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打印 放大 缩小
0

“平安四宝”传递扶贫成果的喜悦

发布时间:2017-09-29 08:47:48    作者:康民    来源:中国保险报·中保网

□记者 康民

临近中秋,中国平安集团董事长兼CEO马明哲收到来自广东省河源市紫金县龙窝镇连塘村和洋头村的“村官”来信和当地土特产。这些从田间地头新鲜采摘、带着泥土气息的红薯、茶叶、黑豆、柚子等,对于曾有过农村生活和上山下乡经历的马明哲来说并不陌生,他在回信中给红薯起了个名字:“‘马灵薯’味道不错,我们大家品尝到扶贫成果的丰收喜悦,都特别开心!”

9月28日,中国保监会召开新闻发布会,由中国平安集团介绍近30年来服务实体经济、推进精准扶贫等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中国平安有关人士在发布会后告诉《中国保险报》记者,洋头紫云番薯、洋头红心蜜柚、连塘云雾金萱绿茶、黑豆这四样扶贫农产品被当地村民亲切地誉为“平安四宝”。马明哲还做起了推销员,主动为“平安四宝”站台,激励平安扶贫工作要在实践中总结真知。马明哲同时强调,扶贫工作并非一朝一夕,这一路上需要攻克的难题还有很多,希望能与负责扶贫工作的同事们并肩同行,摸索更多有效可行的扶贫方式,实现精准扶贫。

“平安四宝”让连塘、洋头的村民们得到更多实惠,而在遍布全国各地的更加广阔的扶贫攻坚战场上,中国平安利用集团优势,全面改进和提升扶贫金融服务,让综合金融惠及更多乡村。

据悉,2016年,中国平安在业内率先成立农村金融服务发展委员会,马明哲担任委员会主任,下设5个专项工作组,旗下产险、寿险、银行、信托、普惠等专业公司任各小组成员,重点聚焦“保险下乡”“医保下乡”“银行下乡”“互联网金融下乡”四大业务板块,为实现脱贫目标提供强有力的金融保障。在中央精准扶贫的号召下,中国平安从“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转变,开创性探索出农村保险、教育扶贫、产业扶贫以及公司干部员工进驻农村当“村官”等精准扶贫模式。

具体而言,首先是大力发展农业保险,防止农民“因灾致贫、因灾返贫”。中国平安有关人士在保监会新闻发布会上披露,截至目前,中国平安通过各类农业保险产品累计为4600万户以上农户提供超过1900亿元风险保障额度,累计支付赔款超过7亿元。近日,平安产险还在全国首推“免息免担保”保险产业扶贫模式。其次是积极承办大病保险,防止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平安养老保险自2013年起已先后在全国数十个城市、百余个县区为农村客户提供35个大病保险项目,服务参保人数近1亿,累计支付大病保险赔款超4.3亿元。再次是“银行下乡”,助力贫困地区打造地方特色产业。截至2016年末,平安银行贫困户贷款余额7.18亿元,惠及10621个贫困家庭。最后是“互联网金融下乡”,积极开展“农险+融资”服务。平安集团旗下各子公司助力城镇资金走向广大农村市场,解决农民融资难、融资成本高等难题。

作为全国最大综合金融集团之一,中国平安始终践行“金融为实体经济服务”的精神,在30年发展期间,通过旗下的寿产养健等保险业务,源源不断地把大量保险资金配置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

截至2017年6月末,平安人寿投资服务实体经济额度已超1100亿元,其中既有关系国计民生的南水北调项目,也有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高速公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和促进能源建设的核电、水电建设项目等。在国家铁路建设项目上,中国平安的支持资金就高达200亿元,其中,京沪高铁项目达63亿元,中国平安是除中铁外最大的资本支持方。9月上旬,广东省与中国平安集团签署重大项目合作协议,拟共同发起成立“中国广东发展(平安)基金”,基金目标规模为1500亿元,将主要用于投资大型基础设施,包括但不限于智慧城市、高快速铁路、城轨、机场等。

2015年以来,中国平安旗下平安产险配合工信部、保监会和财政部,与保险同业合作开发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综合保险,为“中国制造”高端重大技术装备提供保险保障和品质增信服务。截至2016年底,平安产险已为走向海外的首台装备项目提供超过180亿元的保险保障。今年,平安产险全面护航“蓝鲸1号”于5月18日完成我国首次海域天然气水合物试采。大灾保障方面,平安产险运用新科技和大数据,搭建了鹰眼(DRS)风险数据量化平台和保险风控体系,为客户减少数亿元灾害损失。

 

相关链接:

中国平安多措并举服务实体经济,全面推进精准扶贫建设 

【专题】中国保监会服务实体经济、推进精准扶贫新闻发布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