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打印 放大 缩小
0

陕西打造金融精准扶贫示范区(点)新品牌

发布时间:2018-01-16 09:46:54    作者:王森    来源:中国保险报·中保网

□王森

2016年至2017年,中国保监会陕西监管局、人保财险陕西省分公司、中国人寿陕西省分公司与陕西省铜川市政府合作设立了铜川保险助推脱贫攻坚示范区;人民银行西安分行、陕西省扶贫开发办公室先后在陕西省安康市、延安市设立了金融精准扶贫示范区和革命老区国定贫困县金融精准扶贫示范区;农业发展银行和国务院扶贫办在陕西省安康市设立了政策性金融扶贫实验示范区;国家开发银行在陕西省商洛市设立了开发性金融精准扶贫示范点;各示范区(点)因地制宜、因贫施策,积极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创建工作,形成了各有侧重、各具特色的创建工作局面,打造了各自的金融精准扶贫品牌,总结了可复制、可推广的金融精准扶贫经验。

铜川市:保险助力脱贫攻坚

在服务网络建设方面,全市共新设立“三农保险服务办公室”“乡镇营销服务部”“金融服务站”等各类保险服务网点9个,新增“三农”保险专员429人,“三农保险专员行政村覆盖率”和“三农营销服务部乡镇覆盖率”达到100%;探索保险服务体系建设的“宜君模式”,在乡镇一级采取“银行+保险+电商+便民服务窗口”方式设立综合金融服务站;在行政村一级采取“金融便利店+保险+电商”方式聘任金融便利店人员为农村协保员,提升农村地区保险服务覆盖面和渗透率。在大病保险扶贫方面,探索建立的“健康保险+医院”模式取得阶段性进展,“助农保”扶贫专项保险和住院日津贴保险共为4465户贫困户、12246名贫困人口提供了包括罹患重大疾病等在内的四重风险保障,减轻了贫困人口就医负担,有效防范了普通家庭因病致贫、脱贫人口因病返贫。在农业保险扶贫方面,保险险种由2016年的9个增加到17个,同比增长88%;在全国率先试点樱桃、肉羊、肉驴、肉兔保险;积极探索开展“保险+期货”试点,依托保险工具将涉农企业(农户)与期货市场紧密联系,形成“涉农企业(农户)+保险机构+期货交易所”三方主体共同受益的交易闭环;截至2017年12月底,铜川市政策性农业保险保费收入2541.53万元、保额13.78亿元,赔付超过1419.47万元。在保险惠民生方面,在全国地级市率先建立全民意外伤害保险制度,截至2017年12月底,已完成理赔案件19起,累计支付赔款8.2万元;建立食品安全责任保险制度,首先在学生食堂和学生集体用餐配送单位展开试点;雇主责任保险、建筑工人意外伤害保险、燃气责任保险风险以及旅游景区、电梯责任保险的保障总额增至18.75亿元。巩固扩大“调保结合”工作成果,形成了“纠纷调解+保险赔偿”的医疗责任险“铜川模式”;建立老年人意外伤害保险制度,目前覆盖全市21.14%的老龄人口;相继建立3至12周岁留守儿童和全市环卫工人意外伤害保险捐赠机制,使得在公共服务领域的全覆盖的保险服务由2016年的10项增至13项,有效发挥了保险保障作用,让贫困群众有了更好的获得感、幸福感。

延安市:多种模式齐发力

在革命老区国定贫困县金融精准扶贫示范区(陕西)创建过程中,当地人民银行与政府部门建立金融扶贫信息对接机制和金融支持扶贫开发主办行、主办保险公司制度,积极打造“县域互助资金协会+贫困户”互助机制,建立贫困村互助协会193个。深入推进宜川县农地抵押贷款试点工作,全面完成确权颁证工作,不断加大农地抵押贷款投放力度;推广“金融+企业(合作社)+贫困户”产业扶贫模式,重点支持红枣种植加工等地方特色产业发展;全面满足易地扶贫搬迁项目融资需求,安置建档立卡贫困人口4102户、14466人。截至2017年11月末,全市扶贫再贷款余额达到24.8亿元,当年发放23.2亿元。该市还推动扩大扶贫小额信贷担保抵押金和风险补偿金规模,当地政府部门与承贷银行按7∶3的比例建立风险补偿机制;实施“金穗惠农通工程”,大力推动农村电商发展;培育“征信+信贷+服务”模式,实施贫困户差异化评级授信;扩大农业政策性保险产品种类和覆盖面,进一步增强贫困人口抵御风险能力。截至2017年三季度末,示范区金融精准扶贫贷款2.84亿元,比2017年年初增加5373万元,增长23.3%,增速高于全市各项贷款平均增速;示范区涉农贷款余额为48.21亿元,比2017年年初增加1.49亿元。

商洛市:专款专用稳落实

国开行陕西分行整合财政涉农资金支持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贷款资金专项用于各县区建档立卡贫困村道路、安全饮水工程建设等,项目总投资46亿元,贷款金额35亿元,贷款期限15年(宽限期3年),利率为基准利率;采用动态还款机制,保证贷款资金安全。国开行陕西分行与商洛市政府签署了《建档立卡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贷款合作协议》,提供35亿元15年期贷款,支持商洛701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市、县两级脱贫攻坚联席会议制度,设立了合作办公室;出台《卡内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资金管理办法(试行)》等多项制度。截至2017年9月底,国开行陕西分行向商洛建档立卡贫困村基础设施项目发放贷款20.25亿元。

安康市:创新思路广参与

政策性金融扶贫实验示范区创建取得了明显进展。安康市组建成立了扶贫开发投资有限公司,注册资本1.5亿元;各县区分别成立扶贫公司并作为市扶贫公司的股东,代表本县区从市扶贫公司和相关金融机构承接各类扶贫开发资金。同时,以县区政府为实施主体,重点解决贫困区域交通、饮水等民生工程短板问题;以扶贫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为实施主体,重点解决贫困村主导产业发展问题;以县区扶贫开发公司为承接主体,以异地搬迁、产业带动、职业教育、劳务输出等方式带动贫困户脱贫。另外,围绕贷、投、管、用、还等关键节点,理清关系,落实责任,确保扶贫资金安全运行;市政府由常务副市长牵头,组成项目评审委员会,统筹做好环评、社评、征信及立项等工作,一次评级审批,一年之内有效使用;按照“谁借、谁用、谁还”的原则,由市扶贫开发公司作为贷款业务的承接主体,按比例建立还贷准备金,市、县区政府采取政府购买服务或按约定偿还贷款本息;对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和贫困户自身发展项目采取风险补偿、政府承诺、信用担保、政策性担保等多种措施进行担保,化解信贷风险。目前,全市已为17.59万贫困户建立了经济信息档案,对9.04万户进行了评级授信,授信金额达35.8亿元。截至2017年11月末,扶贫再贷款累投38.28亿元、余额29.75亿元,累投余额均居全省首位,撬动金融机构投放各类精准扶贫贷款118.14亿元;易地扶贫搬迁贷款余额16.3亿元,5个易地扶贫项目支付率达到80.86%,服务搬迁总人口10.8万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5.5万人;创新推出扶贫过桥贷、教育扶贫贷和旅游扶贫贷等扶贫信贷产品,改善了贫困村农民群众的出行条件,提升了农村教育水平,促进了扶贫产业发展,其中仅教育扶贫贷就服务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2.9万人;累计发放“5321”扶贫小额信贷22.16亿元,余额21.94亿元,扶持建档立卡贫困户4.94万户,余额及累放量均居全省第一;投贷联动模式产生投资收益2000余万元,帮扶带动4800户1.68万贫困人口脱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