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打印 放大 缩小
0

回归保障 走精细化发展之路——访渤海人寿副总经理甘树烨

发布时间:2017-09-29 10:21:08    作者:朱艳霞    来源:中国保险报·中保网

□记者 朱艳霞

近日,记者采访渤海人寿副总经理、新闻发言人甘树烨了解到,作为一家成立不足3年的寿险公司,渤海人寿也在进行业务结构调整,积极探索更有效的发展模式。

转型发展势在必行

成立之初,渤海人寿和大多数中小公司一样侧重于规模。2015年,在首个完整经营年度,渤海人寿注册资本由8亿元跃至58亿元,保费规模达33亿元,并实现了盈利;2016年,渤海人寿再度增资至130亿元,保费规模达到185亿元,连续第二个经营年度实现盈利。

“经历近两年的发展,董事会及管理层针对延续既有发展路线迅速扩充市场,还是转型走内涵式效益型成长模式,曾进行过深入的探讨研究。如果改变经营发展思路,必将面对一定阶段的保费规模下滑,并且产品的调整和销售策略的转变对前、中、后台都提出很高要求,对基层的销售人员更是考验。但如果继续通过偏理财型业务追求规模扩张,公司的可持续化发展将很可能面临考验。”甘树烨向记者介绍说。

2016年12月,《中国保监会关于进一步加强人身保险监管有关事项的通知》发布,使靠短期理财型业务迅速做大市场规模的路线不再行得通,业务结构转型势在必行。

转型动作大刀阔斧

“新的监管政策使正处于发展路线抉择期间的渤海人寿,更加坚定了决心。公司重新梳理战略发展规划,明确目标、统一思想,回归保障,从冲规模转向求效益,走高价值内涵式增长的发展路径。”甘树烨说道。

“转型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首先要在顶层设计上做充分的研究和探讨。”甘树烨回忆道,那段时间被各种有关转型课题的会议“包围”了,整个公司层面的五年战略发展规划专题会,个险渠道的三年发展规划会,机构各渠道的三年发展规划会,后援中心建设的发展规划会……一系列的研讨论证最终形成了大刀阔斧的转型动作。

从2017年一季度开始,渤海人寿产品升级、渠道考核、销售激励等举措多管齐下,持续提升原保费和期缴业务比例。增强公司业务内涵价值、培育未来可持续的增长动能,成为渤海人寿的发展主题。

据介绍,在产品端,渤海人寿于2017年4月主动停售了34款产品,产品策略由理财型向保障型转化,着力开发定期寿险、养老年金保险、终身寿险等产品。截至8月底,该公司在售的30款产品中,保障类产品的占比达到73%;销售端,渤海人寿制定《交叉销售管理办法》,鼓励各渠道产品交叉销售,打通各条线上的业务壁垒。2017年7月,渤海人寿获取税优健康险经营资质,这为丰富经营渠道提供了有力支持;考核端,以考核价值和盈利能力为中心,从考核规模保费向考核原保费转型,鼓励销售保障型产品,引导营销人员从思维模式和销售习惯上积极作出调整转变。

“为确保转型落实效果,公司围绕核心业务指标加大了监控和追踪的频次和力度,按月做好收入、费用、投资收益等方面的监控和分析。”甘树烨介绍,公司根据规模保费和原保费的实际完成情况,调整费用管理预算指标,严控中短期产品费率,支持中长期保障类产品的销售,支持鼓励公司主要业务渠道销售非中短存续期产品。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甘树烨坦言:“技术手段在转型中发挥了很大作用。”渤海人寿在业内首次尝试将人脸识别OCR、电子签名、电子回执、智能语音等五项科技进行有机融合,形成“五位一体”的创新服务模式,并率先在代理人移动展业平台“渤海e宝”上落地,实现了从投保、出单到回访端到端的全流程在线化。

据统计,截至2017年7月底,渤海人寿累计保费收入约71亿元,在天津市场占有率约17%,在天津33家寿险公司中排名第2位,原保费占规模保费比例达到41.48%,非中短存续期产品保费占比达成60.91%,全面达到了保监会要求的各种刚性指标,转型效果初步显现。

走精细化发展之路

甘树烨表示,渤海人寿下一步的发展目标是“回归保障,走精细化发展之路”。

据介绍,渤海人寿2017年全力筹建自营电商平台,目前“渤海在线”APP已经上线运营。该公司计划将通过自营保险产品,集成法律咨询、智能居家养老、可穿戴设备、在线健康服务等APP平台,为客户提供“保险+”服务。

下一步,渤海人寿还将进行销售、服务一体化的探索,并将整合内外部资源,深度挖掘保险在吃、住、行、游、购、娱方面的市场需求,为客户提供养老、医疗、健康等一站式的“智慧健康”服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