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打印 放大 缩小
0

新金融普惠实践峰会:企业应增强自我“造血”能力

发布时间:2017-09-25 14:54:20    作者:    来源:中国保险报·中保网

中国保险报/中保网讯【记者 苏洁】

9月23日,凤凰WEMONEY“新金融·普惠实践”峰会在京举办。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所长助理杨涛、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互联网金融研究中心副秘书长张晓艳、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战略研究部负责人兼互联网金融标准研究院副院长肖翔、国家互联网金融安全技术专家委员会秘书长吴震、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法与金融研究室副主任尹振涛等嘉宾就普惠金融发展展开深入讨论。

与此同时,包括人人贷联合创始人张适时、新网银行首席运营官刘波、蚂蚁金服农村金融事业部副总经理张林、WeLab(我来贷)副总裁陈莉、开鑫金服总经理周治翰、真融宝董事长吴雅楠、房互网联合创始人侯宇翔、宜信普惠产品与运营中心总经理田颖等在内的16位新金融企业高管,向与会人员分享了各自在推动普惠金融发展方面进行的实践及取得的成绩。

金融服务的技能重于金融服务本身

“从狭义上来讲,有客户层面,即关注哪些对象;微观层面,有哪些是作为服务提供者,提供哪些产品;中观层面,基础设施以及相关配套的支持。”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所长助理杨涛认为,在真正了解普惠金融需求的基础上,要建立起有效的普惠金融供给体系。

“普惠金融不是无原则降低金融服务的标准和门槛,供给方面尤其需要注意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对于特定弱势群体来说最重要的是得到这种资源的机会,要给他充分了解金融服务的机会以及得到金融服务的技能。”杨涛强调。

事实上,这就涉及到普惠金融供给双方的能力建设问题。“从普惠金融供需两端的关系来看,关键点在于投资者适当性问题,也就是要把合适的产品卖给合适的人。另一方面,要提高消费者金融素养,让消费者获得合适的金融服务,并承担适当的金融风险,引导树立买者自负的投资理念。此外,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数字技术,更好的实现普惠金融供需两端的精准化和个性化匹配,使产品与客群,风险与收益,风险与能力相匹配。”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战略研究部负责人,互联网金融标准研究院副院长肖翔说。

不过,在利用金融科技发展普惠金融时,也不能忽略其中蕴藏的风险。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互联网金融研究中心副秘书长张晓艳直言,首先,金融科技或互联网手段,有可能使得风险更为隐蔽,传播速度更快。再者就是金融脱媒风险,金融服务脱离银行体系,不在监管范围之内。第三就是金融机构的技术风险可能会加大,最后可能会出现一些监管套利的风险。

新金融如何为传统金融“补水”

由于我国金融二元结构根深蒂固,大量小微企业、贫困人口游离于传统大型金融机构金融服务范围之外。“大机构”不愿做“小生意”,客观上未能对有金融需求的群体实现服务全覆盖,服务实体仍存短板。在此背景下,作为传统金融机构补充的新金融企业应势而起,他们深入田间地头、工场街道……开启了一场推动普惠金融“上山下乡”的运动,让曾经被传统金融机构“拒之门外”的群体享受到金融服务。随着竞争加剧,新金融企业提供的服务更加便捷优惠,真正推动普惠金融从普走向惠。

新金融玩家是如何为缺少金融服务的群体“补水”?“针对个人信贷领域,在20万以内的授信额度区间,我们看到了一些机遇,实实在在的把这些资金输送到整个中国的实体经济。”人人贷联合创始人张适时认为,服务实体经济,一方面要能够可持续发展,一方面则要做到风险可控。而更重要的一点在于,要留意这个人在借到钱之后,生活是不是变得更好了。这应该是本质,而不是背后的现象。

专注个人普惠金融服务11年的宜信普惠,也制定了自己的“三步走”策略。据宜信普惠产品与运营中心总经理田颖介绍:第一步,要了解客户最难的问题,燃眉之急是什么?第二步,针对普惠人群提供全面的小微金融服务;第三步,帮助客户建立使用及管理资金的能力。

而在普惠金融的另一重要实践领域——农村金融,包括蚂蚁金服在内的新金融机构,正“弯下腰,弄脏手”,满足农村地区、农业产业以及农民群体的需求。

“以蚂蚁金服的供应链产业金融模式为例,产业金融模式一端连接的是新农业,另一端连接新零售。针对与龙头企业有强绑定关系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匹配一定的风控措施后,由网商银行进行放款。放款并不是直接提供资金,而是提供在农村淘宝上购买农资农具和生产资料的额度,也就是说把传统融资变为融物。同时,这个模式里面也涉及保险公司,后者主要提供信用保证保险的增信。”蚂蚁金服农村金融事业部副总经理张林如是说。

新金融企业在推动普惠金融发展的过程中,还应注意增强自身的“造血”能力。尹振涛坦言,普惠金融不应是财政支持性的、输血式的,而应该是造血式的。不能把钱给到用户就够了,而应该让他们通过这些钱,去改善自己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