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打印 放大 缩小
0

细节看保险:小议玻璃栈道特效

发布时间:2017-10-12 11:01:35    作者:黄明明    来源:中国保险报·中保网

□黄明明

据《北京晨报》报道,近日,一段河北邯郸东太行景区玻璃栈道的玻璃“碎”了的视频让人惊出一身冷汗。视频中,一男子走上玻璃栈道,突然脚下玻璃接连碎裂,被吓瘫在地。据悉这是技术特效,玻璃并非真开裂,为该景区首创。

网友上传的视频显示,一名戴着白色鸭嘴帽,手持蓝色导游旗的中年男子在走到玻璃栈道时,脚下的玻璃栈道在其落脚点“碎裂”。该男子口中发出惊讶的喊声,颤颤巍巍地吓倒在地上。与此同时,左侧一名背着粉色书包的游客淡定走过。有眼尖的网友发现,在这段玻璃栈道前有一段铺着红毯的步道,应为特效展示区前的提示。

对此,东太行景区回应称,在这段特效展示区前,景区树立有专门的提示牌,如患有心脏疾病、高血压等游客不宜进入栈道。景区每天都会有检测维修人员对玻璃栈道进行检测,一旦发现玻璃存在碎裂的情况,就会关闭景点更换玻璃。

让游客和网友虚惊一场之后,大家发现原来这是一个恶搞的玩笑。有人称赞景区有创意,有人则表达了担忧之情,即便是没有安全的问题,会不会把人吓出毛病来?倘若单纯从创意和效果来看,是十分成功的,游客被吓得魂不附体,网友看视频的时候,开始抚胸惊吓,继而开怀大笑,得到了很好的传播效果,让这个景区快速地名声大振。

我们常常说到一个词汇叫“墨菲定律”,其含义之一“如果你担心某种情况发生,那么它就更有可能发生”被人们广泛知晓。在玻璃栈道上,人们最担心的事,无非是玻璃栈道碎裂,人在半空却无所凭依。看看网上那些在玻璃栈道上吓得寸步难行的人们就知道。所以,这种特效带来的恐惧,是走在玻璃栈道上人们最害怕的事情。犹如在大海上模拟海啸、在山沟里模拟泥石流、在高速路上模拟事故,所带来的恐惧是突然而剧烈的。由此,可能引起部分身体抱恙的人的不适,甚至更严重的后果。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如果某一天玻璃栈道真的碎了,游客却以为是特效,岂不是很危险?

美国旅游杂志《漫旅》9日刊出了一篇文章,对这一条事件报道。文章称,玻璃栈道一直都在测试着游客的临界值:当他们从一个惊掉下巴的高度往下看时,能够忍受多少。但这一条在中国河北的栈道,通过铺装看起来像要在人们脚下开裂的玻璃板,把这一临界值推向了新高度。

玻璃栈道追求刺激的感觉,让人们去挑战自己的内心。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旅游景区在山腰上开始建设玻璃栈道,以迎合人们探险求奇的心理。近3年来,国内已运营的玻璃栈道250多条。北京市平谷区京东石林峡景区2016年建成415平方米玻璃观景台,游客量激增,从过去的全年不到10万人增加到目前70万人。河北白石山2014年建成玻璃栈道,为景区带来可观经济收入之后,这样的景区模式,纷纷被各地加以复制。

玻璃栈道隐藏风险,这是公认的事实。据媒体报道,2015年,云台山玻璃栈道开放运营不久,部分玻璃出现裂纹。同年,河南一景区发生游客从玻璃滑道上坠落事故。2016年,平谷石林峡玻璃观景平台上,有北京游客不听劝阻用力踩跺平台,工作人员及时疏散周边游人。前些年,南宫山正在开放的玻璃栈道突然裂纹,景区紧急停止游客购票进入。与此同时,这些风险也引起了政府关注。今年2月15日,北京市旅游发展委主任宋宇在全市旅游行业安全工作大会上表示,正协同市安委会研究商讨确定景区内此类玻璃建筑的监管主体责任。

也许有人认为,既然玻璃栈道自身安全没问题,开开玩笑也无伤大雅,对于此事过度非议怕是“杞人忧天”。但是,要意识到,风险无处不在。玻璃栈道本身就存在安全隐患,以此安全隐患来加强玻璃栈道的刺激,陡然增加了更多人身风险,并非明智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