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打印 放大 缩小
0

人民大学专家:预计2017全年GDP实际增速为6.8%

发布时间:2017-11-28 10:06:34    作者:梁罗荣    来源:中国保险报·中保网

中国保险报/中保网【记者 梁罗荣】 “2017年中国宏观经济出现了触底企稳基础上的反弹,宏观景气、微观绩效、结构调整以及新动力培育都出现持续改善的局面,整体经济呈现“稳中求进,进中向好”的超预期复苏的态势。”11月26日,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刘元春代表课题组在“中国宏观经济论坛(2017-2018)”报告会上发布论坛主报告《新常态迈向新阶段的中国宏观经济》。

报告预计,2017年GDP实际增速为6.8%,并认为中国宏观经济呈现出需要重点关注的三大特征:经济企稳但难以快速反弹,稳中趋缓可能是常态;风险有所缓和但警报并没有解除,局部问题可能恶化;结构虽有所优化但面临政策退出的冲击。

“这些特征说明中国经济还没有开启持续反弹的新周期,中国经济新常态还没有结束,但中国经济新常态却步入到了新阶段。”刘元春认为,未来一段时期的中国经济新常态将面临与过去5年不同的新环境、新问题和新矛盾,并呈现出以下八大运行特征和运行规律。

一是经济增速将从“快速下滑的低迷期”转向“稳中趋缓的调整期”,增速换挡的力量将从“趋势性力量”与“周期性力量”的叠加转向“政策性退出”与“趋势性力量”的叠加。二是结构调整将从“政府主导型”和“外部冲击型”调整向市场主导型和内生主导型的结构调整转变。三是动力转换将从过去的“政府扶持与市场发展”二元并行的局面过度到“市场为主、政府为辅”阶段,动能转换步入关键期。四是经济政策将“持续扩张期”步入到“渐进退出期”。五是世界经济将过去10年的“长期停滞期”步入到“低速复苏与政策退出期”,中国贸易顺差将从过去的“快速下滑期”步入到“低水平稳定期”,资本账户将从“恐慌性流出期”步入到“相对平衡的波动期”。六是金融周期将步入下行期,风险释放更具有突发性和隐蔽性;七是改革将步入攻关期和新制度红利的构建期。改革的模式将从以往简单的“就市场改市场、就经济改经济”转向国家治理体系的全面建构,通过权力重构、行政体系改革和社会改革来奠定经济改革的权力基础、行政基础和社会基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将在行政体制改革加速和社会改革的加速中得到深化。八是经济发展将迎来“高成本期”,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可能是未来需要高度重视的问题。

对于未来的发展重点,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一鸣认为,我国经济在政策和市场作用下,继续下行的压力在明显减缓,未来的工作重心一方面是要转向防风险基础上的促改革,另一方面也要转向提高经济的质量和效益,也就是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而目前消费加快升级、创新趋于活跃、开放力度持续扩大、企业效益明显改善都为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创造了基础和条件。“目前,我们进一步在加大开放的力度,比如银行、保险、证券,下一步包括医疗、养老等这些领域,这些开放会倒逼中国的企业与国际一流企业同台竞争,去对标国际的标杆,也会为中国的企业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创造条件。”

图为:11月26日,由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经济学院、中国诚信信用管理股份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的“中国宏观经济论坛(2017-2018)”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