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打印 放大 缩小
0

【我和保险那些事儿】父母的保单

发布时间:2018-08-15 07:39:26    作者:    来源:中国保险报网

□杨长英

每个星期五都是我的固定“蹭饭日”,爸妈一早就会打电话过来,问我晚上回来吃饭不?其实,我只需要一顿便饭,他们弄什么我就吃什么,但他们总是按照接待客人的规格在准备。

自从有了自己的家庭后,和爸妈的日常接触少了很多。或许正因为少,他们才格外重视每周五的“饭局”,这对他们来说是一个隆重的节日。满满一桌子香气四溢的菜,盛着他们的心意,等我提起筷子品尝。

爸妈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民,年轻时日复一日地干着繁重的体力活。那时家里养了几头奶牛,为了给奶牛保证新鲜的草料,小小的我背着背篼跟在妈身后到处去割草。沾满露水的草紧紧实实装满背篼,沉沉地压在妈的双肩上。爸挤完牛奶,骑着自行车到几十公里外的街道去叫卖,多少年来风雨无阻。早年生活的辛苦,让爸妈的身体像磨损严重的旧机器。

有次回家看到茶几上放着一叠纸,我拿起来翻看,是爸在社区医院的体检报告。从报告结论来看,爸除了体质瘦弱,没有太大的问题。不经意间,爸妈都已是花甲老人。爸欣慰地跟我讲:“我和你妈现在身体没有大病,就是最大的福气了,你啥都不要担心。”他们向来对我都是报喜不报忧。

看到桌子上一大堆的瓶瓶罐罐,我有些难受,劝说他们身体不舒服就去正规医院看病,不要自己在药店随便买药吃。一辈子都节约的他们,在对待自己身体上都不舍得花钱。他们生怕自己得病花钱拖累到我。

我想起“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不是亲不待,是亲欲待而时不待啊!人到了晚年,吃不了多少,走不了太远。物质上的享受已经微乎其微。住洋房别墅,吃山珍海味,都不如有个健康的身体和愉悦的心情。

路过小区,楼下的围墙上贴着“新二十四孝图”,时代变迁,“孝”在当下赋予了全新的定义。其中有张图写着:为父母购买合适的保险。于是我萌发了给爸妈买份保险的念头。一开始,我打算不告诉他们,自己买了就是。后来想想,还是让他们知道的好,心里多一份踏实。结果爸妈听说我打算给他们买保险,连连摇头,说他们有城乡居民医保,不要再另外花冤枉钱买保险。

作为一名保险从业者,听到父母这样说,我真是有种“啪啪”打脸的感觉。他们的孩子在保险公司上班,他们的保险理念还如此落后。虽然在公司天天做宣传工作,用各种形式和媒体向公众宣传保险功用,我却没有拿出点时间和父母交流,跟他们聊聊自己从事的行业,告诉他们商业保险的重要性,它不是可有可无的东西,更不是“花冤枉钱”。

我耐心给他们解释,城乡居民医保只是国家最基本的一种保障制度,起个兜底的作用,如果生病在三甲医院住院治疗,报销比例还不到50%,自费部分仍然是个大问题。要想安心治病、免除后顾之忧,就需要购买商业保险。二老还有些犹豫,我知道,他们对保险业的看法还有待转变。

好多年前,我妈去银行存定期,大堂的一位保险销售人员热情主动地招呼我妈,阿姨长阿姨短的,喊得非常亲热,帮我妈忙活这忙活那。结果我妈稀里糊涂中就买了一份人寿保险回家。我发现这是一份保单后及时办理了退保。从那以后,她和我爸就认定卖保险的人是骗子,把整个保险业都拉入了黑名单。我当初打算进保险公司工作时,他们还一度想反对。

或许,我父辈这代中还有相当数量的人对保险的认知和态度还停留在最初接触营销员的印象上,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对保险存在一定的抵触情绪。然而,拒绝了保险,无疑等于拒绝了美好生活的保障。人到老年体弱多病,多一份保障尤其重要。不管爸妈怎么想,我不能让他们“裸奔”。

改变有时也来得快。有次吃饭,爸竟然主动问起我买保险的事。好奇怪,什么让我家这两个“拒保分子”心动了?原来是我大姑在厕所摔伤,表姐给她买了商业保险,住院治疗后保险公司理赔了一笔钱。这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让爸由衷感叹:“保险还真是有用!你大姑这次住院,自己就没花钱,除了社保之外自费的钱保险公司都给报销了,听说还有啥住院津贴呢。”

看到爸妈对保险态度的大逆转,我突然发现,之前说得再多都不如他们自己的真切感受。我顺势给他们讲,保险是个好东西,不能因为个别营销员的行为就否定了这个行业。保险行业随着时代一起在发展,监管也是前所未有的严厉,妈早些年遭遇的那种销售误导行为得到了有效整治,营销员不敢随便乱来。再者,现在的保险产品和服务越来越好,不仅理赔快,还有更多附加服务和人文关怀。市场竞争激烈,各家保险公司都使出浑身解数争抢客户。那种认为商业保险不靠谱的错误观念早该淘汰啦。

妈从卧室里拿出一沓钱递给我,说:“这钱拿去给我和你爸买保险吧,我们不懂,你看着买就是。”

我笑着撇嘴,从包里面拿出爸妈的保单:“拿走拿走!谁要你们的钱啊?我早就给你们买啦!”

(作者现供职于百年人寿重庆分公司)

(本栏目欢迎投稿,稿件请以电子邮件方式传至bxbzhengwen@163.com。投稿时请注明《我和保险那些事儿——庆祝改革开放40年主题征文》,并在稿件结尾附注真实姓名、工作单位及联系方式)