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打印 放大 缩小
0

2017年瑞士再保险中国农业保险扶贫研讨会在云南举行

发布时间:2017-11-06 14:53:27    作者:赵广道    来源:中国保险报·中保网

中国保险报/中保网讯 【记者 赵广道】

11月1日,瑞士再保险(下称:瑞再)主办的“2017年瑞士再保险中国农险研讨会”在云南昆明举行,研讨会主题是“合众之韧,承民之艰”。云南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省人民政府扶贫开发办公室主任黄云波出席会议并就云南省扶贫工作成果发表了讲话。

云南保监局局长曹光中在会上介绍了云南省在农业保险扶贫方面取得的经验与成果。他指出:作为助推脱贫攻坚的重要力量,云南省力求让保险做到“精准补偿,优化配置”,对扶贫的支持从“输血式”向“造血式”发展转变。比如,在精准对接农业保险服务需求,保障贫困地区农业生产方面,让农险扶贫兼具“普惠性”与“特惠性”。具体而言,普惠性是指扩大农业保险覆盖“面”。一方面提高保障程度,例如,水稻保额同比增长72.12%;玉米保额同比增长76.36%;另一方面,增加产品供给,目前,农业保险基本覆盖了云南农业经济发展中地位重要的粮食作物、经 济作物、大小牲畜和经济林木;同时还积极服务特色农业:积极开展高原水果、中草药、肉牛等特色险种,全省特色农险项目上半年累计在贫困县(区)赔付1947万元;此外,在推动产品升级方面则引导行业开展了价格保险、“保险+期货”等新型险种试点。

而特惠性则从“点”上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开展精准扶贫。曹光中称,目前在宁洱县开展的咖啡价格保险试点,已为602户建档立卡户的6171亩咖啡提供折合1911元/亩的收入兜底保障;在姚安县开展了山药等农产品目标价格保险,投保农户依托价格保险已实现增收53.53万元,试点村在保险产业扶贫的助推下,2016年脱贫56户219人;在西双版纳、临沧等地探索开展了“保险+期货+扶贫”试点,共为国家级贫困县勐腊县、耿马县的胶农和农场提供了2.21亿元的兜底收入保障;在昭通市乌蒙山片区开展苹果种植保险向受灾农户累计支付赔款1370万元,简单赔付率接近300%。

瑞再中国总裁陈东辉表示,农业保险一直是瑞再的战略重点,而中国是重中之重。希望瑞士再保险能够为中国农险的发展分担风险,同时充当桥梁,连接起中国与其它市场的经验与技术交流。

瑞再全球农险团队负责人施南德在会上分享了农业保险脱困助贫的国际经验。他表示:金融工具是管理综合性巨灾风险的重要手段,保险业需提高管理质量、建立新的保障,以期最小化灾害的影响。为此,世界各地的政府与企业都在进行着探索与尝试。比如, 泰国政府就联合农业和农业合作社银行( BAAC )、泰国保险业协会和保险公司,推出了水稻保险计划,可以在自然灾害发生的情况下,补偿农民购置种子,化肥等投入的费用。保障覆盖泰国40%的稻田,和200万种植稻米的农民。其中政府负担60%保费,BAAC为贫困农民负担剩余40%保费;非贫困农民自付40%保费。平均保额为每莱(1莱=2.4亩)1360泰铢 (约合每亩720元人民币)。再比如,印度尼西亚通过小微金融抵御地震风险,即通过保护小额信贷机构免受因自然灾害导致借贷人无法偿还的风险。具体来看就是在亚齐和苏门答腊地区,为小额信贷机构(MFIs)在地震后的贷款损失提供保障。小额信贷机构可以立即获得赔偿,其客户可享受贷款还款期的延长,同时还可以提供额外的紧急贷款。

中国扶贫基金会执行副会长王行最则在会上介绍了基金会在中国的小额信贷扶贫项目。他指出,一方面,前端需要依靠信贷去帮助贫困户开展生产,同时,后端也需要保险去管理风险。因为农户贷到款后进行农业生产,最怕天灾。一场大雨,一场冰雹,一场疾病,都有可能让本来就比较脆弱的生产能力彻底瓦解,让本来就贫困的生活雪上加霜。

世界粮农组织顾问Jan Kerer分享了小微保险在发展中国家脱贫工作的应用。他指出:卫星、金融科技的应用为农业保险带来了很大机遇,而小微保险成功的关键是保险与其他方式结合,有机融入到整个价值链。比如,孟加拉国的Palli Karma-Sahayak基金会(PKSF)将保险与小额信贷相结合,借贷人可以获得养殖与人寿保险;在肯尼亚,保险机构与经销商合作,将小微保险纳入农业产业价值链。以肯尼亚的项目为例:一个农民去批准的经销商处购买肥料,他要多付5%的肥料费用于购买天气指数保险。经销商通过扫描条形码,便可立即向保险公司登记保单,并向农民手机发送确认保单的短信。当特定气象站发送的数据表明发生了干旱或其他极端情况时,在该站登记的农民可通过移动端汇款服务自动收到赔款。

瑞再北分副总经理魏钢就巨灾保险制度和财政风险巨灾保险发表了演讲。他指出:全球自然巨灾下的保险保障缺口在过去10年里不断扩大,保险作为制度化管理风险的资金工具,在建设局在风险管理制度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