险资金以债权投资计划形式参与北京市重点项目建设,累计投资规模达1328.2亿元,居全国首位。

“保监会‘1+4’系列文件出台后,我局第一时间组织全体干部进行学习、研究落实,积极将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文件精神上来,紧紧围绕‘1+4’系列文件整体部署,把各项要求落到实处,见到成效。”北京保监局局长郭左践说,上述成绩的取得离不开系统上下对“1+4”系列文件精神要求的深入学习和贯彻落实。

坚持问题导向,审视监管补短板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也是最好的抓手。为此,北京保监局从思想、制度以及机制等层面入手,查漏补缺,全面提升监管水平。

思想层面,通过开展偿二代工作交流,增进基层监管干部对偿二代监管体系的理解,以偿二代思维审视派出机构监管工作,加强宏观监管与微观监管、前端审批与后端监管的统筹配合,形成监管合力、增强协同效应。同时,不断加大基层调研力度,力求掌握更新更实的情况,并通过开展制度层面课题研究,提升监管工作视野。

制度层面,探索开展人身保险电子化回访试点,充分释放鼓励创新的监管信号。建立中介机构“一提示双管控”机制,建立异常信息提示制度、建立管控责任清单,完善中介法人监管要求,强化保险公司对中介机构、法人对分支机构的管控作用。完善内部工作制度,制定稽查工作委员会工作规程,修订行政处罚委员会工作规程、行政许可实施规程等,此外,还建立了重点工作督办制度,将监管权力装进“笼子”。

机制层面,推进京津冀监管协调机制,出台跨区域经营细则,明确跨区域设立机构偿付能力适用要求、三地高管人员考试成绩互认等内容;建立三地监管部门定期会商机制,有效推进了保险业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进程。持续完善“四位一体”投诉处理机制,切实维护保险消费者合法权益。强化中介大数据风险监测平台运用,建立季度风险会商机制,进一步完善风险预警机制,有效地增强了风险研判能力。

坚持底线思维,摸清底数防风险

上半年,北京保监局针对互联网融资平台相关保险业务、互联网保险风险等新型业务风险,以及人身险非正常退保及满期给付、销售非保险金融理财产品等重点领域风险进行了全面摸排,结果显示风险基本可控。

与此同时,北京保监局建立了非保险金融产品销售风险监测指标体系,进一步丰富风险监测维度和手段;以中短存续期产品占比过高、投资策略激进和资产负债错配等问题为重点,实现重点风险的旬、月、季监测;对发现的群体性事件风险苗头,要求公司迅速开展排查工作。

在积极防控方面,则不断完善协调机制,与北京市公安局、交管局、检察院等部门建立协查机制,联合打击保险领域违法犯罪行为。惩防结合,综合运用风险提示、监管谈话、行业通报等方式,提示风险,督促公司整改。仅上半年,北京保监局就累计对64家次保险机构发出风险提示函、进行了监管谈话或召开风险提示会。

坚持高压态势,治理乱象严监管

近年来,北京保监局对违法违规行为持续保持高压态势,加大重点领域治理乱象力度,出重拳,治根本,对于损害消费者权益、破坏市场秩序的行为,严查严处,绝不手软。

资料显示,上半年,北京保监局共对34家次保险机构进行了现场检查,处罚保险机构8家次,罚款129万元;处罚责任人10人次,罚款25万元;向3家次机构发出监管函,监管谈话46次。

在治理车险不正当竞争方面,针对车险市场恶性竞争、虚列费用等违规乱象,持续开展数据监测,强化市场行为监管,上半年共约谈2家重点公司进行窗口指导,对1家公司启动现场检查程序。

在打击销售误导乱象方面,在市场前端大力惩治销售误导行为的同时,注重从根源上治理销售误导。通过分析确定银保、个人代理和电话销售3个重点渠道的“误导易发业务环节”和“关键管控环节”,有针对性地出台监管措施;加强自律,持续推进保险销售从业人员销售资质分类管理试点工作,实施北京地区寿险销售行为关键指标改善计划。

在整顿中介市场乱象方面,运用“大数据风险监测平台”加强中介机构事前、事中、事后监管,促进形成进退有序的市场环境。严格市场准入,运用平台对三度股东和关联方实施穿透式核查,对存在股东风险等问题申请机构进行劝退。强化行为监管,建立市场巡查机制,发挥平台预警作用,提升检查的全面性和针对性。完善退出机制,综合运用责令停业、吊销或撤回许可证、续期不予换证等方式,清退“三无”机构和存在严重风险和违法违规问题的机构。

坚持服务全局,回归本源不动摇

服务实体经济和社会发展是保险业的天然使命。上半年,北京保监局多措并举,力促行业不忘初心、回归本源、做强主业,坚持“保险业姓保”,使保险成为经济“减震器”和社会“稳定器”,实现保险和实体经济的良性循环、协调发展。

在服务首都“三农”发展方面,不断推动险种创新,开展京郊政策性旅游保险试点、西瓜保险人工成本附加险等,满足农户多样化的保险需求;持续提升管理水平,推动行业建立以农户为中心的农险信息库系统,优化承保理赔流程,加强农险信用体系建设。

在服务社会治理体系创新方面,推动安责险、医责险等各类责任保险不断扩面,积极推动电梯责任保险试点,积极发挥保险稳定器作用。为北京市新农合提供经办服务,已覆盖超过八成的涉农区及参合农民。车险推出“事故e处理”、电子保单、交通违章系数等一系列举措,有力促进安全驾驶,缓解交通拥堵。

在参与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方面,聚焦弱势群体,为“两低”人群、失独家庭、老年人等特定群体提供专项保险保障计划。聚焦养老保障体系建设,积极推动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保险试点,参与养老社区以及社区嵌入式养老机构建设,丰富首都老年人养老选择,探索保险业参与养老服务业发展模式。

在推动保险资金服务实体经济方面,保险资金发挥长期投资优势,支持北京市重点项目建设,截至2017年6月底,北京地区保险资金债权投资计划规模达1328.2亿元,占全国注册规模的8.85%,居全国首位,九成以上项目投资期限超过5年。

 

专题:保险业贯彻落实保监会“1+4”系列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