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打印 放大 缩小
0

中行报告:资管业务将成银行业竞争的重要角力点

发布时间:2018-07-02 10:23:27    作者:    来源:中国保险报网

记者 冯娜娜

2018年6月28日,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在北京发布《2018年三季度经济金融展望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对于今年出台的资管新规,《报告》提出,监管新规的落地将推动国内资管业态的加速重构。作为银行向“轻资本”转型的重要抓手,未来,资管业务也将成为银行业竞争的重要角力点。

监管规定影响

今年4月27日,中国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证监会和外管局颁布了《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资管新规》)。

《报告》认为,加强资管行业监管是形势所迫,大势所趋。近年来,我国资产管理行业发展迅速,成为金融服务业中发展最快的行业之一,但随之也出现了监管套利、资金“脱实向虚”等问题,加剧了金融体系的脆弱性。这体现在两点:一是资管规模迅速扩张,银行往往通过表内转表外,催生了“影子银行”,腾挪的部分资产无需受信贷投向和规模的管控,导致监管部门难以准确把握银行的真实风险水平。二是分业监管越来越跟不上资管行业混业经营的发展形势。在混业经营的大资管格局与分业监管的金融监管体制的冲突下,暴露出较多问题。包括部分资管产品层层嵌套,不同监管部门之间信息共享不足,导致出现监管真空;资金仅仅只是在金融系统中空转,造成资金“脱实向虚”问题;资管产品的每层嵌套都有可能加杠杆,从而使得资金链叠加后的整体杠杆水平过高。

《报告》认为,《资管新规》的落地为资管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指明了六大方向。

第一,产品交易结构更简明,杜绝资管业务的多层嵌套问题。在产品设计方面,允许资管产品再投资一层资管产品,但所投资的产品不得再投资公募证券投资基金以外的产品,禁止开展通道业务。这一规定有利于解决多层嵌套问题,也有利于资金流向实体经济。

第二,严防产品投资运作方面的风险。在产品投资运作方面,《资管新规》禁止资金池、限制非标业务,要求资产管理业务与其他业务隔离,对产品负债比例提出要求。首先,《资管新规》提出每只资产管理产品的资金单独管理、建账、核算,有利于明晰产品的资产流向,降低风险。其次,《资管新规》规定具有资管业务的银行需要另设资管子公司来开展业务。在资管业务独立出来后,从制度上实现表内表外风险的隔离。最后,《资管新规》详细说明了两种杠杆的规定,即分级杠杆(分为优先劣后)和负债杠杆(通过拆借、质押回购等负债行为,增加投资杠杆)。这是去杠杆政策在资管业务上的体现。

第三,产品估值上体现打破刚兑意志。《资管新规》鼓励使用市值计量,但符合一定条件也可按照摊余成本进行计量。按公允价值估值的原则能让投资者清楚了解资管产品的收益与风险变化,有利于“不得承诺保本保收益”规定的执行。

第四,风险集中度限制和市场准入机制为投资者营造更高效更便利的投资市场。《资管新规》规定在账户开立方面给予平等地位,市场平等准入提高了投资市场的操作便利性。

第五,前瞻性管理智能投顾业务。目前智能投顾还处于萌芽阶段,《资管新规》的前瞻性监管将对推动智能投顾的稳步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第六,过渡期延长至2020年底,助力金融机构平稳过渡。《资管新规》中将过渡期设定在2020年底,比之前发布的《征求意见稿》中设定的2019年6月延长了一年半的时间。设置较长过渡期可以避免长期资产到期前短期负债无法接续、期限错配风险被人为触发的风险。

《报告》认为,监管新规对商业银行的主要影响在于,在《资管新规》打破刚性兑付的要求下,未来银行理财产品的吸引力将会明显下降,预计规模或将出现明显的阶段性收缩,造成客户资源流失的风险。《资管新规》打破资金池模式、实现净值化管理的思路,将会倒逼银行理财的重新定位。保本理财被禁止、非保本理财将向净值化转型,将会改写理财产品的盈利模式,加大管理难度和操作成本。通过禁止表内资管产品,有利于监管部门准确把握银行的真实风险水平。缩短了资金链条,有利于实现穿透式监管。长期有利于降低银行体系内风险,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水平。同时,会加速银行资管业务模式的转型,各银行将加快成立资管子公司。

四大政策建议

《报告》建议,随着我国居民财富积累的快速增长,资管业务将成为各类金融机构业务拓展的重要蓝海。同时,作为银行向“轻资本”转型的重要抓手,未来,资管业务也将成为银行业竞争的重要角力点。银行要积极求变,加快业务发展,力争成为资管业务转型发展的引领者。

首先,培养和提升主动管理能力,加快资管业务转型。当前,监管新规的落地将推动国内资管业态的加速重构。从短期来看,净值化管理将对银行的负债端造成一定的冲击,客户习惯的重建和培养仍然需要时间。为防止客户资源的流失,要加强主动营销和产品推介,通过结构性存款承接部分保本理财资金。从中长期来看,一是要加快培养产品的净值管理能力,加强主动管理。二是加强投研能力建设。三是加大直接投资比重,更多地服务实体经济。四是加快推 动“非标转标”。五是重视和发展高净值客户。六是要整合金融服务资源,开展 多市场的综合运作。

其次,加快资产创设和产品创新能力,打造资管业务的核心竞争力。在新的监管机制下,金融机构需要立足自身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打造核心竞争力,实现不同金融机构的差异化发展。在以固收资产为主要投向的基础上,银行可以创设一些以股权、优先股、并购等为主要投向的产品,推动产品投资组合收益能力的提升和流动性状况的改善,打造业务的核心竞争力。

再次,借鉴国际先进同业经验,研究制定资管子公司的定位与运作管理模式。在当前国内银行资管子公司运作经验匮乏的基础上,建议加强对国际经验的调研研究,结合国内银行的自身特点,吸纳其在业务定位、运作管理等方面的有益经验。从美国道富集团等的相关经验来看,以下两方面值得借鉴:一是资管子公司要通过组建专业投资组合管理队伍,提升专业化经营水平。二是要保持与母公司的联动,充分利用母公司在科技信息系统和分销平台等方面的强大优势,实现资源共享、业务互补和相互促进,提高客户粘性。

最后,用好金融科技这一利器,大力推进智能投顾业务发展。作为金融科技在资管领域的重要运用,智能投顾在我国发展迅速。尽管当前还处于萌芽阶段,但智能投顾的市场前景巨大,银行要在资管新规的前瞻性引导和管理下,力争成为智能投顾市场的引领者。一方面,在发挥客户群体庞大和金融数据丰富等优势的基础上,通过整体投研能力的建设和提升,做好智能投顾业务长期健康发展的坚实基础;另一方面,防范风险的弦不能松。为了避免智能投顾可能由于算法同质而可能引发的顺周期性风险,银行需要做好应对预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