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打印 放大 缩小
0

政府重视推动 保险集聚效应凸显

——青岛市市北区发展保险业纪实

发布时间:2018-06-01 08:49:34    作者:姚慧    来源:中国保险报网

□记者 姚慧

保险,在市北区集聚

2017年是青岛市市北区推进现代保险服务业发展成绩最为卓著的一年。随着泰康养老保险、中国人寿销售等8家保险机构进驻市北,驻区保险机构总数达到42家,涵盖了财产险、人身险、养老健康险、保险中介等保险业务全领域。同时,青岛港集团在该区成立了注册资本5000万元的全国性保险经纪公司,成为重点保险项目落户市北的标志性事件。

近日,青岛市委副书记、市长孟凡利在《市北区以保险为突破口 服务经济社会的主要做法》上批示:“我们最需要的就是产业行业在某一区域的集聚,对企业是好事,也便于政府提供专业化的服务。市北区这种保险业聚集的做法是一个好例。”

平心而论,从地理环境到资源占有,市北区在青岛的区(市)里都算不上“NO.1”,为何偏偏对保险业产生如此强的吸引力?《中国保险报》记者的实地采访,解开了谜底。

领导班子学保险、懂保险、善用保险转换发展动能。市北区委、区政府领导经过认真研究和反复论证,选择把保险业作为市北区金融业发展的着力点,明确提出打造青岛保险业创新示范区,力争通过政策创新、资源集聚和业态创新,发挥政策洼地效应,打造青岛保险业产业高地,带动市北区新旧动能转换。在工作推进中,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带头抓,分管领导靠上抓,在青岛保监局的指导支持下,按照《市北区保险业创新发展2017年行动计划》,坚定不移加快推进保险创新示范区建设。

形成政策洼地效应,推进保险业资源集聚。2017年,市北区学习借鉴宁波创建国家保险创新综合试验区的先进经验和做法,在青岛率先出台了《关于加快现代保险服务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试行)和《关于加快市北区现代保险服务业创新发展的实施细则》,对在市北区新设立和新迁入的法人保险机构,按照实缴注册资本给予最高1.2亿元的一次性补助;对新设立和新迁入的功能性总部机构和区域性管辖保险机构,给予最高不超过500万元的一次性补助。同时在办公场所、创新产品、持续发展等方面对保险机构进行全方位扶持,如对引进或组建的保险法人机构、区域性管辖机构给予费用补贴及相关费用减免;对高端保险管理技术人才在住房、家属随迁、就医、子女入学等方面给予优待和便利;成立区块链产业研究院、金融科技研究院,推动“保险+区块链”和“保险+科技”领域的应用研究等,加快了保险业与其他产业的跨界融合,推动区域保险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财政支持,助推保险业服务实体经济。市北区有中小微企业13万户,是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之一。面对中小微企业遇到的融资难、融资贵等痛点问题,区政府鼓励驻区保险机构开发中小微企业专属保险增信产品,协助银行开展小额贷款保证保险业务。但这种鼓励不是大会动员式的,而是设身处地的换位思考。区政府提出:凡保险机构开办面向区内高新企业的贷款保证保险,且合计收取各类保费费率(包括小额贷款保证保险保费和借款人人身意外险保费)不高于2.04%,由区财政按保险金额的1%给予补助,单家保险公司年最高补助金额可达300万元。此举实实在在分担了保险机构的部分风险,贴近了保险机构的合规经营,激发了保险机构运用保证保险服务中小微企业融资的积极性。

市民几乎没有不知道保险的

如今,在青岛市市北区108万常住市民中,几乎没有谁不知道“保险”,因为,保险的服务通过各种途径进入了千家万户,保险的担当与作为开始在经济社会的方方面面予以显现,并潜移默化为老百姓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运用于社会治理全领域。老百姓不是忧虑“舌尖上的安全”吗?区政府制定了《市北区食品安全责任保险工作实施方案》,引导保险机构开办食品安全责任保险,采取政府出资分批推进的方法,在公共领域,2018保险年度将完成对辖区内大中小学校食堂,幼儿园食堂,机关企、事业单位食堂,建筑工地食堂,养老机构食堂等全部纳入投保范围,实现全覆盖,2019保险年度则完成对辖区内农贸市场、旅游景点内餐饮单位的投保;在食品生产、流通企业等商业领域,则以退坡方式,采取前3年(2018年1月-2020年12月)政府补贴的办法推广食品安全责任保险,政府补贴保费从50%、40%及至30%。同时发挥责任保险在事前风险预防、事中风险控制、事后理赔服务等方面的功能作用,开展食品安全责任保险试点,提高食品安全事故预防和救助水平,有效化解食品安全事件民事责任纠纷。

老百姓不是对“武疯子”肇事肇祸心有余悸吗?区政府引导保险机构开办了全国首创的重症精神病人肇事肇祸责任保险,有效缓解了因精神病人肇事肇祸而导致的涉事受害方难以追讨损失补偿的后顾之忧。

凡此种种,还有在册治安志愿者和新确认的见义勇为积极分子人身意外伤害保险。通过该保险产品运用,妥善处置治安志愿者在义务治安巡逻过程中发生的人身意外伤害,为见义勇为人员提供救助保障和权益保护机制,减少见义勇为者对承担责任风险的担忧,有利于弘扬社会正气。“下一步,我们还计划探索引导开办医疗责任保险,将有效预防和准确处置医疗纠纷,保护患者、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的合法权益,保障医疗安全,维护医疗秩序及社会稳定。”市北区区长杨旭东说。

贯穿于经济建设全过程。市北区围绕经济发展和动能转换,近年来引导保险机构开办小额贷款保证保险,同时鼓励保险机构设立产业投资基金、创业投资基金,推动专利质押贷款保证保险业务、推广国产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的保险补偿机制等,将有效提升辖区内高新企业、中小微企业信用等级和融资能力。

围绕市北区“一港、四区”发展布局研发组合式保险。“一港”即青岛国际邮轮港,已正式纳入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核心区创建范围。依托邮轮港区位资源优势,聚焦邮轮产业,突出保险特色,探索发展邮轮产业保险、航运跨境保险、港口财产保险、公众责任保险等航运全领域保险业务以及外汇保险和人民币跨境再保险业务。“四区”即以欢乐滨海城、蓝色经济发展带为中心的滨海新区,以馆陶路、啤酒博物馆为中心的历史文化记忆示范片区,以理工大学、中央商务区为中心的产城融合示范片区,以新都心为中心的创新资源集聚示范片区。将在“四大片区”探索开办主要涵盖地方重大建设项目利用保险资金业务以及面向资本市场尝试开办的高管董事责任保险、资产并购保险、保荐机构先行赔付责任保险等创新产品。

辐射到民生福祉改善的全方位。市北区引导保险机构为60岁以下、1.6万名持证残疾人和60岁以上、22.3万名老年人办理的意外伤害保险,减轻了残疾人和老年人因意外伤害治疗产生的经济负担;在全省率先连续3年开办的电梯责任保险,通过保险产品运用有效化解了安全事件责任纠纷,运用市场化手段解决了社会治理难题;为困难居民开办的医疗救助补充保险,利用保险手段增强了弱势群体医疗救助的普惠性和精准性,使困难居民不再因病致贫、因病返贫;为计划生育特殊家庭开办的救助保险,加大了对失独家庭特扶人员的关心和爱护,提高了失独家庭生活质量。

采访结束时,市北区区委书记郑德雁对《中国保险报》记者说,近年来,市北区围绕建设“保险创新示范区”的目标任务,探索运用保险机制创新公共服务提供方式、创新实体经济支持体系,一直坚持按照“问题导向、紧贴需求、重点突破、政策引导、市场主导、依法依规、风险可控”的原则,发挥保险在应对风险、化解矛盾、保障民生、助推发展等方面的作用,稳妥有序、分类推进保险产品和服务创新,开发出了一批服务民生事业、社会治理、经济发展特别是科技型和中小微企业多元需求的保险产品,打造出了一批具有市北特色的保险服务品牌,保险业由此赢得老百姓口碑,自身也拓展出新的发展空间。2017年度,驻区保险机构实现保费收入约30亿元,比上年增长50%,家庭综合保险、困难居民医疗救助补充保险等社会保险服务,已累计为辖区7700余人次赔付588万余元。

“这样多赢的‘市北模式’我们会坚持下去。”郑德雁说,新的一年,市北区推进现代保险服务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将进一步引导各部门、各单位关注保险改革创新工作,研究和争取对保险工作的更多政策支持,鼓励驻区保险机构在国家政策、法律法规许可范围内开展更多的保险改革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