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打印 放大 缩小
0

“基本养老金全国统筹也要发展第二、三支柱”

发布时间:2017-12-05 13:45:51    作者:    来源:中国保险报·中保网

□记者 梁罗荣

2005-2017年,我国已连续13年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面对部分省份基金结余少、支出压力大的情况,如何在更大的范围内调剂基金余缺,均衡地区之间的不均尤为重要。未来,我国要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尽快实现养老保险全国统筹。

在12月1日,由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劳动力市场研究中心主办的“养老保险全国统筹的困难、条件和措施”的研讨会上,对推进养老保险全国统筹的背景、条件、面临的困难和挑战、采取的步骤和措施进行深入讨论。

“总体来看,目前我国基本养老保险收不抵支、出现养老金支付危机的省份占少数,其余省市基本上能维持自我运转。”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院长助理、教授韩克庆认为,但我国养老保险在不同省份、地区差异很大,存在经济发展水平、人口流动、地方等因素。

面对现存的问题,怎样推进养老保险的全国统筹?

“目前社会各界主要有三种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要采取渐进方案,逐步坐实地市级统筹,实现中央提出的省级统筹目标,最后到全国统筹的目标。第二种是过渡型方案,也是目前大家讨论得最多的一种相对可行的操作方案。比如:从各地提取一部分中央调剂金,用于全国的“抽肥补瘦”。第三个是激进方案,提出一步到位。” 韩克庆认为,除此之外,还必须考虑基本养老金的存量使用问题。“养老金存量积攒的资金池非常大,如何使用?历史原因、下岗失业以及制度转型造成的养老金缺口如何补?个人账户应该走向名义账户还是坐实?”

“根据人社部口径而言,围绕全国统筹主要有三点想法:一是先实现中央调剂金的制度;二是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运营,特别是委托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投资,提高投资收益率;三是划拨国有资产充实社会保障基金,让蓄水池越来越大。”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社会保障系主任、副教授郭瑜认为,虽然这三点在短期内效果不能明显呈现,但相当于给大家吃下一颗定心丸。

随着老龄化问题日趋严重,除了基本养老保险之外,第二、三支柱也需要重视,三支柱均衡发展能有效缓解问题。

2017年11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向社会发布《中国社会保险发展年度报告2016》显示,2016年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为88777万人,报告指出,当前参保扩面工作中仍存在着一些灵活就业人员、新业态从业人员和一些小微企业参保率偏低,尚有部分群众未纳入养老保险体系。

以福建为例,2017年7月,福建《关于2017年调整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的通知》决定,2016年12月31日前已按规定办理退休(含退职)手续并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的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总体调整水平按照2016年12月退休人员月人均基本养老金的5.5%左右确定。数据显示,2016年福建参加基本养老保险职工人数(不含离退休)和参加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人数共2284.58万人,户籍人口3769.98万人,60岁以上老年人口比例为13.73%。

目前,我国第一支柱大概占总体养老金总量的78%,第二支柱占总量的8%,第三支柱只占4%,这个结构比例严重失衡。在今年9月份召开的中国养老金融50人论坛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社会保障研究所所长金维刚表示,第二支柱的企业年金发展还比较滞后,绝大多数企业还没有建立起年金制度;第三支柱的建设发展就更加滞后。

中国人民大学国发院研究院、劳动人事学院教授赵忠认为,“第二支柱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以及第三支柱商业养老保险占比过小,这样就导致所有矛盾主要集中在第一支柱,这样解决未来老龄化问题上会面临很多困难。所以,在实行基本养老金全国统筹时,也要把第二支柱和第三支柱发展好,这样既可以解决公平性问题,还可以通过多缴多得进入个人账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